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求救電話僅有喘息聲 120獲取定位救人”有何啓示?
不管是什麼樣的救命系統,技術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整套系統最終實現順利運轉,還得依靠系統背後的人力
當病人撥打120急救電話説不清自己的位置時,還有希望獲救嗎?6月13日,南京市急救中心接到一通求救來電,電話那頭只有微弱的喘息聲,無法獲取有效信息。危急關頭,接線調度員立即查找來電定位,為病人的救治贏得了寶貴時間。
前不久的一起120延誤救治事件中,一名大學生在陷入昏迷之前撥通了120,但因地址提供不清,120表示無法派車。約兩個小時後,大學生才被送醫,最後不幸去世。
比較之下,此次急救過程有哪些地方不一樣?有哪些經驗值得總結?
首先是接線調度員的專業判斷。120常常接到各種虛假緊急情況,有些並非故意,屬於市民可以自行就醫的小傷情,或不知向何處求助的誤撥,但也有少部分是故意騷擾。2020年的一篇報道里,以7月22日一天為例,南京市急救中心接聽了呼救電話2120個,出車521台次,但“空跑”124次,僅醉酒人員亂撥打電話就達32次。儘管每一通電話都應該抱着“真求救”的心態去接聽,但為了防止有限的急救資源被佔用,接線調度員還是需要更專業的判斷能力。
其次是南京市急救中心擁有“120”來電定位系統、與110緊急聯動機制。據介紹,這套系統是2019年建立的,目前實現了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手機用户的呼救定位功能。此次事件中,為了獲取更準確的病人地址,調度員也撥打了110尋求幫助。
第三是接線調度員的調度流程。即使不知道求救者的準確地址,但有大致方位,也先派出救護車前往,再想辦法找人。説明這在院前急救流程中,有相應的制度安排,要盡一切力量與時間賽跑。
當然,雖然急救中心配備了手機定位系統,但系統可能仍存在定位範圍過大的問題,當病人無法準確描述地址,或描述地址有誤的時候,找人仍然有困難。要知道,如果病人意識清醒、表述得當,就不必依賴這套系統。而越是患者身邊無人可以幫忙,越是處於危重時刻,越需要這套系統發揮作用。所以,能否讓定位系統更精準,是對未來的系統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當前中國家庭的結構正日漸縮小,户均2.62人,同時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21年最新數據,65歲及以上人口為20056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4.2%。2020年,全國“一人户”家庭超過1.25億,佔比超過25%。獨居者最害怕的,莫過於突發狀況時孤單無助,尤其是獨居高齡老人。筆者母親居住的區域,民政部門就給75歲以上獨居老人安裝了緊急呼叫電話,這種電話可以發出求救警報,相應的平台會發現問題,也可以一鍵撥打給緊急聯繫人。每過一段時間,負責緊急呼叫電話的部門還會打電話來詢問系統是否完好。
不管是什麼樣的救命系統,技術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整套系統最終實現順利運轉,還得依靠系統背後的人力:設計者的周密和智慧,執行者的專業和果斷,監督者的負責,以及每一個參與者的操守。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馬青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