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之後,能被子女爭着孝順的父母,多是提前做了以下“好事”!
文|好孕姐
為人父母,最欣慰的時候莫過於孩子知道心疼爸媽,做出了讓爸媽暖心的事。再心大的父母,當聽到孩子説出類似“我不要你了!”“以後你老了別找我”之類的話,即便知道這是童言無忌,也難免會有些心寒。即便很多父母嘴上説着“養兒不是為了防老”,但誰不想等自己老了之後,有子女在身旁噓寒問暖呢?誰不希望子女能孝順自己呢?
看看周圍,那些已到晚年的父母,有的子女爭着孝順,有的卻被子女置之不顧。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在哪裏,真的只是子女“本性”如此嗎?
其實,老了之後,能被子女爭着孝順的父母,多是提前做了以下“好事”。
從小關心愛護孩子,跟孩子關係親
我有兩個姑姑,同樣養了三個子女,晚年的待遇卻不一樣,大姑家條件好,姑媽姑父都是做生意出身,孩子不缺吃穿,高中就出國留學了,可如今卻都待在海外,過年不僅不回來,連個電話都不打。二姑家庭條件一般,三個孩子只有一個上了大學,但這三個孩子都很孝順,過年過節一大家子其樂融融。
親戚們提起來,都覺得大姑家孩子沒良心,翅膀硬了就不管爸媽了。我因為和大姑家表哥表姐走得近,知道原因不在孩子身上。大姑和姑父因為早年間忙生意,幾乎很少管孩子,都是孩子爺爺奶奶帶。缺失了早期陪伴,孩子在心理上就難以和父母親近。
親子教育專家李玫瑾曾説過,父母早期對孩子的情感付出,相當於是在銀行裏存款,到了晚年,這些“存款”就可以取出來。早期和孩子關係越親密的父母,相當於在銀行裏存了筆“鉅款”。到了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子女會因為恩情自覺照顧父母,這就是“儲蓄”發揮了作用。反之,早年間經常打罵、冷淡或者嘲諷、冷暴力孩子的父母,孩子成年後避之唯恐不及,又怎麼會孝順呢?
寬厚親和,孩子有困難了知道幫一把
如今的年輕人壓力相當大,畢業後想要在城市站穩腳跟,需要付出極大努力。結婚成家,又需要一套房子作為安身立命之本。可對於一般人來説,畢業幾年就買房實在是天方夜譚。普通人買套房,光首付就要舉全家之力。等生了娃,孩子又需要有人帶,畢竟城市開銷大,夫妻倆得都工作才行。
這時候,有餘力的父母若是能幫子女一把,子女也會感激在心。如果有能力幫而不幫,子女和父母之前恐怕就有隔膜了,很影響親子感情。
情緒平穩不負面,不給孩子心理負擔
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説,自從公公過來幫忙帶娃後,家裏沒有消停過。原來是因為公公太愛面子,想得又多,經常因為一些小事把家裏鬧得烏煙瘴氣。而且他還時常嘮叨,説夫妻倆如何沒良心,看不到他的付出云云,讓人聽得心情鬱悶。
這樣情緒不穩定且常有負面情緒的父母,其實給子女造成了極大的心理負擔。想想年輕人正在為生活努力拼搏,回家之後想要放鬆卻還要聽家裏老人傾倒情緒垃圾,任誰都想躲得遠遠的。
相比之下,如果家裏的老人情緒平穩樂觀,子女自然願意親近,也會處得十分融洽。因此,保持情緒穩定平靜,是父母早年間必修功課。
【話題討論:你覺得自己是哪類父母,和子女的關係處得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