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卡車在卡車界是不可或缺的流派,憑藉霸氣的造型俘獲了全球無數卡車愛好者的心。如今美式卡車主要以長頭車型為主,但在上個世紀前半段美式卡車可完全不是這樣,完全屬於放飛自我的狀態,長頭、半長頭、平頭各種風格的車型百花齊放。
早前筆者寫過一篇文章《馬克EHUT外觀太魔性據説還曾立過戰功》,介紹了美國上世紀三十年代的馬克EHUT車型,筆者覺得它已經很放飛自我了;不過與今天要講的internationalharvestersightliner卡車相比它還是弱了點。
“國際收割機觀光客卡車”名字就這麼獨特
“國際收割機觀光客卡車”這是啥名字?卡車怎麼還扯上了“收割機”?筆者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也是一臉懵逼。後來去查了下資料,國際收割機公司是一家主要生產農用機械的美國公司,而且資格比較老可以追溯到1830年。
後來這家公司涉足卡車製造領域,推出了這款叫做“觀光客”的卡車,所以聯合起來就有了這麼個奇葩的名字。
在美國一般將internationalharvester公司簡稱IH,所以下文介紹這款車的時候就簡稱IH觀光客卡車。
順便説一嘴,國際收割機公司在1986年的時候砍掉農用機械項目專門製造卡車和發動機,並且更名為NavistarInternationalCorporation,如今的我們所熟知的“美國萬國牌卡車”就是出自該公司。
IH觀光客卡車簡介
IH觀光客卡車於1957年推出到1964年停產,分為載貨版ACO195/200/220與牽引版ACOF190/200五個型號。載貨版配備IH公司旗下直列六缸柴油渦輪發動機,牽引版配備IH公司旗下V8發動機,所有型號均選用5檔變速箱。
IH觀光客卡車還在2011年的美國電影《鐵甲鋼拳》中出鏡,作為男主運送戰鬥機器人的工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把這部電影找來看看。
IH觀光客卡車是如何放飛自我的
IH觀光客卡車是一款短命的車型也就7年光景。至於為啥這麼命短相信看過它造型的朋友應該能猜到是什麼原因,是的沒錯它就是被“醜死”的!
如果説下寬上窄的斜面駕駛室造型還能勉強讓人接受,那麼下面挖兩個“大鼻孔”就真的讓人接受不了,這是要“扮豬吃老虎”嗎?
這麼奇葩的設計IH公司給出的理由是方便駕駛員觀察路況減少視線盲區,據開過的司機反映在人多路況複雜的地方確實有點效果。不過這種設計的副作用更多,下面筆者給大家整理了幾條:
1、玻璃易碎,容易被蹦起的石頭砸壞更不耐撞影響行車安全。
2、玻璃窗隔熱效果太差,夏天腳被曬傷,冬天腳被凍傷。
3、玻璃窗容易反光,對迎面開來的車不友好特別是低矮的轎車,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4、玻璃窗隔音效果差,導致駕駛內噪音太大。
這麼“任性”的設計筆者只想説,它到底是怎麼活過7年的?很可能還是因為它的“醜”,開出去回頭率絕對槓槓的,要知道如今這款車成了“老爺卡車”裏的熱門收藏車型身價不菲。
IH觀光客卡車為何如此放飛自我?
前面筆者已經闡述過它的兩個大鼻孔設計的由來,接下來再重點説下它的造型。上世紀前半頁美國對卡車總長是有限制的,類似於今天國內的情況。
這樣一來平頭車就很有優勢,同時美國的橋樑法規對卡車軸距做出了限制,因此美國平頭多采用導向輪前置的設計以增加軸距。
仔細對比以上三張圖,筆者得出一個結論:IH觀光客卡車就是把原來長頭車型引擎蓋後面的駕駛室,把前面封死之後前移直接扣在原來的引擎上面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具體理由是:
1、與圖一進行比較IH觀光客卡車駕駛的上半部分就是長頭車型駕駛室的後半部分。
2、與圖二進行比較IH觀光客卡車的進氣格柵造型與位置都與長頭車型一致。
3、與長頭車型上車方式不同,為方便上車駕駛室兩邊採取加寬處理,最終造成駕駛室上面小下面大的情況出現,反推該駕駛室為後期拼湊非原生設計。
綜上筆者大膽推測,IH公司當年為了應對政策同時又想節約成本,設計師接到任務又強行“加戲”搞出了“兩個大鼻孔”這種設計,最終造就了這款奇葩車型。説白了IH觀光客就是個政策與利益作用下的畸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