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是不是渣男?
何為渣男?我不好下定義。但如果這個男的擅長索取、且不負責任,那他不是渣,就不是男。人如此,由人控制的企業也同樣如此。今天我將給大家講三個關於福特的小故事,大家看完後記得在評論區留下你的判斷哦~
阿斯頓·馬丁DB5
早在1913年,阿斯頓·馬丁就已經成為了汽車製造商。但由於當時阿斯頓·馬丁採用的是純手工造車的“匠人”理念,因此這個品牌自誕生後就一直是個車輛賣價十分昂貴,但又沒什麼銷量的“小作坊”,這種窘況直到1964年《007:金手指》電影上映才出現了轉機。由於《007:金手指》的大獲成功,瞬間讓詹姆斯·邦德駕駛的阿斯頓·馬丁DB5成為了全球舉世聞名的跑車,同時也將這家名不見經傳的英國小廠瞬間推至了世界級跑車品牌的地位,阿斯頓·馬丁也因此瞬間收到了1000多台的DB5訂單。
可純手工造車的低效率和高成本,讓阿斯頓·馬丁反倒因為訂單量過大出現了資金週轉不開的情況。於是阿斯頓·馬丁在1972年到1987年間三次易主,分別賣給了投資銀行、美國商人以及石油集團。然而,這三位商界巨鱷並沒能拯救阿斯頓·馬丁於水火之中。所以在1987年,石油商人又將阿斯頓·馬丁賣給了當時如日中天的福特。
《007:黎明生機》V8 Vantage
福特的加入除了帶給阿斯頓·馬丁巨大的財政幫助外,也讓阿斯頓·馬丁終於擁有了自己的自動化生產車間,直接解決了原來純手工造車導致的產能不足和成本過高問題。與此同時,1987年上映的《007:黎明生機》的持續火爆也讓阿斯頓·馬丁的超高端品牌調性得到了全球車迷和潛在消費者的認可。在福特雄厚的資金支持下,阿斯頓·馬丁也終於推出了DB5/DB6的正統後繼車型DB7。
阿斯頓·馬丁DB7
優美的外觀設計讓DB7一經推出就收穫了不少訂單,於1994年上市的它,只用了8年時間就成功超越了之前DB車型銷量的總和,達到了6000台。直到生命末期,阿斯頓·馬丁DB7總共賣出去了接近1萬台。這對於一台大型豪華GT跑車來説已經實屬不易。而DB7之所以能夠如此成功,其實還得歸功於福特手中“噼裏啪啦”作響的算盤聲。
要知道的是,這台暢銷的阿斯頓·馬丁DB7,其實是誕生於當時同樣隸屬於福特集團的捷豹XJS平台,此舉已經大幅降低了車輛的研發成本。不僅如此,在DB7問世後,這台車在搭載了阿斯頓·馬丁引以為傲的V12發動機外,還裝上了捷豹的直列六缸機械增壓發動機,準備用更低的售價來換銷量。更誇張的是,為了進一步降低車型研發、製造的開支,DB7還使用了許多當時福特旗下其他品牌的零配件。比如DB7的尾燈和門把手就來自馬自達323F,轉向燈來自馬自達MX-5,內後視鏡則來自於福特天蠍座。
上述這些還只是福特精打細算的一小部分,因為對於阿斯頓·馬丁這樣擁有歷史傳承的品牌來説,車輛的外觀設計才是真正耗費金錢和時間的部分。於是,精打細算的福特便將DB7的外觀設計工作交給了此前在福特工作了11年,離職後自己創建了TWR設計工作室的伊恩·卡勒姆(Ian Callum)。換而言之,DB7的設計、研發、製造都是由福特的相關體系完成的。
DB7的成功讓福特嚐到甜頭後,換代車型DB9也順利於10年後的2004年正式上市了。為了能讓新車的外形依然延續DB7的超高辨識度,福特依然把DB9的外觀設計重任委託給了DB7的造型設計師,這位在當時已經被任命為捷豹品牌設計總監的人物--伊恩·卡勒姆(Ian Callum)。此外,為了進一步拓展產品線,伊恩·卡勒姆還另外為阿斯頓·馬丁設計了V8 Vantage這台車和V12 Vanquish兩台車。然而,從這時開始,阿斯頓·馬丁便與福特之間結下了樑子。
