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為何打起來了?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綜合

單説,因為納卡州,這個地方屬於阿塞拜疆,亞美尼亞人佔多數。

納卡州在哪裏呢?在外高加索,即歐亞大陸腹地,高加索山脈以南地區。這裏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譬如石油和天然氣,還有大量煤、錳、銅等,因為庫拉河、因古裏河和里奧尼河在此間流淌,所以水力資源也很豐富。具體而言,則是五分之三的土地都是山地,僅有少量平原,位於山谷和黑海里海沿岸。

説起來,這裏有高聳的山地作為屏障,有利於小國的自守。但矛盾的是,重要的地理位置,可以作為戰略屏障的軍事價值,又讓包括納卡州在內的外高加索地區,自古以來就成為大國爭奪的目標。

曾經的納卡州,就在外高加索平原向山地過渡的地帶,人口僅15萬,亞美尼亞人約佔90%,土地面積,大體上也就相當中國的一個縣。

圖-納卡首府漢肯德

為什麼這裏的亞美尼亞人這麼多,因為早在公元前古羅馬人和塞琉古王國(亞歷山大帝國分裂的產物)交鋒的年代,亞美尼亞人就居住在這裏,並且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國。甚至在全盛時期的領土,一直從裏海延伸到地中海。

但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的兩百多年大火拼,最終葬送了亞美尼亞王國,只能一分為二,西部那一半受羅馬人的保護,東部一半則納入波斯的勢力範圍。

也就是在這個時代,先後出現了兩個民族。

其一,自然就是以古老亞美尼亞為名的民族,這個民族,堅決反抗波斯人的侵略,而這也就意味着他們需要從西方的羅馬人獲取更多支持。而波斯人則強迫他們信仰自己的宗教,即拜火教(也就是金庸小説裏明教的原型)。於是最終亞美尼亞人選擇了基督教,作為自己的國教。

而在外高加索東部的裏海沿岸地區,波斯人發現這裏外泄的天然氣遇火燃燒,會形成類似火焰山一般的火焰奇觀,這恰好與拜火教盛行的波斯相契合。順其自然,這裏便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阿塞拜疆,也就是:受火庇佑的土地。

從那一刻起,信仰上帝的亞美尼亞人便與信仰火的阿塞拜疆人格格不入。

然而縱然有分歧,這一時期的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總體還算比較和平,矛盾尚未激化。

真正的問題,出現在公元663年之後,整個波斯包括阿塞拜疆在內,都被來自沙漠的阿拉伯人征服,也就是在征服者的影響之下,阿塞拜疆人又從拜火教的信仰更換門庭,信伊斯蘭教。

納卡問題的源頭,實際上就萌發於此時。因為這一時期,亞美尼亞人依然堅持他們的基督教信仰。

不過矛盾仍未徹底激化,因為後來不論是亞美尼亞還是阿塞拜疆,都納入了伊斯蘭教的範圍。只不過生活在裏海沿岸平原地帶的阿塞拜疆人,服從於波斯。而主要生活在高加索山區的亞美尼亞人,則遭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佔領。

在這一時期,信仰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成了伊斯蘭勢力的眼中釘。譬如波斯帝國,就大舉鼓勵阿塞拜疆人向西遷徙,正是在這樣的戰略支持之下,阿塞拜疆人開始進入山地,也就是今天的納卡地區。甚至阿塞拜疆人逐漸取代亞美尼亞人,成為了當地的主要民族。

眼看着阿塞拜疆人即將獲得這場漫長博弈的勝利,新的大國又登場了。這便是沙皇俄國,為了尋找温暖的出海口和山脈作為國家安全的屏障,北極熊開始進入外高加索。昔日的伊斯蘭兩強相爭局面便演變成俄、土、伊的三國鼎立。而到19世紀,沙俄便打敗土耳其與波斯,拿下了整個外高加索。

圖-亞美尼亞首都

和以往相比,新的外高加索統治者沙俄,信仰的是基督教中的東正教,很自然地他就會扶持信仰相似的亞美尼亞人,而對於信仰伊斯蘭教的阿塞拜疆人,則無情地打壓。

要知道在那個時代,阿塞拜疆人原本已經通過數百年的努力,將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逐漸排除出去,以至於這裏漸漸成了他們的主要居住區。結果俄國人一來,歷史便重新上演,這一回是亞美尼亞人的大舉迴歸,而阿塞拜疆人則紛紛撤離,結果便是:亞美尼亞人又重新成為了納卡地區的主體民族。

這便成為了日後巨大爭議的源頭:亞美尼亞人認為,納卡自古以來就是自己居住的家園。而在阿塞拜疆人看來,納卡數百年間一直是屬於他們的。

沒有一方,願意讓步。當蘇聯取代俄國之際,曾打算以組團的形式,即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打包成立一個所謂外高加索聯邦,並以此名義加入蘇聯。蘇聯似乎也覺得這樣一個打包方式,就能妥善解決外高加索地區民族宗教成分複雜的問題。事實是蘇聯搞不定,尤其是外高加索聯邦一分為三之際,納卡究竟是歸亞美尼亞還是歸阿塞拜疆,蘇聯居然犯下了反覆無常的錯誤。譬如説在1921年,蘇聯曾將納卡地區劃歸給亞美尼亞。但此後為了安撫伊斯蘭勢力,防止邊境地區不穩定,保持南部邊陲的安定,蘇聯又決心犧牲亞美尼亞。1923年,蘇聯對行政區做了劃分,將納卡地區劃給阿塞拜疆,成為阿塞拜疆的一個自治州。

蘇聯這麼幹,阿塞拜疆確實滿意了,但亞美尼亞卻極為憤怒,當地的亞裔多數,更是心懷怨恨。雖然在起初蘇聯強勢之際,他們不敢多言,但到了上世紀80年代後期,蘇聯自身難保,結果到1988年2月,納卡自治州政府便以當地居民以亞美尼亞人佔多數為由,要求劃歸亞美尼亞管轄。

圖-阿塞拜疆街頭

對此亞美尼亞欣然答應,自然就徹底激怒了阿塞拜疆。數年之後蘇聯解體,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相繼獨立,納卡問題便迅速由內部衝突升級為國際戰爭。

誠然,納卡的居民以亞美尼亞人為主,亞美尼亞人毫無疑問佔據人和的優勢,所以衝突期間,亞美尼亞派兵進駐納卡,隨後兩地便使用同一貨幣。換句話説,納卡人已經過上了與亞美尼亞人相同的生活。

問題沒有這麼簡單,亞美尼亞的實力相對較弱,而且周邊鄰國如土耳其、伊朗,都是伊斯蘭勢力範圍,能伸手拉自己一把的,唯有俄國。所以,亞美尼亞不得不暫時放棄了將納卡變為本國領土的主張,而是讓它成為一個事實上獨立的共和國。

而從阿塞拜疆這邊來論,雖然國際上很多國家仍會在地圖上認可納卡為其領土,但阿塞拜疆欠缺實控所需要的武力,只能眼看着納卡事實上獨立,唯有乾着急而已。2008年,由俄羅斯出面調停,兩國簽署和約,卻沒有就納卡問題達成一致意見。這兩個國家,沒有外交關係,邊境線依然關閉,跨境旅遊和貿易都不存在,甚至2019年阿塞拜疆舉行的歐聯杯決賽,阿森納對壘切爾西,身為阿森納球員的亞美尼亞人姆希塔良根本就無法上場參賽。

圖-亞美尼亞傳統服飾

於是就這樣一幅老死不相往來的模樣,直到當下,幹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