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中槍少年喊着媽媽 目擊者:別再讓悲劇重演!
新華社華盛頓6月21日電 “那孩子喊着媽媽,太讓人難受了,沒人救得了他。”黑人男子丹尼爾・戴森回憶起親歷槍擊案的慘痛一幕。
6月19日是美國黑奴解放日,又稱六月節,美國政府去年確認其為聯邦公共假日。當天晚上,美國首都華盛頓一處商業區舉行露天音樂節,一片歡歌笑語。“砰!砰!砰!”突然傳來槍響,人們驚聲尖叫,四散奔逃。據警方事後通報,槍擊事件中1人遇害,3人受傷,調查工作仍在進行之中。
遇害的黑人少年蔡斯・洛倫佐・普爾年僅15歲,家住附近。戴森曾嘗試幫助中槍倒地的普爾和另一名腿部中槍的警察,自己衣服上也沾滿血跡。眼睜睜看着年輕的生命逝去,讓戴森心痛不已,“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
“無論什麼種族、膚色,都不能允許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了,否則每天都會有無辜的孩子喪生於槍口之下。”戴森的聲音有些顫抖。
這張6月19日在美國阿靈頓拍攝的電腦屏幕畫面顯示美國華盛頓的槍擊事件現場。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槍擊案發生8天前,從首都華盛頓、紐約到芝加哥、得梅因、聖安東尼奧,美國數百個地點11日舉行集會,抗議不斷惡化的槍支暴力問題,同時表達對政府失職、政客不作為的憤怒。其中,華盛頓的集會吸引了數萬人參與,標語牌上寫着“救救孩子們”等口號。組織者在社交媒體上再一次“喊話”華盛頓的政客們:“我們要的不是空話,而是行動。”
然而,無論是戴森還是控槍組織,他們的錐心泣訴和正當呼求在美國政治現實中恐怕要落空。
這是4月13日拍攝的美國華盛頓國家廣場草坪上擺放的白色絹花。當日,四萬朵白色絹花被擺放在國會大廈與華盛頓紀念碑之間的國家廣場草坪上,以紀念在全美槍擊事件中喪生的人們。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觸發近期全美抗議浪潮的導火索是一個月前發生在得克薩斯州尤瓦爾迪市羅布小學的校園槍擊慘案。19名兒童和2名教師遇害的事實,震驚美國和國際社會。美國民調網站“538”近期一項調查顯示,42%受訪者把“犯罪或槍支暴力”列為美國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之一,與5月初相比激增19個百分點。
但如同一次又一次惡性槍擊案過後,華盛頓政客又在輿論壓力下“做做樣子”。美國國會眾議院本月表決通過一攬子旨在加強槍支監管的法案草案,但由於民主、共和兩黨在槍支問題上立場涇渭分明,草案恐難在參議院過關。兩黨部分參議員號稱就槍支立法展開磋商,並達成了所謂跨黨派“框架協議”。但共和黨參議員邁克・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打臉”説,參與磋商的參議員其實並沒達成一致。這意味着,他們拿不出法案草案,更遑論實質上推進控槍立法。
6月6日,學生們身穿防彈衣在美國華盛頓的國會大廈前參加名為“不要回避”的抗議活動,呼籲立法機構正視美國槍擊案頻發的社會問題,要求加強槍支管控立法。新華社發(亞倫攝)
美國網站“槍支暴力檔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21日,美國今年已有超過2萬人死於槍支問題,包括781名未成年人。此外,美國今年已發生278起造成至少4人死傷的惡性槍擊事件。
就在華盛頓六月節槍擊事件發生短短數小時後,紐約市20日凌晨發生槍擊事件,造成1人遇害、多人受傷。遇害者達柳斯・李21歲,是得州休斯敦浸禮會大學在校生,原本今年12月就將畢業,不久前獲得年度學生運動員的榮譽。
該校籃球隊教練羅恩・科特雷爾直呼“悲痛欲絕”。在他眼中,李是球隊中一名出色球員,是擁有美好未來的優秀年輕人。而該校體育主任史蒂夫・莫尼亞茨強調,這起悲劇不幸成為美國槍支暴力蔓延的又一例證。(記者:孫丁、胡友松;剪輯:王沛;編輯:孫浩、王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責編:賈文婷、徐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