這是因為,在阿斯頓·馬丁DB9和V8 Vantage上市還沒兩年的時候,捷豹就推出了全新GT跑車--捷豹XK。按道理來説,阿斯頓·馬丁壓根不用理會捷豹這個比自己身份低很多的品牌。但問題是,捷豹XK的整體造型與阿斯頓·馬丁太過相像了。而造成這個“問題”的主因,就是捷豹XK的設計師,其實正是此前幫阿斯頓·馬丁設計DB9和V8 Vantage的伊恩·卡勒姆。
上:V8 Vantage 下:捷豹XK
與捷豹XK過於相似的外觀,對於當時的阿斯頓·馬丁來説絕對是毀滅性的打擊。因為當時即使是阿斯頓·馬丁最入門的V8 Vantage,起售價也達到了11萬美金,而捷豹XK的起售價卻只有7萬美金。這不僅使XK成為了“窮人版”的阿斯頓·馬丁,同時也讓阿斯頓·馬丁失去了賣車的本錢!這主要是因為,雖然阿斯頓·馬丁一直被稱作是豪華跑車品牌,但實際上當時它旗下跑車的性能是十分拉胯的。比如使用V12發動機的DB9,破百時間竟然達到了5秒之久,比當時售價接近的蘭博基尼Murcielago慢了接近2秒......因此在那個時間點上,阿斯頓·馬丁能讓消費者買單的並非是動力和操控,而是其獨特的造型、品牌以及詹姆斯·邦德。
但當捷豹XK搶走了阿斯頓·馬丁的外形之後,阿斯頓·馬丁就只剩下品牌和007這兩個賣點了。可對於全球範圍內的消費者來説,又有誰願意多花接近一半的價錢去購買一台長相差不多,只是品牌好一些,且具備電影情懷的車型呢?更何況要論電影出鏡率,當時作為美國警車的福特維多利亞皇冠才是更好的選擇啊。所以自打捷豹XK上市後,阿斯頓·馬丁的銷量便開始轉向了下坡路,並且與福特之間的關係也變得不那麼愉快了。此情此景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句老話:斷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更何況這裏的父母還是福特自己......
面對銷量急轉直下的阿斯頓·馬丁,以及開始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機,危在旦夕的福特出現了巨大的財務問題,於是福特便於2007年將已經榨乾的阿斯頓·馬丁出售給了英國的Prodrive賽車公司。與此同時,福特還一併將從阿斯頓·馬丁那裏吸取了不少“精華”的捷豹,通過綁定路虎品牌的方式,賣給了來自印度的塔塔汽車。至此,你以為福特就會放過阿斯頓·馬丁,並默默祝福她的下一段感情幸福美滿嗎?小夥子,你太年輕了!
《007:皇家賭場》福特蒙迪歐
於2006年上映的《007:皇家賭場》似乎已經暗示了福特未來的行徑。在電影開頭,詹姆斯·邦德並沒有按照慣例駕駛阿斯頓·馬丁出場,座駕反而換成了一台第四代的福特蒙迪歐(國內名叫蒙迪歐·致勝)。這一轉眼,似乎蒙迪歐已經取代阿斯頓·馬丁,成為了新的邦德座駕。
但這還不算完!在2013年第五代蒙迪歐亮相後,福特便坐實了“卸磨殺驢”的行徑。阿斯頓·馬丁標誌性的“小鬍子”格柵不僅被安裝在了新款蒙迪歐的臉上,同時歐洲GT跑車的溜背造型也與新款蒙迪歐融為了一體。正因如此,四代蒙迪歐也擁有了全新的名字:阿斯頓·蒙迪歐!此時,雖然阿斯頓·馬丁成為了受害者,但這位英國紳士在龐大的福特集團面前也展現出了極端剋制的態度,並沒有站出來手撕福特,而是像諸多被拋棄的女生一樣,選擇了隱忍......
