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印度,三天打贏一個歐洲國家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綜合

本文授權轉載自:地球知識局

id:diqiuzhishiju

印度曾經是英國女皇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如今沒了印度,女皇只能稱為女王了。這段歷史,也生動詮釋了英印之間藕斷絲連的密切關係。

其實,回到列強瓜分地球的時代,對印度這個大概念進行殖民的國家,卻不光是英國一家。老牌殖民國家荷蘭也曾對印度進行過殖民,著名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就是歷史的記憶,然而他們殖民印度的歷史沒到20世紀便停止了。

剩下的只有英國、法國、葡萄牙三家。

作為世界各個殖民地中最寶貴的一個

歐洲一眾國家都想要印度

經過激烈的角逐,英國勝出▼

二戰之後,被殖民國家紛紛以協議形式獨立。英屬印度在1947年由蒙巴頓方案印巴分治後終結,而法屬印度在此之後的7年之間陸續和平併入印度,唯有葡屬印度是通過戰爭手段併入的。

畢竟印度已經獨立了

“境內”怎麼可以還有殖民地呢

這合理麼?這不可能!

(圖片:Cheng Wei / Shutterstock)▼

戰爭前夕

葡屬果阿(葡屬印度)曾佔據印度次大陸很大的一片地區。但到1947年,印巴獨立之時,葡屬果阿僅由三塊互不接壤的部分組成。它們都位於印度次大陸西岸,其中最大的一塊是果阿,另兩部分為達曼-第烏和位於達曼內陸的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

由於果阿的土地面積最大,所以葡屬印度有時也直接以果阿倆字代稱。

葡萄牙大航海時代在印度的據點基本位於西海岸

其中又以果阿最為關鍵

是葡萄牙勢力在印度的核心所在▼

而20世紀以來,果阿當地人對葡萄牙的反抗,已經持續了幾十年。

這一時期,果阿當地對葡萄牙統治反抗的領袖人物是一位長期在法國接受教育的工程師。他叫庫尼亞,1928年就在葡屬印度成立了果阿國大黨委員會。

有些人稱我為“果阿民族主義之父”

但其實只是做了一點微小的貢獻,慚愧慚愧

(圖片:wikipedia@印度郵政)▼

作為一個反抗組織,為了配合革命事業,他寫了兩本著名的書籍,一本是《外國統治四百年》,另一本是《果阿的淪陷》,內容當然是描述葡萄牙在當地的一些不良作為。他試圖通過這兩本書激起當地人對葡萄牙當局的仇恨和反抗。

果阿人民的民族解放需要這樣的小冊子▼

而在組織成立之後,印度獨立運動的諸多領袖人物都向其伸出了橄欖枝,例如著名的尼赫魯。到了1938年10月12日,庫尼亞和果阿國大黨的其他成員會見了當時的印度國大黨主席——鮑斯。

1937-1939年的國大黨主席——鮑斯

此人頗有爭議,但經歷也頗為傳奇

(之後與納粹德國和日本合作)▼

在鮑斯的提議下,庫尼亞在孟買的一條大街上開設了果阿國大黨的孟買支部。這對於果阿國大黨來説是一個顯著的轉折點,自此該黨依附於印度國大黨,在老大的任命下,庫尼亞順理成章的成為該黨第一任主席。

葡屬印度只是印度的很小一部分

想搞民族獨立,那就要投入到印度獨立的大趨勢裏

什麼是大趨勢?甘地就是大趨勢

(圖片:wikipedia)▼

1946年,距離印度獨立已不到一年,此時的印度次大陸早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在劇烈變化的時局下,有人提議在果阿採用甘地的非暴力方式來反抗葡萄牙當局。於是當年,以庫尼亞為首的多人在帕納吉發起了一場示威,抗議葡當局暫停果阿市民行使公民權。

果阿邦分為南果阿和北果阿

帕納吉在北果阿,為果阿邦首府▼

葡當局鎮壓了這場示威,並將參與者逮捕。但這種彈壓面對星星之火是無力的,自此以後,果阿大地上的大規模示威連綿不斷。

除了温和的示威以外,果阿自由黨和果阿聯合陣線的武裝團體也進行過一系列暴力攻擊活動。而在這些武裝團體背後,都有當時新成立的印度政府的影子。印度向果阿武裝團體提供各種支援,而基地也設在印度境內,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有印度警方作為掩護。

