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老將”張業遂將第四次以全國人大大會發言人身份亮相
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消息,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於3月4日(星期四)21時40分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大會發言人將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2018年,張業遂接棒傅瑩成為全國人大大會發言人,今天將是他第四次在全國兩會人大首場發佈會上亮相。
“外交老將”接棒全國人大大會發言人
2018年3月4日上午11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新聞發佈會,新任發言人張業遂接棒傅瑩首次亮相,成為全國人大大會設立發言人以來的第八位發言人。除此二人之外,先後擔任過全國人大大會發言人的還有曾濤、姚廣、周覺、曾建徽、姜恩柱、李肇星。
擔任人大大會發言人,不僅要有嫺熟的語言駕馭技能,更要對國家的內政外交了然於胸。公開資料顯示,張業遂出生於1953年10月,湖北人,1975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他一畢業就進入外交部,深耕外交領域四十餘年,從外交部國際司到禮賓司再到部長助理、副部長,中途還曾任職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一秘、參贊,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
美國《華盛頓郵報》曾經援引聯合國工作人員的評價:張業遂在聯合國工作期間卓有成效地代表了中國的利益。
平易近人是張業遂給人留下的直觀印象,鏡頭裏的他總是笑眼盈盈。2018年全國兩會,張業遂首次亮相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就趕上了一次換屆大會,那次會議還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啓下的關鍵一年召開的重要會議。
首次記者會上,張業遂共計回答了11個問題,涉及人大立法監督工作、中美經貿談判、外商投資法、朝美會晤、國防費、“一帶一路”、個人信息安全以及人工智能等。面對中外記者的提問,張業遂均不疾不徐地予以回應。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梳理發現,在近三年的全國兩會人大首場新聞發佈會上,張業遂共計回答了來自中外記者的30個問題。其中,2018年、2019年均為11個問題,2020年因疫情防控要求,會程縮簡,問答只保留了8個,但每個都極受關注。
面對刁鑽提問簡明扼要表明立場
在新聞發佈會上,除了必答的人大立法監督工作外,作為每年全國兩會人大新聞發佈工作的首秀,發言人要面對來自外媒的刁鑽提問。
2018年,外媒在提問時稱,“中國向外輸出的中國模式是要改變現有的國際秩序和規則”。張業遂立即表明中國的立場和態度:“中國堅持走自己的路,既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當然,如果有些國家對中國發展的經驗和做法感興趣,我們願意同他們討論,同他們分享,但絕不會強加於人。”
他強調:在國際秩序問題上,我們不是要推倒重來,搞顛覆替代,而是要堅持做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建設者。
有外媒提問時説“一帶一路”是中國的地緣戰略工具,張業遂當即回應:這是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誤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面對美國國會議員指責“中國政府對美國疫情擴散負有責任”的言論,張業遂毫不客氣地回應:“毫無事實根據。這些言論嚴重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我們對這些議案堅決反對,將根據議案審議的情況,予以堅定地回應和反制。”
面對中外記者,張業遂向國際社會介紹説,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經過艱苦卓絕努力,付出巨大代價,有效控制了疫情,維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中國本着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及時向世衞組織及相關國家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佈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盡最大努力開展國際抗疫合作,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這些是事實,事實就是事實。我們絕不接受任何抹黑與攻擊。”張業遂堅定地説。
擔任過駐美國大使,面對2020中美關係矛盾凸顯,雙方在一系列問題上衝突加劇,包括新冠疫情、金融市場、台灣、香港以及貿易問題等,張業遂在解讀中美關係特別是疫情之後的中美關係時,表達期望時也不乏強硬表態。他説:中國和美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發達國家和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經貿聯繫和人員往來十分密切,兩國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歷史充分表明,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合作抗疫、恢復經濟是頭等大事,維護國際經濟金融市場穩定和全球供應鏈的開放、安全符合各方利益。
新聞發佈會上,張業遂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舉例説:“我的體會是,中美雙方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程沛 題圖來源:新華社(資料圖)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