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
長期從事中國經濟史研究的89歲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1998年退休後筆耕不輟,2018年獲評第二屆“荊楚社科名家”榮譽稱號。前段時間,老人對中國知網擅自收錄他的100多篇論文打起了官司且全部勝訴,累計獲賠70多萬元。
趙德馨老人為此維權,值得點贊,他不僅維護了個人的合法權益,也作出了良好示範,鼓勵其他權益受損的作者拿起法律武器維權。然而,個案的勝利對打破知網“知識壟斷”的作用能有多大,情況似乎不容樂觀。早在2008年,就有78名碩博士聯合狀告知網數據庫侵犯學位論文著作權,其中21起獲得法院判決支持。而後續維權的作者並不多,主要是忌憚知網的壟斷地位,作者如果希望論文被收入知網,卻起而維權,就可能遭到知網的“封殺”。
不僅是作者,不少高校在知網面前也“忍氣吞聲”。高校常用的中文學術數據庫有知網、維普、萬方等。不過,由於知網是我國唯一經國家批准正式出版博士學位論文的學術電子期刊,這讓知網成了學子的“論文寫作剛需”,也更具優勢。近年來,知網的價格有增無減,高校卻缺乏議價能力。
知網一方面高價售賣收錄的文章,一方面卻又涉嫌低價購買版權。知網收錄的文章,一部分是來自其購買版權的期刊,一部分則直接來自原作者。對於期刊的文章,知網並不會給作者支付費用,而對於直接從原作者處收錄的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中國知網向每篇論文作者支付的酬勞也很少。
學術數據庫的設立,本來應該有利於學術資源的廣泛傳播,既能有效保護知識產權,又能讓公眾便捷地獲取學術資源,但從知網的所作所為來看,不僅沒有充分尊重知識產權和原作者權益,還阻礙了學術資源被廣泛傳播,不利於滿足社會對學術資源和知識的需求。
要破除知網的知識壟斷,不能只靠作者“單打獨鬥”,更需要相關部門能夠及時介入,抑制知網壟斷價格,對侵犯知識產權的不法行為,要能依法予以懲治。只有相關部門、行業協會、著作權人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攻破知網的“壟斷堡壘”“侵權堡壘”,才能更好地為知識產權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