他們像游擊隊一樣,扒鐵路、扯電線,將果阿的基礎設施儘可能破壞,以便摧毀當地的經濟,為當地大起義創造有利條件。

如今印度已經是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

且建國之初正是民族主義爆棚之時

印度海岸上的“殖民地”自然顯得格外扎眼

英國人都跑了,葡萄牙人不能識相點?▼

談判破裂

在果阿國大黨和各種武裝團體與葡萄牙當局糾纏不休的同時,印度政府也沒閒着。

1950年2月27日,印度政府要求葡萄牙對葡屬印度的未來歸屬問題進行談判。

然而葡萄牙並不想無端放棄任何一寸海外土地,堅稱其在印度次大陸的土地屬於其領土,而不是殖民地等其他形式的“非法”土地,所以不存在所謂的領土問題。

當時的葡萄牙在海外還擁有很多殖民地

直到康乃馨革命之後才全部喪失

而葡屬印度是不可能自願放棄的

一旦開了口子,那其他地方可就都收不住了▼

在葡萄牙單方面明確土地歸屬的定義同時,它也堅稱印度對果阿的領土要求簡直是無稽之談,因為在這些領土成為葡萄牙一部分的時候,印度共和國這個國家還不存在。

經過數百年的統治

葡萄牙文化早已成為果阿的重要組成部分

完全否定是不可能的

(圖片:shutterstock@Alexandra Lande)▼

由於葡萄牙政府拒絕印方的種種領土要求,印度當局也頗為憤怒,於1953年6月11日從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撤回外交使團。

次年,印度當局開始制定對果阿居民進入印度的簽證管制,這一措施直接導致葡屬印度三部分飛地之間的陸路交通癱瘓,只留下海路和空路交通。這使得葡萄牙更難行使對三地的管轄權,也讓民間怨聲載道。

同一年,印度碼頭工人聯盟也開始對通往葡屬印度的航運進行抵制活動,封鎖了兩塊沿海領土的海路交通,果阿殖民地的運轉更加困難。

把這三個小地方圍得鐵桶一般

這是印度的老戰術了▼

此後,葡屬印度境內的各種武裝活動迭起。當然,這背後都有新生的印度政府的支持。印度甚至還於1955年派出3000~5000名非武裝人員試圖從六個方向進入果阿,結果被葡國警方當場攔截,造成21~ 30人死亡。

眼看事情的發展逐步擴大,國小力弱的葡萄牙也已經沒有能力在千里之外與龐大的印度政府糾纏。終於,到了1956年,葡萄牙駐法大使以及總理主張在果阿進行全民公投來決定它自己的未來。

然而這項提議被葡萄牙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否決了。

當時的葡國總理薩拉查

曾經也幹過殖民地部長

是很不願意海外殖民地體系瓦解的

(圖片:wikipedia)▼

眼見葡萄牙內部猶豫不決,印度便暗示要用武力手段統一果阿,以起到恫嚇的作用。

已經有心無力的葡萄牙只能去尋找外部支持。他們先是請印度的前宗主國英國進行調停,又是通過巴西向印度抗議,最後乾脆要求聯合國安理會直接插手干預。又因為葡萄牙屬於北約,北約也對其表示了口頭支持。

沒想到冒頭的是墨西哥。在印度和葡萄牙的僵持階段,墨西哥表示要利用其在拉美的影響力向葡萄牙施壓,以緩解當前緊張情勢。美國也被拖下了水,駐印大使多次表示要和平解決該問題,話裏話外卻是在偏袒葡萄牙。

此間,還發生了個小插曲。由於印度不允許葡萄牙穿越印度領土進行飛地之間的陸上交通,葡萄牙還向國際法院提出上訴。1960年裁決結果正式公佈,判決結果為葡萄牙對葡屬印度的領土擁有主權,但印度也有權拒絕葡萄牙進入印度領土。

果阿是印度西海岸一個重要港口

如果就這麼被“隔絕”

不光城市運轉難以維持,對於葡萄牙也會變得毫無價值

(圖片:shutterstock@fotopanorama360)▼

然而,這些裁判和調停都沒有打消印度統一南亞的決心。1961年12月10日,尼赫魯果斷宣佈:“果阿繼續置於葡萄牙統治之下是不可能的!”儘管受到了美國的威脅,尼赫魯政府也仍然沒有收回自己的宣言。

尼赫魯與甘地還不同

他要一個崛起的印度,一個繼承大英帝國遺產

進而最終繼承大英帝國地位的有聲有色的大國

(1956年,尼赫魯訪問西德)

