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北京3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3月14日至16日,我國北方經歷了一次冷空氣過程,隨之而來的遮天蔽日沙塵暴讓人心有餘悸。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本輪沙塵天氣於3月17日開始逐漸減弱消散,不過氣象專家表示,由於前期沙源區氣温明顯偏高,凍土層解凍後沙層鬆動,在大氣環流形勢有利情況下,今春仍然存在強沙塵天氣過程發生的可能性。
據中央氣象台統計,我國3月14日夜間至16日上午,西北地區、華北大部、東北地區中西部、黃淮、江淮北部等地出現大範圍揚沙或浮塵,新疆南疆、內蒙古、甘肅西部、寧夏中北部、陝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北京等地部分地區出現沙塵暴或強沙塵暴,沙塵天氣面積超過380萬平方公里。
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主任張碧輝説,此次過程達到強沙塵暴強度,為近10年來我國出現的最強沙塵天氣過程。北方多地PM10峯值濃度超過5000微克/立方米。
中國氣象局數據顯示,2000―2020年,我國共出現32次大範圍強沙塵暴天氣過程,年均1.5次左右,主要出現在3月和4月(3月11次、4月14次),最多的年份出現過5次(2001、2002、2006年)。本次過程從範圍和強度上與2002年3月18日至22日、2010年3月19日至22日的過程相當。
沙塵天氣為何成為春天的常客?張碧輝表示,一般來説,春季是沙塵來襲的高發季節,但是如果降水偏少、地表乾燥,冬季甚至是秋季依然會出現沙塵天氣。此次沙塵天氣正是大氣環流強烈,沙源地乾燥和裸露的地表特徵等共同作用生成的。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1961年以來,我國北方春季平均沙塵日數和沙塵暴日數均顯著減少。尤其是近20年(2001―2020年)來,春季平均沙塵日數3.4天,較常年同期偏少1.6天;沙塵暴日數0.6天,較常年同期偏少0.5天。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周兵説,沙塵天氣減少有幾方面的原因。客觀上來説,最近10年,由於人為治理和氣候因素的共同作用,沙源地局部環境有所改善。在氣候因素方面,隨着全球氣候的變暖,我國氣候也呈現出明顯變化,北方地區大風天氣發生的日數明顯減少,也是導致沙塵天氣減少的主要原因。
“不過,雖然沙塵天氣有所減少,但沙塵暴這種自然災害具有多因性、複雜性、潛在性、週期性、突發性等特點,只要滿足了生成條件,‘沙塵暴’依然會出現。”周兵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