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實力,蔚來ET7用什麼對標“BBA”?
一年多前,蔚來ET7正式亮相,揭開了NIO 2.0時代的序幕。那時候,有粉絲向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提問,希望知道ET7的對標車型。出乎所有人意料,秦總給出的答案是寶馬7系。聽到這個答案,許多潛在車主倍感興奮,期待一睹真容。而在粉絲圈之外,坊間出現了質疑的聲音:對標“BBA”旗艦,蔚來哪兒來的底氣?
起初,我與許多網友一樣,對秦總口中的“對標7系”不以為然。雖然近幾年,新勢力品牌在設計、智能、服務方面引領了行業發展,成績有目共睹。但是,某些新勢力品牌車型的機械素質還是相對薄弱的,特別是底盤性能無法匹配大廠作品。但隨着蔚來ET7的出現,我相信大家會對新勢力品牌車型的機械素質有了重新的認識。空氣彈簧和CDC作為標配提供,懸掛設計略微調整以適應更長的軸距。同時,底盤調校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ET7這台車上,運動型更佔上風,舒適性也得到了兼顧。
在工程領域,流程是制約效率的關鍵。車企通常被稱為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也就是俗稱的“主機廠”。主機廠作為系統集成的核心,利用各方資源研發和製造汽車。主機廠和供應商相互依存,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便是汽車研發領域的商業模式。作為細分領域的專業公司,供應商的能力不需要懷疑。然而,這也意味着主機廠和供應商協同完成,降低了研發速度。面對高端且複雜的底盤硬件時,傳統研發模式越來越無法滿足底盤系統快速迭代的需要。
然而,事情不像想象中一帆風順。有時候,汽車研發受制於供應商,主機廠無法做到完全自主。空氣懸掛的細微調整,需要提前半年左右向供應商預約資源,整套流程用時8-9個月。供應商拖慢了主機廠的開發進度,這不符合研發快捷化的趨勢。如何打破桎梏?答案很簡單:軟件定義汽車。蔚來NT2平台引入了全棧自研的智能底盤域控制器ICC,以提升底盤開發的可擴展性和迭代能力。
在高端車領域,空氣彈簧+CDC並不罕見,至於底盤是否出色,關鍵要看調校。如今“軟件自定義汽車”成為了市場的主旋律,底盤調校也不能免俗。蔚來汽車開發了ICC智能底盤域控制器,以實現更靈活的底盤開發。
ICC打通了底盤域,可集成控制空氣彈簧高度、減震器阻尼、電子駐車等功能,為主機廠研發注入了更大的自主性。要知道空氣彈簧和CDC有着數不清的工況,每種都要單獨調試,敏捷開發的益處毋庸贅言。
基於傳統研發框架,空氣懸掛細節修正需要8-9個月時間,無法滿足智能汽車快速迭代的需要。而現在,蔚來利用ICC進行自主軟件研發,打破底盤調校黑盒,同等工作只需要1.5個月左右,研發效率明顯提升。
硬件層面,空氣彈簧+CDC提供了充足的支持,性能上限有了保證。當然,硬件好只是基礎,關鍵還要看調校。基於調校參數的排列組合,這套硬件可以形成多種駕駛模式。如前文所言,傳統開發受到較多限制,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調試。相反,ICC縮短了研發週期,讓工程師快速找到“最大公約數”。在ICC的幫助下,ET7工程師團隊用時500多天,便完成了底盤調校,效率提升可用倍來計量。
比起被動懸掛,空氣彈簧和CDC減震器提供了較大的性能帶寬,讓更多駕駛模式成為了可能,但也增加了底盤調校的工作量。簡單來説,底盤調校就好比在玩一個幾百階魔方,在無數方案中尋找最優解,最終打包為駕駛模式。
ICC只是手段,結果才是最重要的。經過工程師團隊的優化,ET7實現了優於主流中大型車競品的轉向響應,操控偏靈動。舒適性方面,空氣彈簧天生有着出色的衝擊隔絕能力,CDC則強化了餘振控制,讓底盤更“整”。
基於ICC,底盤域的功能升級完全由車企掌握,不再受制於供應商。在未來,ET7將追加4D Dynamic功能,利用攝像頭、激光雷達、高精地圖等工具,對前方的路面坑窪進行預先控制,帶來更為舒適的乘坐體驗。
當然,ICC的價值還體現在用户共創層面。它將不斷收集與識別用户的個性化駕乘數據,通過人車交互與自學習迭代,讓車成長為車主期待的樣子。同時,官方也表示,蔚來NT2平台下的所有車型都將配備ICC控制器,例如全新亮相的ES7。
智能汽車經過多年發展,早已過了單純拼硬件的時代。想要讓底盤變得智能,空氣彈簧、CDC減振器等電控零部件是基礎,工程師的細心調校是靈魂。面對愈發內卷的開發進度,全棧自研的底盤域控制器提供了更多可能。簡單來説,蔚來ICC完成了三件事:定義底層,體驗打通,提高上限。基於ET7用户反饋,蔚來團隊正緊鑼密鼓地改良底盤調校,讓行駛性能更上一層樓,變成車主們期待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