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遠川商業評論(ID:ycsypl),作者:於前,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東亞人有一個共同愛好:蓋樓。
1985年9月,韓國首爾的63大廈全面竣工,國內叫得上名的名流高層雲集竣工儀式。坐落於漢江南岸的63大廈,每一片玻璃都塗有24克拉的金色薄膜,無論晴天還是下雨,通體都能呈現出一種金黃光澤。
時值韓國第五個五年計劃收官階段,25秒即可到達頂部的超速電梯,映襯着韓國高速的經濟增長和穩定的貿易逆差。這座象徵着“漢江奇蹟”的精神圖騰,也是當時的亞洲第一高樓——一年後,被新加坡的華聯銀行大廈取代。
1990年,日本第一高樓橫濱地標大廈在毗鄰東京的橫濱破土動工,一方面是壓一壓關西大阪的風頭,另一方面也是展現出二戰後發展最快新鋭城市的經濟實力。在地標塔的帶動下,橫濱房價一路狂飆。
1993年,四天一層樓的雙子塔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開工,彼時馬來西亞GDP增速高達9.9%,一舉躋身全球前20大出口國。為了彰顯建設質量,馬來政府分別將左右兩座子塔分別交由韓國和日本建造。
經濟繁榮,買地蓋樓,似乎是整個東亞的民族特色。繁榮的經濟成果,自然需要一個里程碑意義的地標建築的承載。這一點,與我們這些奮鬥者買房落户的思想高度重合,畢竟大家都想有成家立業的歸屬感嘛。
2019年,小米在北京海淀的小米科技園投入使用,雷軍在微博上興奮的向宣告:“北漂,奮鬥九年多,終於買房了!”
看來,縱使是大佬,也很難免俗。
與租用的大樓、買的物業相比,自建樓顯然有着本質不同。對於大廠來説,這不僅僅是一棟樓,也是公司理念、品牌價值的一種落地。可以説,沒有自建樓的互聯網公司,不配叫大廠。
01 買地,買地,快買地!2020年11月2日,互聯網炒股軟件三巨頭之一的同花順拍下了杭州未來科技城的一塊新地。此時的同花順剛經歷了一波因疫情恢復帶來的主升浪,從底部迅速竄上歷史高位。這樣的同花順,顯然是很有底氣拿地的。
儘管同在科技城內已經有了總部大樓和雲軟件大廈兩棟大樓,但毗鄰總部拿地,目的也是十分明顯——藉由杭州對科技公司的扶持力度,以此為家落葉歸根。
同花順總部
自建物業一方面是裝下自家員工,另一方面,也是公司業績、文化等等綜合實力的凝聚。2014年,歷經多年的協商設計,Apple Park終於動工建設,3年後蘋果在新園區發佈了第一款全面屏的iphone x。搬新家,發新品,創新高,可謂是志得意滿大豐收。
遺憾的是,並非所有公司都有蘋果的命。同花順的新大樓還沒等開工建設,公司在二級市場就率先步入下跌通道,回撤近40%。而買地蓋樓恰好在市值最高點——而且,這種巧合不僅僅在同花順身上發生。
2021年1月22日,嗶哩嗶哩在上海楊浦黃浦江畔以81.18億元成功拍下了超過12萬平米的四個地塊,用於自建總部大樓。在買地建樓的快樂氣氛中,小破站的股價也達到了歷史最高點。
就在B站買地前兩個月,美團也在隔壁斥資65億買了塊地,也是用於“興建總部基地”。在買地之前,美團已經有了恆基偉業、望京研發園等多處超過30萬平米的辦公區。但是貴為大廠的一員,卻一直沒有自建樓,這次買地也算是一次破冰行動了。
嗶哩嗶哩毗鄰美團新拿的地
彼時的美團,同樣經歷一輪激情上漲,市值站上1.79萬億的高地,公司蒸蒸日上,在黃埔江畔豪擲千金買房自然可以理解。畢竟王興創業10年了,還沒有自己獨立辦公室,只能坐普通工位着實有點説不過去。
網傳王興工位,圖源網絡