福特與馬自達的初次交往,時間要追溯到1974年。當時好不容易攻破了轉子發動機耐久性問題的馬自達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潛心研究的轉子發動機剛好碰上了1973年的石油危機,轉子發動機費油的唯一缺點瞬間被無限放大,直接導致馬自達丟失了銷量扛把子的美國市場。好在日本住友銀行和美國福特汽車兩個“暖男”站出來温暖了馬自達,前者給了資金支持,後者則直接收購了馬自達24.5%的股份,共同幫馬自達挺過了全球性的石油危機。
福特Explorer
老話説的好,“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馬自達屬實把這句話給吃透了,在福特入股之後,馬自達便開始將自己的研發成果雙手奉上,其中不乏當時馬自達旗下最先進的發動機、變速箱和車輛底盤。比如於1981年上市的福特Laser和1990上市的北美版Escort便都是基於馬自達Familia(福美來)底盤打造而來的。此外,馬自達還在1990年幫福特開發了初代的Explorer(探險者)。
第二代福克斯
這種不用費什麼力氣,躺着就能自動爽的服務讓福特倍感舒心,於是當馬自達於1997年再次遇到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刻,福特選擇了繼續加持馬自達的股份。看到福特哥哥如此照顧自己,馬自達也十分會來事:我的就是你的,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哥哥繼續隨便用~於是乎,福特便從馬自達3那裏“借用”了大部分機械零件作為基礎,打造出了第二代的福克斯。同時,馬自達還將2.3L發動機一併獻給了福特,為哥哥省去了研發小排量發動機的額外成本。而身強力壯的福特,也將自己的3.5L V6自然吸氣發動機提供給了馬自達CX-9,幫助馬自達來美國搞錢。從當時來看,福特和馬自達就如同墜入了愛河一般,親密無間、不分你我。
2007年之前:“小寶貝,你最美,早點睡,喝熱水”。2007年金融危機之後:“你很好,我不配,忘了我吧下一位。”金融危機爆發後,為了自保的福特直接將手裏的馬自達股份從33.4%拋售到了3%,並失去掉了對馬自達的控制權。這時,雖然倆人分開了,但考慮到此前親密無間時期造的娃,因此在離婚協議中也寫明瞭,馬自達要繼續為福特手中的那些娃提供發動機......
在分手兩年後的2010年,全球車市忽然在德國大眾的引領下,掀起了發動機渦輪化的浪潮。此時,福特要想直面與大眾進行交鋒,勢必也要擁有自己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才行。可當時被經濟危機扒了層皮的福特,已經無力重新研發一套全新的渦輪發動機了。於是福特低下頭看了看自己手頭僅有的那點東西:你還別説,福克斯上的馬自達2.0L發動機還真是個好東西!
很快,被福特賦予EcoBoost名號的2.0T發動機便誕生了,而這台擁有203馬力的2.0T也迅速普及到了福特蒙迪歐、S-MAX等諸多車型上,甚至就連當時還隸屬於福特集團的沃爾沃也用上了這台發動機。隨後,福特又對這台2.0T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校,研發出了擁有243馬力的高功率型號,並提供給了路虎神行者2、極光以及發現運動。不僅如此,福特還在高功率版本的基礎上,通過強化為福克斯ST提供了一台250馬力的2.0T發動機。
“喝多了,拉拉手,大家都是好朋友~”福特在嚐到甜頭之後,眼神便又不自覺地飄回到了前任馬自達的身上:寶寶你這2.3L自吸發動機貌似也挺適合我呀~其實,就算是以當時的眼光來看,那台馬自達2.3L發動機的技術也比較老舊了,但由於研發缸體是整個發動機開發過程中最燒錢的部分,排量的大小變動會直接影響到發動機活塞、曲軸、連桿以及散熱水道的設計,因此福特打得主意其實是,搞來這套現成2.3L發動機的缸體,然後在其基礎上,重新研發適配缸蓋以及配氣、噴油系統,這樣一來就能省下一大筆的開發費用了。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就很清楚了,福特在2015年推出的搭載EcoBoost 2.3T發動機的Mustang,憑藉着小排量渦輪增壓引擎的優勢,成功突圍了美國市場的原產地限制,順利賣到了歐洲和亞洲市場。隨後,這款2.3T發動機又被裝到了福克斯RS的身上,成為了一代名機。然而,所有的鮮花和掌聲都是屬於福特的,壓根就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台2.3T發動機的體內還混着日本廣島的基因。
或許是那句“你很好,我不配,忘了我吧下一位。”太過扎心,馬自達為了擺脱福特的3.5L V6發動機,甚至還違背了品牌的自然吸氣意志,通過給自家2.5L創馳藍天發動機加渦輪的方式,研發出了適合CX-9使用的2.5T發動機。並在發動機研發成功的那一刻,就徹底放手了福特的V6發動機!
