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翅騰飛看懷柔
迎着雁棲湖清晨第一縷陽光,一座有活力、有温度的“科學+城”正在展翅騰飛。
昂首闊步進入建設與運行並重階段,懷柔科學城正翻開加速建設的嶄新篇章。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圓桌峯會成功舉辦,讓雁棲湖國際會都舉世矚目、蜚聲四海。一年一度的北京國際電影節明星雲集,中國影都緊緊抓牢全世界影迷的目光。立足首都功能重要承載地和生態涵養區定位,成功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擦亮了生態金名片……回望過去不平凡的五年,懷柔這顆“京郊明珠”璀璨奪目。
“五年砥礪奮進,成績來之不易。我們要堅持‘百年科學城,奮鬥每一天’,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推動各項事業行穩致遠。”懷柔區委書記、懷柔科學城黨工委書記郭延紅表示,堅持科學城統領“1+3”融合發展,系統推進“五態”建設,奮力推動懷柔在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中展翅騰飛。
一半山水一半城 張文超攝
建設“國之重器”
為科技創新注入新動能
封頂、竣工、新進展、新突破、試運行……一個個膾炙人口的“熱詞”被人們津津樂道,這是當今懷柔科學城成績的有力擔當。而這一切背後,是寫字樓中、實驗室裏、大科學裝置旁夜以繼日、幹勁十足的身影,是持之以恆、孜孜不倦的創新情懷。
回望過去,懷柔科學城邁出了一個又一個堅實的腳印。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指出要統籌規劃建設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將北京打造為世界知名科學中心;2017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批覆《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懷柔科學城成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承載地;2017年9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指出,懷柔科學城要建成與國家戰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
此後的三年,國家和北京市在懷柔科學城佈局的5個大科學裝置和24個科技研發平台加快建設,科技創新生態加快構建,高精尖產業業態加快培育,新型城市形態加快完善……到2020年,懷柔科學城“科學+城”城市框架紮實起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成效初步顯現。
在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奮進征程中,懷柔科學城擔負着光榮而艱鉅的使命。
2020年,伴隨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投用,園區內的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成為了懷柔科學城首個進入科研狀態的大科學裝置。一批又一批科研人員來到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奉獻着自己生生不息的力量。
“十三五”時期5個大科學裝置、11個科教基礎設施、13個交叉研究平台提前一年全部開工,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等2個大裝置、5個平台建成運行,陸續產出重大科技成果。“十四五”時期佈局的人類器官生理病理模擬裝置、太陽能高效轉化利用裝置獲批,懷柔科學城全面進入建設與運行並重的新階段。
與此同時,國家科學中心國際合作聯盟、“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落户,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整建制入駐,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落户,德勤(中國)大學項目開工建設,中科院18個院所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科研團隊相繼進駐,在懷工作生活科研人員超過3000人。
不僅“聚人氣、聚科研氣”的良好態勢正在形成,眾多頭部企業來懷發展,多元主體、協同開放的科技創新生態也初步展現。
今年4月,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硬科技產業園示範項目——長城海納硬科技加速器正式開園。首批13家聚焦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產業項目的企業集中入駐,預計達產後年生產總值可達16.5億元,也將為懷柔科學城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一棵棵“新芽”正在懷柔這片沃土上破土而出,懷柔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加快培育。實施有色金屬新材料科創園、科學城產業轉化示範區、長城海納硬科技加速器、金隅興發教育科技產業園更新改造,科學儀器和傳感器企業已達99家,培育專精特新企業33家、瞪羚企業36家,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達到624家。
