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要不要以結婚為目的?分階段、看“依戀類型”
戚薇説:結婚不是戀愛的目的。
有人説:不以結婚為目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
那麼以結婚為目的去談戀愛,究竟好還是不好?好或不好,其實不能一刀切,得分人分階段。
如果兩個人都還很年輕,而且尚不具備組建家庭的能力,那麼以結婚為目的去談戀愛,會讓彼此都覺得沉重,反而不利於談戀愛了。
比如剛畢業的時候,就以結婚為目的去談戀愛,那麼你就得開始考慮買房買車準備彩禮等現實問題,甚至得考慮什麼時候生孩子,孩子怎麼撫養等問題……
可是此時你的工資還少得可憐,憑兩個人的力量根本結不起婚,而且過早考慮結婚,你就得把所有有風險的夢想都放棄,唯一的夢想就只剩下買房,就連辭職的勇氣都會失去。
年輕時,正是該好好折騰,多換幾份工作,以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的時候,不應該被結婚這麼現實的問題過早綁定了。
又有人説,如果不以結婚為目的去談戀愛,那不是耍流氓嗎?付出時間金錢情感,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那還不如不談……這樣的話看似有道理,可你細想一下,談戀愛的目的並不是找個人結婚,而是要找到一個適合的人結婚,談的過程就是篩選的過程,也是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過程,怎麼會浪費呢?另外,如果找一個錯的對象結婚生了孩子再離婚,其成本遠遠高於失戀分個手的。
所以年輕的時候,談戀愛就盡情去享受戀愛的感覺吧,結婚是水到渠成的事,不必太刻意。
這時候以結婚為目的去談戀愛,其實也挺好的,相親就是以結婚的目的去認識人,去談戀愛的高效方式。因為大家時間都寶貴,而且都是成年人,對戀愛沒有太多幻想,且都有結婚的意願,那麼以結婚為目的去談戀愛,也挺好。
當然以結婚為目的去談戀愛,究竟好還是不好?分階段也只是一個比較籠統的分法,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要不要以結婚的目的去談戀愛,這樣做好不好,不但要分階段,其實也要分依戀類型的。
成人依戀最初被分為三種大類型:安全型依戀的人占人羣的60%左右,焦慮矛盾型和迴避型各佔20%。
安全型依戀人格對伴侶信任,對自己自信,對感情積極,在親密關係中比較容易維持穩定而健康的情感狀態。
迴避型依戀人格獨立疏離,有很強的邊界感,生人勿近,甚至有點冷漠,過度保護自我,習慣逃避,比較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焦慮型依戀人格,特別沒有安全感,過度關注伴侶一舉一動,敏感脆弱情緒化,患得患失,粘人,非常害怕有距離的親密關係。
對於逃避型依戀人格的人來説,他們對談戀愛本身就有點抗拒,如果一開始談戀愛你就説要和對方結婚,會把人家嚇壞的,Ta只會逃得更快。所以如果你和逃避型依戀人格的人談戀愛,千萬別一開始就説以結婚為目的來談戀愛,對方承受不起的,你得慢,慢慢一步一步來,輕鬆一點來,等到徹底敲開對方的心理防線,把你放進去了,再聊結婚的事。
逃避型依戀人格,表面獨立,其實也非常需要安全感,前期對戀愛關係的逃避與疏離,就是為了確認對方是否真的安全,不會傷害自己。等到他們確認好了,那麼後期再提結婚就是給他們更大的安全感。但前期在他們尚未覺得你安全前,千萬別提,一個關於結婚的字都藏起來最好。
最後三種依戀人格並非嚴格區分的,只是有人偏向三種依戀人格的某一種罷了。三種依戀人格更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人因為在情感中受到重大的傷害,可能也會由安全型依戀轉變成焦慮型依戀或逃避型依戀。也有人因為在感情中得到治癒,由逃避型依戀或焦慮型依戀人格轉變成安全型依戀。
人遠比心理學研究得要複雜得多,愛情在不同的人身上帶來的感受更是因人而異千變萬化,但只要有愛就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