1999年,富可敵國的福特為了進一步擴大在歐洲市場的銷售份額,便將歐洲總部從英國搬到德國科隆,以此來吸收更多的汽車人才。很巧的是,同年來自瑞典的沃爾沃集團正打算出售旗下的乘用車公司,也就是沃爾沃汽車。這對於當年的福特來説,絕對是塊千載難逢的“大肥肉”,其中原因有二:一來是沃爾沃在歐洲大陸地區擁有着超高的認可度。二來便是福特當年最大的競爭對手通用汽車手裏握着沃爾沃的競爭對手--薩博的50%股份。所以對於福特來説,收購沃爾沃一方面可以拓寬從歐洲大陸市場撈金的渠道,另一方面還能對通用汽車起到正面狙擊的效果。於是乎,財大氣粗的福特便毫不猶豫地將沃爾沃汽車收入了麾下。
接受美國人管控的沃爾沃汽車,在擁有巨大財富之後便開始席捲歐洲市場,並推出了XC90、S80等一眾高端車型。而沃爾沃這種“向上生長”的品牌戰略正是福特集團所推動的,因為在當時,福特集團正坐擁着捷豹、路虎,以及阿斯頓·馬丁,手裏有着很多製造豪華車的現成技術。藉着福特集團的東風,沃爾沃的品牌等級也從原來和大眾差不多Premium Band(優質品牌)躍升到了Luxury Band(豪華品牌)
可好景不長,由於福特在新技術研發方面總是走得很慢,當時福特集團旗下其他品牌的老舊平台技術很快就沒有了競爭力,於是沃爾沃很快便撐不起“豪華品牌”的附加值了。所以自2004年之後,沃爾沃在福特的領導下便走上了虧損經營的下坡路。直到時間又來到了我們熟悉的2008年經濟危機,福特在賣掉阿斯頓·馬丁、捷豹路虎之後,面前出現了兩條路,一條是像隔壁的通用一樣申請破產保護,另一條就是將沃爾沃這個僅在2008年一年就虧掉6億美金的品牌出售掉。彼時,德國大眾和中國吉利都向福特伸出了救命的橄欖枝,最終在吉利高達18億美元左右的報價,以及對沃爾沃真摯的“愛情宣言”下,福特選擇將沃爾沃託付給了當時在汽車領域都沒站上世界舞台的吉利,並承諾在2010年將沃爾沃的管理權移交給吉利。
令人意想不到的操作又發生了......就在2010年權力交接之際,福特這邊竟然還抽空來了個“分手炮”,把沃爾沃的GTDi直噴技術給搞到了自家正在研發的1.6T EcoBoost發動機上,並伴隨着嘉年華ST的上市,讓這台發動機名聲大振......
左:沃爾沃 右:福特
或許是嫌不夠過癮,又或者是為了證明曾經得到過,福特還從沃爾沃的身上拿了一件“戰利品”,即沃爾沃內飾中非常經典的“人形空調吹風區域控制按鍵”,並將其運用在了福克斯、翼虎、鋭界、金牛座和蒙迪歐等一票車型上。至於沃爾沃那邊倒也是瀟灑,在投靠吉利之後分分鐘就捨棄了之前的全套內飾設計,並打造了一套全新設計,彷彿在説:“原味內衣你想留就留下吧,反正這個款式我也不喜歡了~”
90年代的福特,似乎就像是一個闊少爺,接手了一些家道中落的美人,雖然“賣身契”在手,但也沒少了姑娘們的好吃好喝。但少爺終究不是當年打天下的那個老爺,協調不好家庭關係,甚至還為了“正房夫人”捷豹傷害過“平妻”馬丁......時運不濟,一場金融危機搞得家道中落,只好紛紛將三妻四妾易主,好在憑藉着東方“四妾”馬自達的幫助,福特也算是跟上了十年前渦輪時代的步伐。現如今,電動化的全新時代已經來臨,形單影隻的福特能否守住家業我們還不好説。唯一可以確認的是,他的瑞典前任如今在中國男人的庇護下已經接連再創高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