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張蘇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健康高質量發展亟需法律制度保障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綜合

  

  中國青年網杭州9月23日電 (記者 姜寧)“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保障全社會成員特別是殘疾人、老年人等有特殊需求羣體融合共享社會生活的重要前提,是完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是應對老齡化滿足適老化需求的重要措施,是建設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的重要體現,是國家經濟發展、人權保障、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9月22日,第15屆中國信息無障礙論壇暨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成果展示應用推廣活動在浙江大學成功舉辦,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蘇軍發表主旨演講。

  張蘇軍介紹説,近年來,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發展迅猛。“無障礙法規政策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無障礙設施、無障礙信息、無障礙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城鄉無障礙環境建設方興未艾,社區、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受益面不斷擴大,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的成就在國內外彰顯了重要的人文價值、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與此同時,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涉及2.6億家庭人口,還有2.4億60歲以上老年人,全社會成員對無障礙需求巨大。總的來説,當前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水平還不相適應,無障礙環境建設還面臨着諸多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亟需進一步以法律制度來保障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滿足社會成員對無障礙環境建設日益增長的迫切需求”。

  張蘇軍指出,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是整合我國現行法律相關規定,依法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現實需要。2020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經業主共同決定,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可以用於無障礙設施等共有部分的維修、更新和改造”,這是我國基礎性法律中首次明確規定無障礙環境建設內容。此外,我國《殘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法律中也分別規定了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老年宜居設施建設等條款。近些年來,浙江、海南等近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台了無障礙環境建設地方性法規或規章。“但總的來説,我國法律中關於無障礙的規定不繫統、不規範,法律之間缺乏有效銜接,而且多部專業領域的法律中還未涉及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規定內容。因此,亟需整合並形成系統完善的無障礙專門法律。”

  張蘇軍認為,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是豐富《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等內容,強化無障礙法規政策實施落地的切實舉措。2012年,《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頒佈實施以來,對於推進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發展、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及全社會成員融入社會生活權益發揮了重要作用,相關部門依據條例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方便殘疾人蔘與社會生活的政策措施,提升了城鄉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但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及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已不能充分滿足廣大社會成員日益增長的無障礙需求,加強無障礙建設立法刻不容緩。

  張蘇軍坦言,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是展現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人權保障成就的重要內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無障礙環境條件較好的區域疫情防控成效顯著,充分驗證無障礙環境是保障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前提條件。同時,2020年是決勝脱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2021年將迎來建黨100週年,2022年將迎來黨的二十大、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等重大活動,加快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可謂是促進無障礙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經濟社會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展示我國人權保障成就的重要契機。

  張蘇軍強調,無障礙環境建設實際上是一個國家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體現,是一個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水平的體現,也是一個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綜合體現。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高質量發展,將更好地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充分體現我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