未來五年,懷柔將加速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百年科學城”。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實現重大突破,國家重大科學設施集羣基本形成,新型研發機構、高水平研究院所和科創企業集聚發展,創新生態體系全面構建,一批原始創新、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成果不斷湧現。懷柔這片生機勃勃的沃土將結下更多碩果,譜寫新的壯麗篇章。
擴容提升穩步推進
擦亮國際會都金名片
站在盤山步道上遠遠望去,雁棲島綠意盎然、古色古香。讓懷柔區雁棲鎮柏崖廠村村民李瑛感嘆的是,曾經自己居住的小村,如今華麗蝶變,成為了國家外事活動的重要承載地。
隨着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勝利召開,雁棲湖國際會都蜚聲世界。2017年和2019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圓桌峯會上,多國元首和政府首腦齊聚雁棲湖畔,傾聽從這裏傳遞出的理念、聲音。第四屆中非媒體合作論壇、IHA國際水電大會、G20能源部長會議、G20科技創新部長會議等先後舉辦,續寫着“四海歸兮,懷柔天下”的輝煌篇章。
五年來,懷柔區紮實推進雁棲湖國際會都擴容提升。一方面,擴容建設紮實推進。雁柏山莊具備辦會能力,棲湖組團項目進展順利,融創地塊成功回購;雁棲湖火車站環境提升、金燈山生態修復等12項重點工程完工。另一方面,會都品牌日益彰顯。舉辦世界中小企業大會等國際會議70餘場、會展活動3萬餘場;懷柔區榮獲“中國最具競爭力會獎強區”稱號,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榮獲“中國最具品牌價值國際會展中心”稱號。
辛勤耕耘,必定帶來累累碩果。五年來,懷柔會議會展業綜合收入達到46.5億元、年均增長5.5%,累計承辦各類活動3萬餘場次。現代服務業的迅速發展,讓國際會都的名號越發響亮,懷柔會展產業也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發展好國際會都,要的是真抓實幹。2020年9月,《雁棲湖國際會都控規方案》獲批,雁棲湖國際會都按照“一核、雙環、七組團”進行佈局建設。合理佈局、細緻規劃,讓雁棲湖國際會都功能得到了持續完善。
建設服務國家頂層國際交往核心承載區,高標準實施控規優化方案,推進環湖賓館酒店資源整合和改造提升,加強專業運營團隊建設,提升重大活動服務保障和日常運營管理水平,積極打造會議會展、旅遊目的地……如今,懷柔正聚焦國際頂級峯會全流程、全功能需求,進一步擦亮雁棲湖國際會都“金名片”。
過去五年,雁棲湖國際會都以首善標準服務保障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圓桌峯會等主場外交活動,出色完成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服務保障任務,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未來五年,雁棲湖國際會都發展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立足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這張懷柔的“金名片”將繼續展宏圖,開新局,讓世界更加矚目。
影都功能日益完善
推進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在新徵程中勇往直前、搏擊風浪,離不開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風帆。
五年來,懷柔影視產業飛速發展。在文化強國遠景目標和“四個中心”的戰略定位下,中國影都正加速成為首都影視產業高地和文化產業發展的示範窗口。
2021年,超過10億元票房的國產大片共有9部,全部出自懷柔,這份耀眼的成績背後,是懷柔影視產業的辛勤耕耘,是越來越完善的影都功能。
在這片發展創新的沃土上,無數影視大片迎來綻放。從早些年的《讓子彈飛》,到去年票房火爆的《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你好,李煥英》等,眾多作品均在懷柔完成了部分拍攝或製作。
隨着北京國際電影節永久落户懷柔,一年一度的“影視盛宴”令無數影迷心馳神往。蕩氣迴腸的影視鉅著、精彩紛呈的嘉年華活動、沉浸式的觀影體驗、趣味的光影夜遊新場景……充滿活力的中國影都不僅調動了文創企業的積極性,也進一步滿足了羣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提升了影都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2021年,隨着懷柔校區一期工程完成,北京電影學院首批9個院系1400名師生入駐。當年,國際影視攝製服務中心和中關村懷柔數字視聽產業園也正式掛牌運營,新增文化企業5345家,越來越多的新鮮血液注入懷柔,影都的活力不斷彰顯。
