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遇冷,德國“坐收漁翁之利”
撰文:清平
編輯:終風
自從特朗普政府上台以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關係進入了一個空前惡化的時期,中美關係呈現自由落體式的下滑。
為了全方位的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組建所謂的“反華”聯盟,並且向多個國家發出了邀請,其中就包括了歐盟的多個國家。 在美國的備選名單當中,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積極響應其“反華”策略,不斷向中國施壓,但與此同時,一些歐盟的國家卻對美國的邀請並不感興趣,這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德國。
德國不發佈針對華為的禁令
近期有多家新聞媒體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力排眾議,頂住壓力,拒絕發佈針對中國華為公司的5g禁令。在特朗普政府對華為公司開展全球圍追堵截的背景之下,德國的這一舉動更加亮眼。 網絡上有不少媒體和人士紛紛對德國的這一舉動進行了深度的分析,更有不少人員因為德國的這一舉動對其產生了好感。其實國家與國家之間從來只有永恆的利益,而沒有永恆的朋友。
德國政府作出這樣的選擇,一方面是因為華為公司的設備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性價比,另一方面是華為公司此前已經在德國深度參與了網絡建設,這個時候讓華為公司出局,會給德國造成巨大的損失。
德國務實的施政策略
長期以來,德國以務實二字為世人所稱道。在特朗普上台之前,美國的霸權還處於比較穩定可以預見的狀態。那時美國與歐盟的關係還比較穩定和諧,歐盟能夠對美國的一些策略產生預期,可以藉此來調整本國的對外策略。 特朗普上台以後,美國的霸權主義呈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膨脹姿態。
歐盟已經難以預料美國即將採取的行動,同時美國不斷在全球樹敵,導致的關係緊張,同樣對歐盟也施加了強大的壓力。在此背景之下,作為歐盟的中心國之一的德國,更加意識到在美國極端霸權主義不斷擴張的情況之下,要更加同俄羅斯與中國處理好穩定的關係,才能保持相對的對外策略的平衡,同時也能夠為國家贏得更多的利益。
雖然目前德國與中國的外交關係處於比較穩定和諧的背景之下,但是兩個國家的意識形態完全不同,仍然不能避免日後產生意識形態衝突的可能。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同生同在。但大多數國家在對外交往中都奉行的是利益至上原則,一定要時刻謹記。
免責聲明:本文由《視聽中國》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參考信息:國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