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兩日連打七“虎” 中共重拳鐵腕展現反腐“永遠在路上”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綜合

中新社北京8月17日電 (張素 謝雁冰)16日至17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連續通報了7位省部級官員“落馬”消息,受到廣泛關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的反腐學者表示,中共緊繃反腐之弦,兩日連打七“虎”,再次展現其鐵腕反腐的決心和反腐“永遠在路上”的執着。

這七“虎”分別是:貴州省政協原黨組書記、主席王富玉,甘肅省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宋亮,青海省人民檢察院黨組原書記、檢察長蒙永山,山西省原副省長、公安廳原廳長劉新雲,原中央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彭波,原中國國電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謝長軍,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成員、副主任張新起。

這份名單中有幾個“一把手”,比如王富玉和蒙永山;也有人身居要職,比如彭波和宋亮。而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戴焰軍看來,“不管地位多高、官有多大,只要腐敗,我們絕不手軟”,對於腐敗問題及時處理並公佈結果,彰顯嚴懲腐敗的堅定決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陳志剛説,兩日連打七“虎”也釋放出繼續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的強烈信號。

通報顯示,“落馬”官員均嚴重違反黨的多項紀律,構成嚴重職務違法並涉嫌犯罪。進一步研讀箇中表述,結合各自履歷,受訪學者概括出兩方面動向。

一方面,七“虎”再度暴露腐敗的“頑疾”。幹部長期深耕於某一地區、某一領域,本是其開展工作的有利條件,但由於部分幹部自身世界觀、政績觀發生扭曲,利用條件以權謀私,以至於該地區、該領域演變成為其腐敗的“土壤”。

根據通報,長年在電力系統工作的謝長軍“靠企吃企,大搞權錢交易”,以至於“給國家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曾經活躍于山東政壇的張新起,被指“把公權力當成牟取私利的工具”。長期活躍於內蒙古、甘肅等地的宋亮,被指“將手中掌握的金融監管職權作為謀取私利的工具”。

“這種現象需要我們在反腐敗中予以警惕。”戴焰軍説,儘管通過加強幹部流動等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部分幹部形成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但還不能“治本”。

另一方面,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還應繼續扎牢不能腐的籠子。通報披露,王富玉“直至退休後仍大肆收錢斂財”“甚至黨的十九大後仍不知止”。陳志剛説,這意味着對於退休官員尤其是高級幹部的監督不能放鬆,“必須做到全覆蓋”。

作為原中央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彭波被指“放棄對互聯網陣地的管理,公器私用、靠網吃網,對抗組織審查,搞迷信活動”。戴焰軍説,這種現象值得注意,要高度警惕類似的“兩面人”。

此外,蒙永山和劉新雲皆是政法系統“老兵”,卻嚴重違紀違法。前者被指“執法犯法、以案謀私,違規干預和插手司法活動”,後者被指“利用職務便利在企業經營、職務調整、案件辦理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

“政法系統的腐敗影響更為惡劣,因為這關係到能否築牢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陳志剛説。戴焰軍認為,“燈下黑”更説明現行制度存在漏洞,給了執法者謀私利的可乘之機。

如今,七“虎”皆被開除黨籍,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受訪學者亦着眼於接下來如何更好地標本兼治、根除頑疾。

戴焰軍強調繼續深化制度建設。他説,健全完善選人用人制度、權力制約監督制度,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同時通過教育讓幹部樹立起正確的權力觀,從根本上杜絕腐敗“土壤”滋生。

面對幹部隊伍裏的“兩面人”,戴焰軍説,還需健全完善考核評價、提拔任用的相關制度,使得“兩面人”在實際工作中難以利用“兩面性”謀利。

“反腐要抓住兩個重要環節,一是權力,二是金錢。”陳志剛説,既要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構建權力監督的天羅地網”;也要加強個人財產申報抽查的力度和範圍,“要堅持行賄受賄一起查處”。

陳志剛還表示,幹部出問題,歸根結底在於其理想信念喪失,因此必須補足理想信念之“鈣”,並由理想信念堅定的幹部管理網絡陣地,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