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國家都進行過延遲退休年齡的探索,尤其是在發達國家,這和其人口壽命較長、老齡化問題日漸嚴重的現實緊密相關。
社會的進步和醫學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壽命不斷延長。據世界衞生組織估算,2019年全球平均壽命超過73歲,比2000年增加了六年以上。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日漸嚴重。聯合國推測,到2050年,60歲以上人口至少翻倍,人口老齡化導致與公共衞生體系、養老金和社會保障等相關的財政壓力越來越大。
縱觀各國延遲退休的做法,比較成功的國家通常都採取了漸進、彈性、組合的手段來保證這一政策的平穩推行。
漸進是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徵。比如,美國對不同年齡段的人口實行不同的退休年齡標準,同一年齡段,不同年齡的人退休年齡則小幅遞進;德國2012年-2023年,退休年齡每年延遲一個月,2024年-2029年,退休年齡每年延遲兩個月;瑞典推出“2020延遲退休年齡6年計劃”,逐步推進。
一些國家的延遲退休政策還兼具一定政策靈活度。比如,德國政府規定,對於工齡特別長、繳納法定養老保險滿45歲的德國人,63歲就可領取全額養老金;一些國家對於願意少領養老金的個人,同意其選擇提前退休,不同行業的人口可以有不同退休年齡,等等。
此外,一些國家也會採取組合方式,使得延遲退休整體效果更好。比如,美國針對領取養老金年齡不同的人羣,給予不同數額的養老金,從而激勵更多人儘可能地延遲退休;日本摸索出延遲支付、彈性領取、降低年金支付標準等做法。
總體來看,適當地提高正常退休年齡順應了社會發展大勢,能夠激勵勞動者工作更長時間,“更健康地長壽”,同時提高經濟活力,並降低福利成本,使養老金能夠可持續地發放。
據聯合國統計,近年來低收入國家的預期壽命增長幅度大大超過高收入國家。可以預見,隨着這些國家人均壽命的延長,未來也有可能逐漸推遲退休年齡。
根據統計,近十多年來,人們的預期壽命雖然顯著增加,但很多人帶病生存的時間也長了,也就是説,健康壽命的增加慢於預期壽命的增加。從這個角度看,退休年齡延長到多少歲最為合理需要各國根據不同情況、不同階段來相應進行選擇。(周武英)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