(圖片:wikipedia)▼

收復果阿

當時尼赫魯政府的強硬表態,其實有着很好的民意基礎。

1961年11月24日,印度的一艘客運船在通過安吉迪烏島和柯欽之間時,葡軍認為該船可能要偷襲安島,於是開了第一槍,導致船上民眾一死一傷。這一衝突引起了印度民間的強烈不滿,印軍開戰的底氣大增。

這個島其實在果阿南部的卡納塔克邦沿海

但是屬於果阿管轄

對葡萄牙人相當於一個重要的海上堡壘

(圖片:wikipedia)▼

隨着印度方面聲明公佈,葡萄牙又寸土不讓,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

葡萄牙方面做了諸多軍事準備。然而這樣的軍事活動引起了葡屬印度當地歐洲人的恐慌,他們拋棄了葡屬政府,紛紛逃離當地。

印度也沒閒着,除了必要的偵查和其他準備工作外,它還將輕型航母部署在距離果阿海岸121公里的地方,以防止葡萄牙方面在果阿進行兩棲作戰,同時防止外國勢力進行軍事幹預。

是的,那時候印度就有航母了

是英國二戰時期的老貨,賣給了印度修好重新用

雖然比較老舊,但是在南亞完全夠用了

(圖片:wikipedia@Arun Prakash)▼

在印巴戰爭中也發揮了作用

(圖片:wikipedia@Indian Navy)▼

1961年12月11日,印度陸軍得到上方命令即將進入果阿,要求攻佔帕納吉和默爾默高。但直到17日才正式開戰,此後印度陸軍一路勢如破竹,多次與葡軍發生激戰,並取勝,俘虜了諸多葡軍。

印度空軍也對葡軍相關機場跑道以及各種無線電站等軍事設施進行了空襲。

也是英國人留下的類型

(圖片:wikipedia@Arpingstone)▼

印度海軍則在收復諸多海島及海港的戰役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最為著名的當屬默爾默高港海戰,對於建國不久的印度海軍而言,能夠進行如此宏大的一場海戰已實屬了不起。

到了12月18日,葡屬印度的多數地區均已被印軍攻佔。惱羞成怒的葡萄牙總統此時命令要求當地葡軍進行焦土政策。

果阿其實很小,佔領了核心港口城市

事實上戰爭就已經完結了▼

然而葡屬印度總督心裏清楚,焦土政策已經無法挽回大局。在評估了全局的形勢後,總督決定向印度投降。

12月19日,投降儀式正式舉行,總督簽署了投降書,葡萄牙在印度次大陸長達451年的統治正式宣告結束。

對於葡萄牙戰俘的處理,印度先是將其大部分送往了戰俘營(期間不少戰俘受印軍虐待),後期將所有戰俘全部遣返。

而葡萄牙政府在得知印度全面收復果阿之後,立刻斷絕與印度的外交關係。由於戰敗,當年葡萄牙國內的聖誕節慶祝活動也異常低調,全國進入哀悼狀態。此後,葡萄牙還試圖用各種手段在之前的葡屬印度地區建立各種秘密抵抗組織,以求“光復國土”。直到1974年,葡萄牙發生康乃馨革命後,葡萄牙新政權正式放棄所有的海外領土,葡印關係才正式恢復正常。

康乃馨革命後,葡萄牙放棄海外殖民地

各地紛紛脱離葡萄牙

葡國和印度的關係自然也就改善了

(圖片:wikipedia@HenriqueJoséTeixeira Matos)▼

對於印度收復果阿這一國際爆炸性事件,各國有不同反應。

作為前歐洲殖民地的非洲各國,基本上都稱讚印度的解放運動。錫蘭(斯里蘭卡)和阿拉伯國家也持同一立場。至於當時與西歐各國交惡的蘇聯,自然也選擇支持第三世界人民。

英國、荷蘭、巴西大多對印度的作法持負面態度,印度的死敵巴基斯坦則更是反對印度這一舉動,直接稱印度的所作所為是“赤裸裸的軍國主義!”。

畢竟巴基斯坦也很清楚

下一個就該輪到自己了▼

至於當時的老大哥美國,也對印度打亂地區地緣格局的行動有所不滿。時任總統肯尼迪不僅口頭譴責印度,試圖將1962年對印度的對外援助削減25%,甚至準備要進行各種制裁措施了。

但有意思的是,這些國家雖然看上去站邊葡萄牙,可無論是美國還是北約,都在戰爭期間沒有進行任何直接軍事幹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