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肥胖少?食育從娃娃抓起
張可喜
超重和肥胖如今已成為全球性問題,不過這在日本是個例外。世界衞生組織的報告顯示,日本是全世界肥胖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是發達國家中肥胖率最低的國家。何以如此?日本重視食育的做法無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主導,國家推動
日本對青少年的教育,除了智、德、體等方面外,還有食育。食育即“每個國民為實現健全飲食生活、繼承飲食文化傳統、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學習關於各種飲食知識、練習選食判斷力的學習過程”。
二戰後日本經濟的快速增長帶來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各種與食物、飲食相關的問題也開始頻頻出現。於是,從事教育、食品營養和環保等行業的社會各界人士開始關注更高維度的元素,比如食品安全、營養健康、飲食文化、食物生產消費過程中的環保等。他們從各個方面提出了食育層面的要求,並紛紛將西方國家的一些食育理念介紹到日本,對日本在國家層面推動食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東京,數百名兒童和志願者共同製作壽司卷
2003年,時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純一郎在其施政演説中使用了“食育”一詞,食育開始在日本社會流行。2005年,日本政府以議員立法的形式制定了《食育基本法》,把食育置於生存基本知識以及智育教育、德教教育和體育教育的基礎地位進行推進。
日本提倡食育教育,除了保護和發揚日本飲食文化傳統,還有經濟方面的考慮,即期望推進城市與農村的共生和交流,在飲食生活方面構築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信賴關係,以期增強地域社會的活力,推進與環境協調的糧食作物的生產和消費。
當今世界,由政府主導預防和治理由食品引發的健康問題,並不鮮見,但把食育提升到國策的高度,並以立法形式規定社會各界應負的責任,自上而下地貫徹食育的,只有日本。
全民運動,高質協作
日本把食育作為全民運動加以推進,各級政府、家庭、學校、保育院、保健所、醫療機構、農林水產業者、食品加工業者以及志願者團體等都負有重要責任。
《食育基本法》規定,內閣以及各地方政府都要設立食育推進會議,制定“推進食育基本計劃”。內閣食育推進會議以首相為最高領導人,由25名委員構成,除了12名相關的閣僚,委員中還有各界代表。其制定的“推進食育基本計劃”,規定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教育和醫療保健部門、農林水產業界、食品加工業界乃至國民等各方面,推進食育的職責和每年重點推進的關於食育的目標和措施等。
婦幼機關和中小學校是推進食育的基層單位。中小學校在校長的領導下,要制定和實施食育計劃,其中,2005年設置的“營養教諭”發揮着關鍵作用。
在日本中小學,年級主任、營養教諭和校醫等人會相互配合,取得家長的理解與合作,通過學校教育活動確保進行食育的時間;製作散發關於食育的學習資料;向學生普及各種健康常識,如肥胖、過度瘦身、不吃早飯的影響。在校外,加強與學生家長及當地居民組織、保育院、生產者團體的聯繫和合作,組織學生參加關於農林漁業生產以及食品加工、流通、烹調和食品廢棄物再利用等體驗活動。
家庭被認為是比學校更為重要的食育場所。如果少年兒童在家裏“好好活動、好好吃飯、好好睡眠”的基本生活習慣被打亂,就會導致學習慾望和精力下降。為此,日本文科省編寫了《家庭教育手冊》以及多種少兒科普讀物,提出“一天從早飯開始”“一起吃飯很重要”等理念,作為教育委員會、家長會和有關團體組織學生家長學習的教材,以提高他們的食育水平。(作者系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