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位南僑機工去世
抗戰時期的蔣印生(右)。(受訪者供圖)
最後一位南僑機工蔣印生29日在重慶永川去世,享年96歲。
1939年,3200多名南洋華僑青年,響應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陳嘉庚先生的號召,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簡稱“南僑機工”。
1927年,蔣印生出生在印度加爾各答一個華僑家庭,父親和哥哥都是當地有名的醫生,過着富裕優渥的生活。抗戰時期,他毅然回國參戰,在滇緬公路上經歷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轉業到重慶後成為國家特級駕駛員,退休後為僑務工作不懈奔走。
蔣印生正在整理勳章(6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李愛斌 攝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戰時生命線”滇緬公路急缺大批司機與機修人員。1939年,南僑總會向全體華僑發出緊急通告,招募軍車駕駛員,蔣印生瞞着父母報名參加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第9批迴到祖國。
“父親經常教導我説‘你雖然出生在印度,但你是中國人,祖國若是不強盛,海外華僑再有錢,也會被人看不起’。”蔣印生2021年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所以我決定不當亡國奴,回到祖國去!”
在險峻的滇緬公路上,最大的危險來自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遇到日機空襲,躲避不了就下車匍匐在地。”蔣印生2021年回憶説,有一次,一架日機向蔣印生駕駛的車俯衝下來,飛得最近時離車頭只有20米左右,一連串子彈打在車身上。
1939年到1942年,南僑機工通過滇緬公路運送軍需物資50萬噸、汽車1.5萬餘輛以及不計其數的各類民用物資。1000多名南僑機工獻出寶貴生命,平均每公里犧牲一人。
抗戰結束後,蔣印生決定留在祖國。他先進入國民黨部隊任駕駛員,後隨軍起義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川藏公路通車後,他和戰友負責將物資從成都運送至昌都、拉薩。在部隊期間,他曾多次榮立一、二、三等功,還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萬里行車安全獎章。
2020年,蔣印生與陳嘉庚先生長孫陳立人(右)合影。(受訪者供圖)
轉業到重慶一家運輸公司後,蔣印生開了20多年客車,被評為國家特級駕駛員。
依託華僑身份,蔣印生成為當地僑務工作的開創者。1984年,他在政府支持下創建當時的重慶永川縣僑聯,擔任第一任僑聯主席。
“父親走得很安詳。”蔣印生的女兒告訴記者,父親臨終前反覆説,與犧牲的戰友相比,他很幸運,感謝所有關心他的人們。(記者張琴、趙宇飛、吳燕霞、李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