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想放手孩子,又怕孩子控制不住?尊重和相信才是給他最需要的愛!

由 漆雕佁 發佈於 綜合

在當今這個時代,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越來越高,許多父母經常會有同一個困擾自己的問題,就是孩子的自控力太差,經常有父母,因為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而感到煩惱,隨着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時時刻刻的吸引着孩子,許多孩子可以拿着手機一玩玩一天不上學,這讓家長們感到非常的絕望,甚至覺得指望孩子有自控力,簡直是白日做夢,許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根本就沒有自控力,完全必須得靠着家長來看管。



相信有很多家庭裏的孩子都會有同樣的經歷,那就是孩子的生活基本上都需要父母來安排,什麼時候上網課,做功課,休息和娛樂,只要父母稍微偷個懶,分個神,孩子指定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有甚者,即使父母時時刻刻的盯在孩子的身邊,孩子依然會想方設法的找到空隙的時間去玩,不交作業,其實隨着科學育兒理念的普及,對於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到底是好是壞等方面都已經有了全新的認識,許多父母也不會再和以前一樣,把孩子管得滴水不漏,他們願意嘗試放手,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讓孩子自由成長,感受到快樂的童年,但是許多父母得到的反饋是,在具體的實際操作上,往往都是現實很骨感,理想很豐滿。

孩子總是沒有辦法,按照規矩來辦事,一做功課就事情非常的多,一會要上廁所,一會又餓了,客車上做一個小時,將近50分鐘都在發呆,但是玩起來卻是一點兒也不分神,説好玩半個小時,結果一個小時過去,也不會放手,所以許多家長開始疑惑,對孩子放手到底對還是不對,他們希望對孩子放手,但是又擔心孩子沒有辦法自控,畢竟每個人的成長只有一次,如果孩子錯過了最好的學習時機,未來在想學習就難上家難,但是要知道孩子在小的時候如果沒有培養出自控力,長大又怎麼可能會自律?那麼到底對孩子要不要放手?


我們經常會説這樣一句話,沙子捏的太緊,就會從指縫中溜走,何況人管的越多,反而越難管,不如適當的放手,對於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往往越不放手,越容易導致孩子失控,事實上,有些孩子天生就有很好的自控力,卻硬生生的被父母管得透不過氣,心理學家曾經説過,想要有更強的自控力,就要有更多的自我意識,只有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才有可能會停下來,要知道人天生渴望的就是自由,沒有誰願意活在他人的控制之下,包括自己的親生父母,實際上,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控制,往往來源於父母內心的焦慮,以及對孩子的不信任,這樣的心態,即使有心對,還放手也只不過是表面上的工作而已,內心其實對孩子的懷疑無時無刻都存在着,久而久之,母子之間的關係逐漸變成了彼此試探。

父母不停的測試孩子是否真的自控?其實是在檢驗內心的想法,就是不能相信孩子可以自控,而孩子也在試探父母的底線,到底在哪裏?孩子也想知道父母到底是愛學習還是愛他們有人曾做過專業的統計,統計了孩子最討厭父母做的事情,結果顯示,孩子們最討厭自己做事情的時候,父母因嫌棄孩子做得不好,而差一腳,答應給孩子的獎勵,卻因為孩子不求上進而違約,如此反覆之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逐漸被吞噬,孩子會越來越叛逆,越抗拒,不願意去相信父母,最終導致一個惡性循環,就是越不放手越控制,越控制越失控。


其實要想讓孩子自控,最重要的是喚醒孩子內心真正的渴望孩子,有孩子的自控能力,有些孩子甚至有着與成年人無異的自理能力,所以説父母應該敢於對孩子放手信任,孩子放手與管教是一門藝術,使平衡的藝術當愛與責任合二為一,恩典便與你同在,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本能,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每一個父母的責任,同時想讓孩子擁有一個自由自在的童年,是父母對孩子愛的本能,這兩者都沒有錯,但是想要讓兩者之間保持一個平衡,就需要互相信任。

要知道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尊重和接納,當你尊重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便更願意去父母處理好彼此的關係,同時達到良好的自控能力,因為這種關係換讓孩子有安全感,只要有了安全感,自然而然就會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引導孩子擁有自控能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每個細節,時時刻刻的保護孩子的專注力,再通過時間上逐漸的訓練,加上父母以身作則,控制好自己的行為情緒,才可以逐漸的,引導孩子自我控制,同時放開手,不代表放開對孩子的關注,父母對孩子的愛始終都應該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