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美國-東盟峯會上美國僅能對東南亞施以的有限經濟激勵措施,以及拜登所倡議的“印太經濟框架”遭東盟多國冷眼觀望,無疑都預示着美國政府的“如意算盤”並未能真正打響。
5月12日至13日,為紀念東盟與美國建立對話關係45週年,東盟與美國領導人在華盛頓召開了一場特別峯會。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拜登政府想以此證明,在處理俄烏衝突難題的同時,美國也沒有忽略亞太地區。不過顯然,東盟國家在此次峯會中的表態,顯露出他們更擔心會被迫陷入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困局。
美國總統拜登週五表示,美國與東盟領導人舉行的首次峯會,標誌着美國與東盟關係“新時代”的開始。
拜登在峯會第二題舉辦的全體大會上致辭時稱,“世界未來50年的大量歷史將由東盟國家書寫,我們與你們的關係是放眼未來,將世世代代一直延續下去”。
拜登還指出,一個“自由開放、穩定繁榮、富有彈性和安全的地區是我們所有人都在尋求的”。
此次峯會是自2016年以來,首次由美國總統主持的美國-東盟峯會。而在峯會的一系列表態中,美方也不斷流露出重返亞太的意願。拜登宣佈,他將提名現任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廳主任亞伯拉罕為美國駐東盟大使,以填補2017年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該職位的空缺。
分析人士指出,面對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東南亞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拜登週五在華盛頓與東盟領導人會面時的承諾,無疑有意籠絡更多東南亞國家。從時間點看,此次特別峯會剛好趕在拜登即將開啓上任以來首次亞洲行之前舉行。
下週,拜登將出訪韓國和日本,屆時拜登還將與日印澳領導人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會面。
不過,此次峯會上美國僅能對東南亞施以的有限經濟激勵措施,以及拜登所倡議的“印太經濟框架”遭東盟多國冷眼觀望,無疑都預示着美國政府的“如意算盤”並未能真正打響。有分析認為,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側重於安全,但在經貿領域依然缺乏必要的“麪包和黃油”。
1.5億美元投資金額遭詬病
在此次峯會的第一天,美國與東盟領導人聚集在白宮草坪上合影留念。作為美國與東盟間系列協議的一部分,白宮在週四晚間宣佈了將向東盟投資1.5億美元,用於加強東南亞清潔能源建設、海上安全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工作。
不過,這一金額一經公佈,就遭遇了多家海外媒體的詬病乃至嘲諷。要知道就在前兩天,美國眾議院所通過的援助烏克蘭的決議金額可是高達400億美元。
路透社指出,與中國和東南亞的深厚關係和影響力相比,美國的上述投資承諾顯得蒼白無力。僅在去年11月,中國就承諾在三年內向東盟國家提供15億美元的發展援助,以打擊新冠疫情和促進經濟復甦。
新加坡《海峽時報》指出,與中國向該地區投入的數十億美元相比,美國此次承諾的金額並不多,儘管白宮表示,這筆資金預計將調動更多私人領域的融資。
法新社也表示,這些舉措無法與中國在該地區的投資規模相比,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東盟的最大貿易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在華盛頓向東盟承諾的這1.5億美元撥款中,最大的一筆資金——6000萬美元將投入與海事相關的項目,包括增派海岸警衞隊人員和器材,協助夥伴國提高海事防衞能力。
中國南海研究院副研究員陳相秒1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東盟諸國中只有菲律賓、越南對海上執法合作有一定需求,而對於包括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大多數域內國家來説,在這方面都沒有太多需求,在採購上亦不依賴美國。
“這項合作看起來更像是美國硬塞給東盟的。”陳相秒認為,美國以海上安全名義向東盟投資,意在利用東南亞牽制中國在南海的行動,並以此為由更頻繁地向南海派船派人。但在後期實際合作中,到底有哪些東南亞國家會真的接受並展開合作仍有待觀察。
除上述海上合作外,美國的投資中還有4000萬美元用於東南亞的清潔能源項目。在抗疫方面,美國政府計劃花費1500萬美元擴大東南亞的健康監測項目,以更好監測新冠肺炎和其他通過空氣傳播的疾病。此外,另有600萬美元將用於支持數字創新、加強數字經濟規則制定及制定人工智能的全球標準。
欲進一步推銷“印太經濟框架”
當然,除了上述的直接投資,美國政府在此次峯會的經貿問題上,真正想要下的更大一盤“棋”,無疑是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該框架倡議於2021年底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在雅加達時宣佈,並可能在美國總統拜登下週訪問東京和首爾時正式啓動。
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將是自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以來,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首個重大貿易和經濟舉措。
該框架包括“公平和有彈性的貿易、供應鏈韌性、基礎設施和脱碳、税收和反腐”這四大支柱,各國“可以選擇參與他們感興趣的部分,而不必全部參加”。
去年12月,拜登政府將派國務卿布林肯出訪東南亞,尋求加強與該地區的經濟和安全合作,介紹了拜登提出的印太經濟框架願景。當時美國負責東亞暨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Daniel Kritenbrink在布林肯行前的吹風會上説,該經濟框架“將側重於貿易便利化、數字經濟、供應鏈彈性、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和勞工標準”。