再來看看老牌大廠BATJ,每家都在一線城市有自己的自建總部大樓,無論是北京海淀的百度大廈、杭州西溪的阿里園區、深圳南山的騰訊大廈,還是北京亦莊的京東新總部大樓,設計中都藴含着企業的特色。
對照大廠們自建樓的購地建房時間,幾乎都是各自發展歷程中最為輝煌的時刻。可以説是股價最高點,買地正當時。
但正如同花順的情況一樣,這些互聯網大廠們在買完地後便跟着整個中概互聯網板塊齊跌,尤其是嗶哩嗶哩,市值更是一度蒸發了超過85%。
對於大廠來説,股價高,我只管拿錢買地。
02 自建樓的盤算2010年,隨着金融危機期間的刺激政策逐步落地,全國經濟也迅速從危機影響中走了出來,北京樓市也展現出了無可匹敵的上漲動力。而在多月以前,北京的辦公樓租金便已經開始回暖。
眼看着一邊是公司越做越好的業務、越招越多的員工,另一邊是越租越大的辦公樓、越付越多的租金,搜狐一馬當先,豪擲1.1億美金在中關村購入一塊地,自建了搜狐媒體大廈。如今,搜狐市值僅有6億多,但僅這棟樓的價值預估就已超20億。也難怪張朝陽天天上物理課,活成了互聯網行業最通透的人。
不過,縱使都是拿地建樓,各家的小算盤也是不一樣的。
世紀初,BAT都剛剛成立不久,中國的互聯網尚處於門户時代,時值互聯網泡沫崩盤,破產的上市公司不勝枚舉。而在中國還有一個特殊情況:互聯網公司的核心的資產是技術與人才,在當時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間接融資體系下,既不能當作抵押物,在破產重組時更是一文不值。
1996年,國家科委和北京市經貿委給四通利方(新浪前身)批了2000萬的授信額度,但銀行只認抵押物,新浪只有軟件。銀行問王志東用什麼抵押,王志東説了句,“用這幫人的腦袋”。銀行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
因而對當年的互聯網公司來説,看着家大業大,哪天被市場錘的時候,市值説不定就要大計減了。所以手中握有大量現金時候,就需要把虛值的“資本”變成實值的“資產”,房地產這樣的硬通貨就非常契合大廠們的需求。
畢竟,市值腰斬很常見,房價腰斬幾乎聞所未聞。
而且當公司資金周遇到困難,還可以將大樓抵押融資換取現金流度過難關,再不濟也能把地、房賣了換錢謀求後路。最經典的案例便是曾經視頻四巨頭之一的樂視了。
2021年7月29日,原屬於樂視的世貿工三以16.45億拍賣成功,這座花費30億才購得的大樓竟成為樂觀視頻最值錢的資產。
另一方面,房地產創造了中國過去二十年最大的單一品類資產價格牛市,其投資屬性是顯而易見的。同時,地方政府為了吸引大廠落户,除了價格和融資費率上的政策傾斜,在大廠落户的區域,往往會有配套的中長期規劃。
如今,騰訊在深圳的多座自建大樓市值預估已超五百億;而阿里在杭州西溪的總部,自園區的建設拉動周邊的“P9宿舍”一路飆升,還未等落地使用投入,成本就幾乎已經被市值差抹平了。
03 苦一苦打工人大廠在一線城市繁華地段買地蓋樓,唯一遭罪的可能是大廠打工人——要麼在公司附近租房,一大半收入進貢給房東;要麼咬咬牙上槓杆,在遠郊買套上車盤,享受通勤兩小時起步的酸爽。
這種情況並非臆測,而是很多一線城市社畜的現狀,畢竟公司邊上動輒7、8萬的高房價,高管拋點股票就能上車,剛入職場的新人們就只能拼爹了。在上海上班,房子買在太倉、崑山甚至蘇州的比比皆是,一趟通勤下來,公交車、地鐵、高鐵和共享單車一個都沒拉下,基本談不上什麼生活質量。
在熱播的《我們的婚姻》中,盛江川點出從通勤時間看職級讓眾多打工人大呼真實。“通勤倆小時,肯定是實習生;走路上班五分鐘,那才是真牛”。
每日的通勤就已經讓員工耗盡了精氣神,還談什麼奮鬥呢?