目前,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核心區已累計完成投資近70億元,集聚中影、博納、愛奇藝等1800多家影視及關聯企業。累計接待劇組拍攝製作作品3000多部,近年來票房過億元大片一半出自懷柔。
牢牢把握科學、藝術發展的新趨勢,做好文化科技融合的“大文章”,是時代賦予中國影都的方向。作為“中國電影高地”的重要承載地,如今的中國影都藝術氛圍濃厚,文化科技融合的區域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生產製作能力也不斷邁上新台階。
五年輝煌成就催人奮進。未來,懷柔將在高標準規劃建設中國影都、打造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示範基地過程中持續奮進,以中國影都建設為引領,以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帶動區域發展,全面提升城市活力和內涵,提高影視產業示範區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讓更多熱愛影視文化的老百姓,來到影都、留在影都、享受在影都。
守好綠水青山
把握生態立區根本方向
山水相依,藍綠交織,望滿目青翠,聽流水潺潺,這裏是以生態立區的“山水懷柔”。
五年來,懷柔林木綠化率、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85.02%和77.38%,均位列全市第一。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不斷推進,懷柔在綠水青山的畫卷上持續“增筆添墨”。
山更綠了,水更清了,天更藍了,懷柔的空氣更清新了。2020年,懷柔PM2.5累計平均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在全市範圍內率先進入“20+”。
藍綠交織的嶄新懷柔,不僅有着保護良好生態環境的決心,更立足首都功能重要承載地和生態涵養區定位,為民生謀福祉。近年來,懷柔在持續攻堅治理,夯實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方面;在堅持科技賦能,搭建高密度PM2.5和水環境自動監測網絡,持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方面;在落實“減污降碳”總要求,推進“雙碳”目標實現方面都發揮着積極作用。
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背後,是懷柔開展生態保育增值綠色資本、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的不懈努力。
五年來,懷柔書寫了一份又一份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優質答卷。生態環境狀況指數保持全市第一,連續五年獲評“首都環境建設示範區”,成功創建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綠色成績單屢創佳績。
如今的懷柔,已成為首都北部天然的綠色生態屏障,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系統複雜多樣,歷史脈絡悠久,文化底藴厚重。懷柔區下大力氣,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充分發揮自然生態優勢,不遺餘力地守住一片綠色。
未來五年,懷柔將繼續以首善標準履行好守山護林保水應盡之責,牢牢把握生態立區根本方向,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隨着“雙碳”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普遍推廣,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不斷下降,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美麗懷柔建設將在新徵程中繼續砥礪前行。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建設現場 張文超攝
日新月異的懷柔城區 卜向東攝
北京電影學院懷柔校區 卜向東攝
雁棲湖核心島 詹暉攝
基層築堡壘
“跟着‘草帽書記’幹,準成!”
幫着村民脱貧致富找路子,鞠躬盡瘁為村裏謀發展,在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中榆樹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彭興利被譽為“草帽書記”。年過花甲的彭興利膚色黝黑,眉間額頭爬滿皺紋,一頂草帽是他幾十年來未曾變過的“標配”。
為了鄉村振興,黨員幹部和羣眾想一起、幹一起。對這位親切的“草帽書記”,村民們由衷感嘆:“跟着書記幹,準成!”
