MPV主講安全?嵐圖第二款車什麼來頭
莫名其妙的,MPV成了今年的一個火熱話題,三款合資MPV幾乎同時“上線”,價格“驚人”的現代庫斯途,進口轉國產的起亞嘉華,還有名頭遠超前兩位的豐田賽那。繼而大家的目光又看向了這個市場上的老牌勁旅——GL8和奧德賽,可選項一下就多了起來。
但與此同時,MPV的碰撞安全議題又被搬上了枱面,對於空間的“過分追求”讓MPV在車身結構上有着先天弱勢。話題正盛,又一款全新MPV曝光,不同的是,它來自於一個年輕的中國品牌——嵐圖。在目前為數不多的相關信息當中,我們隱隱看到了這台MPV在安全方面做的諸多功課,藉此機會,讓我們來好好討論一下MPV的安全問題。
材料決定基礎
只要對現代汽車稍有了解的人就會知道,汽車的車身覆蓋件在碰撞安全中起不到什麼明顯作用,真正影響安全的,在於覆蓋件之內的結構,在行業術語中,它有個專屬名詞叫做白車身,指的就是完成了焊接但又未經塗裝的車身結構。肉眼可見的是,不同車型的白車身結構千差萬別,而看不出來的是,每一部分所運用的材料。
目前的大部分車型都是以鋼材為主,強度高、成本低,是絕對的主流。但也有不少昂貴的例外,比如鋁材。估計大家最熟悉的一句相關解釋就是全鋁車身,顧名思義,就是説車身結構件全部採用鋁材,比較早期的代表車型為奧迪A2,只不過國內未曾正式引入,知名度相當低;而豪華品牌中對“全鋁結構”同樣痴迷的還有捷豹路虎等。
更加高級的,無外乎是碳纖維材料,強度高,減重效果好。瓶頸是材料和加工成本過高。所以基本只會大量出現於對性能有極致追求的跑車上,普通家用車並不會涉及這類材料的使用。
有意思的現象是,“全鋁車身”雖然在減重方面作用明顯,但隨着車身安全標準的不斷提高,也暴露除了諸多弊端,當下又出現了不少“鋁摻鋼”的“倒退”現象。不過實際性能卻是在增強,這其中除了結構上的改變,還在於鋼材性能上的一些優勢。
2000MPa超高強度
車身用鋼的強度可是涵蓋了巨大的範圍。從最低的200MPa到最高的2000MPa,跨了一個數量級。要保證乘員艙的堅固,構成乘員艙的材料強度必須足夠高,因此,在構成乘員艙最主要的幾個部位,比如A柱、B柱、地板通道、側防撞鋼樑等地方都使用了超高強度的鋼材(熱成型鋼),而前後縱梁、乘員艙地板、C柱等部位使用了高強度的鋼材。其中的B柱是構成乘員艙的主要支柱,往往會使用強度最高的鋼材,是汽車上最堅硬的部位。
嵐圖全新MPV正是在這些地方做起來文章,其在車輛A柱至B柱側圍及底部橫樑部分應用了2000MPa一體式熱成型激光拼焊門環,全面提升車輛碰撞安全性能。同時,對減輕整車重量也有一定貢獻。而在車門中,則使用了2000MPa鋁硅塗層防撞梁,其在全球MPV中屬於首次應用。同時採用了貫穿式鋁質門檻加強梁,可有效地減少碰撞侵入量和速度,對車內人員和電池起到保護作用。
結構安全
對於碰撞安全,車身可以分成兩個主要的區域:吸能區與安全區。車身的前後位置可以認為是吸能區,而中間乘客坐的位置,被定義成安全區。不同區域對材料的要求很不一樣。比如汽車的前後部,包含前後縱梁、吸能盒等零件。其需要的主要功能是對於來自前後端的碰撞進行能量吸收。強度和變形圍成的面積可以大約認為是材料吸收能量的能力。我們當然不希望這些吸能零件在碰撞的過程中過早斷掉,所以有一定的延伸率是對這些零件的基本要求。
駕駛員和乘客的安全絕對是重中之重。一個對安全區形象的描述就是“安全籠”(safety cage)的概念。組成“安全籠”的零件包括A柱,B柱,上下門檻,車門防撞梁等。而在MPV車型中,第三排乘客往往是完全坐在“後備箱”裏,頭部與D柱之間的距離太近,車輛被追尾時,第三排乘客的生存空間令人擔心。
所以在車身結構方面,嵐圖也做了些創新,在D柱車身填充結構增強材質,將增強膠塊預先填充在車體D柱中,通過塗裝烘烤後受熱膨脹,將各個單獨的承載鋼板粘接成一個複合整體結構,從而增強車輛使用的耐久性能。另外,嵐圖在全球新能源MPV中也首次應用了高壓鑄鋁減震塔,進一步降低車身重量。
總結:將新品牌的第二款車推到市場容量不太大的MPV陣營,本身就是一種比較獨特的思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嵐圖在車身安全方面的一些最新成果也應用其上。在產品定位方面,全新的MPV必然與嵐圖FREE一樣主打高端路線,解決了市場所詬病的安全性問題,再複製一遍嵐圖FREE在高端化路徑上的必要操作,這台全新的MPV或許又是一匹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