不過,由於IPEF更多專注於制定規則,而不是開放市場,此次峯會前就有學者認為,這個架構很難吸引東南亞國家加入,因為架構制定的一些標準對發展中經濟體而言可能門檻太高。
分析師和外交官表示,東盟10國中目前可能只有兩個國家——新加坡和菲律賓,有望成為首批展開IPEF談判協議的國家,鑑於拜登對美國就業的關注,IPEF目前並沒有提供亞洲國家想要的擴大市場準入。
馬來西亞貿易部長Azmin Ali週五表示,馬來西亞視美國總統拜登提議的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計劃為一項受歡迎的舉措,但認為此前所加入的包括中國參加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CP),在吸引全球公司的投資方面存在更大的直接機會。
Ali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新啓動的RCEP使企業有能力將馬來西亞作為一個樞紐,進入一個由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和全球三分之一GDP產出組成的市場。他表示,“這代表了RCEP下的近23億人。所以,我們希望再次邀請這些大公司來馬來西亞,把馬來西亞作為進入更大市場的門户,並享受我們出口產品的低關税。”
Ali還表示,IPEF不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2.0”。但他表示,“這代表着與美國之間有史以來第一次正式的相關經濟框架接觸,這是我們參與各種問題的良好開端,包括環境、氣候變化、勞工做法和治理等非傳統因素。”
他補充稱,馬來西亞仍需時間決定是否加入所謂的IPEF支柱中的哪一個。越南總理週三也表示,需要更多時間來研究IPEF。
而儘管新加坡可能成為首批展開IPEF談判協議的國家,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3日在出席美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和美國商會活動時也警告,印太經濟框架必須具有包容性,並能為成員國帶來實際利益,才可能吸引更多的國家參與。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東南亞問題專家Gregory Poling表示,此次峯會的象徵意義重於實質,而經濟仍是缺失的部分,預計在拜登5月晚些時候訪問日本之前,IPEF不會啓動。
東盟不願在中美間選邊站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信息,2020年和2021年東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2021年雙邊貨物貿易額達到8782億美元。東盟所有10個成員國都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相關文件。
儘管美國政府在此次美國-東盟峯會上不斷流露出拉攏東南亞國家的意圖,但對於東南亞多國而言,理智顯然令他們並不會“輕易就範”。柬埔寨首相洪森的顧問高金華近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柬埔寨不會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 “選邊站”,儘管美國在該國的投資正在增長。
越南政府總理範明政本週在出席特別峯會期間也發表演講稱,在獨立與依賴之間,越南始終本着胡志明主席“沒有什麼比獨立自由更可貴”的精神選擇獨立;在談判與對抗之間,越南選擇談判;在對話與衝突之間,越南選擇對話;在和平與戰爭之間,越南選擇和平;在合作與競爭之間,越南選擇合作,若競爭就必須健康、平等,尊重彼此的正當合法權益。越南願通過對話合作處理分歧和差異,為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作出貢獻;同時,確保利益協調,妥當解決各合作伙伴、各國家和國際社會的關切。
印尼目前是2021至2024年東盟-美國夥伴關係協調國,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前往美國前發表的新聞聲明也指出,東盟願開展包容、互利的具體合作,與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東盟夥伴國協作。
印尼工商會主席Arsjad Rasjid本週在華盛頓表示:“我們想與中國合作,我們想與美國合作,我們想與歐洲合作,我們希望與所有人合作。不要讓我們選擇。”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近期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也評論稱,美國倘若試圖拉着東盟國家在供應鏈上跟中國“脱鈎“,對華搞包圍圈,很有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這一方面會使中美之間敵意上升、嚴重損害兩國關係;另一方面也會加大東盟國家對美國所謂“印太經濟框架”的疑慮。在與美國開展合作的時候,東盟國家難免心裏會想,是不是與美國加強聯繫,就要有附件條件,採取與中國對抗的行動呢?帶着這種心態,東盟國家在諸多領域與美國合作時都會半信半疑。
5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和東盟不搞“零和博弈”,不推進集團對抗。只要是促進本地區長期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的合作倡議,中方都歡迎。
趙立堅稱,“至於美方相關倡議是不是針對中國,你可以去問問美方。我想説的是,中美都是亞太國家,完全可以擁有共同的朋友圈,關鍵是要傾聽亞太國家維護和平、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心聲,堅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我們也要從本地區共同和長遠利益出發,為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以健康的心態和建設性的做法,為亞太區域合作多做實事。”
(ly來源: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