基層黨建是村裏的“寶”
強化黨建引領、發揮“頭雁”領航作用、夯實羣眾基礎、全村村民擰成“一股繩”。在北京的“北極鄉”喇叭溝門滿族鄉,曾經普通的小山村在中榆樹店村黨支部的黨建引領下,砥礪前行、乘勢而上,如今成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裏的主導產業從玉米制種到肉牛養殖,再到特色民俗旅遊接待,如今發展成高端民宿,一首慷慨激昂的“產業發展四部曲”華麗奏響。背靠白樺林,依山傍水,村民走上了生態致富路,村莊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五年來,一路披荊斬棘,風雨兼程,彭興利帶着村子取得了鄉村振興的輝煌成就。2017年3月,中榆樹店村成為國家民委發佈的第二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19年,中榆樹店村一舉摘得“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稱號;彭興利也於202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草帽書記”告訴記者,“一路走來經歷了不少坎坷,村黨支部還會繼續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不斷推動鄉村振興美好藍圖變成現實圖景。”
村民吃上了“生態飯”
距離中榆樹店村約10公里的白樺林景區,遊人絡繹不絕。早在十年前,彭興利便和黨員幹部們帶頭出資辦農家樂,頭一年,34户農家樂便賺了100多萬元。“村民們看到賺錢了,開始爭先恐後地幹。”彭興利説。
近五年來,中榆樹店村的旅遊產業發展上了一個新台階。2019年,懷柔區推動村裏民俗户升級,爭創星級民俗户。彭興利和黨員幹部們又一次帶頭做動員,村民們的“創業”熱情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
為規範民俗旅遊管理,村裏還成立了民俗旅遊合作社,免費給每家民俗接待户製作了標識牌、設置了旅遊接待户分佈圖,統一制定了民俗户接待標準和飯菜價格。
旅遊產業紅紅火火,以往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開始紛紛“歸巢”,回村“鼓搗”小院。截至2019年底,全村115户中鄉村旅遊經營户達到65户,包括8户精品民宿,27户市級四星級、五星級民俗院。幾年間,全村旅遊收入躍升至幾百萬元,村民們真正吃上了“生態飯”。
建設家鄉無怨無悔
從帶頭養牛到規模化養殖、從嘗試着搞旅遊到全國知名的旅遊村,村民們樂在其中。“老彭讓我們家家户户從沒錢到有錢,從有錢到夠花,從夠花又到了年年有餘。”對於彭興利領路致富這些年,村民們都伸出大拇指。但彭興利並不滿足於此,又有了新的目標——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彭興利和村“兩委”班子認為,搞好產業對於村裏發展至關重要。此後,中榆樹店村黨支部搶抓機遇,為村民開闢多條致富道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綠化美化工程,修建沿河及登山步道、體育公園,搭建水車、風車、觀景平台、涼亭鞦韆等景觀節點,村莊一片欣欣向榮。
2020年以來,村“兩委”班子還多方爭取政策資金支持,利用閒置土地,發展大榛子種植、林業中草藥培育等產業項目,進一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打造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相融合的精品路線。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中榆樹店村“兩委”班子情牽村民初心不改,建設家鄉無怨無悔,正在用真心、真情、實幹描繪着鄉村振興的壯麗詩篇。
百姓説變化
韓學紅 (懷柔區雁棲鎮北台下村村民)
幾年前我們村經歷了搬遷,村子原址正如火如荼地搞科學城建設。我的新家就在附近,家門口的變化真是天翻地覆!平房變成了高樓、馬路拓寬了、綠化提升了、餐飲商超越來越多了,現在的人氣特別旺。看着科學城建設得越來越宏偉,咱周邊百姓跟着受益,更跟着高興。
最讓我心裏踏實的,還得説是我閨女今年在科學城找到了新工作,在一家生物公司的儀器研發部做內勤。以前總往城裏奔波,我還挺心疼的,現在她開車10分鐘就能到公司,每天忙碌充實、勤勤懇懇,我們一家人別提多滿意了。
張春山 (懷柔區楊宋鎮綜合執法隊隊長)
去年有市民投訴,反映小區內有違法建設,影響採光。我接到投訴趕去現場,發現那處花棚並不違法,但當事雙方矛盾可不小。於是我耐心地兩頭勸解,一連跑了三趟,最終雙方重新溝通,都願意各退一步,關係也大為緩和,我這心裏一下子敞亮了很多。
這六年來,我幾乎走遍了楊宋鎮的大街小巷,累計解決羣眾訴求1500多個。作為一名接訴人、執法者,我覺得切不能“一罰了之”,得換位思考,多想一步,找出解決問題的“最優解”。啥叫人民公僕?能解決老百姓的難事、急事、瑣事,才是咱們穿一身制服的意義,才是老百姓需要的公務員。
來源:北京日報 實習記者 張佳琪
流程編輯: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