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也會遇到這個問題——“59%的科技工作者都認為硅谷房價太高”,一度是推特和reddit上的熱門話題。面對大城市的高房價,美國人民選擇用腳投票。《SeattleTimes》報道,休斯頓每年有大約10萬人流出,洛杉磯有大約11萬人流出,紐約則是20萬。
而“美國大廠”同樣也會遇到高房價導致的人才流失問題,昔日汽車吧主通用汽車,就曾因高房價把IT中心搬到了沃倫、奧斯汀和亞特蘭大。作為“南方硅谷”,亞特蘭大的房價大約只有紐約的三分之一。而美國近幾年人口淨流入最多的城市西雅圖,房價中位數也只有紐約的41%,聚集了波音、微軟、亞馬遜的總部。
在美國,60%的企業總部分佈在六大都市圈以外的地區。歐洲的格局就更加分散:光刻機霸主阿斯麥(ASML),誕生於僅有四萬多人的荷蘭小鎮費爾德霍芬;大眾總部在沃爾夫斯堡紮根時,這座城市人口才剛剛突破十萬。
相比之下,國內大廠裏能早早就有這種意識的,恐怕只有華為。90年代,華為早早把總部搬到了遠離深圳市中心的龍崗坂田,2018年又搬到了深圳和東莞之間的松山湖。而除開華為,中國廣大教育資源和產業基礎並不弱的二線城市,卻長期徘徊在“大廠版圖”之外。
在2020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中,大陸地區共計117家企業入選,其中三分之二都位於北上深。西安與武漢這兩個二線城市中的老牌列強,上榜的企業總數只有三個。
因此,相比一線城市的繁華光鮮、豪擲百億時的意氣風發,在買地蓋樓的時候多為廣大一線員工考慮考慮,也許是更負責任的做法。唯一的壞處,可能就是住在江邊大平層裏的高管,通勤距離遠了一點。
04 尾聲2021年12月3日,象徵韓國經濟騰飛的首爾63大廈舉行了一場高規格會議,主題是“振興和救濟韓國經濟”。
無獨有偶,橫濱地標大廈完工當年,狂飆的地價在經濟衰退背景中大跳水。而馬來西亞雙子塔的建造還未落成,便迎來了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台北101大廈的動工,本以為是台灣地區走向嶄新未來的開始,沒想到卻成為一道分水嶺,見證了日後經濟的衰退。
可見,象徵繁榮與里程碑大樓往往並沒有神功護體的法力,反而容易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參考文獻
[1] 2021應屆生就業趨勢報告 ,BOSS直聘研究院
[2] 字節7億杭州拿地和阿里做鄰居,B站81億買地:大廠蓋樓,背後沒那麼簡單,HR新邏輯
[3] 65億上海拿地,美團大手筆配置地產,界面新聞
[4] 承載記憶的國營老廠生活區,黃三角早報
[5] 別以為互聯網公司不買地,一文看盡互聯網公司房地產!,億歐
[6] 如何看待搜狐公司還沒搜狐大樓之前這個説法,知乎問答
[7] 互聯網新貴買地運動,AI藍媒匯
[8] 字節跳動在上海拿地,互聯網大廠頻繁圈地買樓,AI財經社
[9] 樓面地價超2007年,18家逐鹿京城新地王,21世紀經濟報道
[10] 2000年互聯網泡沫始末,知乎問答
[11] 中概互聯的投資價值:一站式投資互聯網龍頭,銀行螺絲釘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