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綜合

如是生活,無用之美
1、
男子爬樹造櫻花雨,遊客連稱“功臣”,甚者呼喊換棵樹再來!更有小孩子跟風效仿。
這條 “櫻花劫”的視頻最近兩天傳遍網絡,引發熱議:
本來在樹上才是風景,為了一點私慾,風景都沒了。
人工刻意的景色不美。
櫻花樹下的留痕,櫻花雖美但它不是自然的美而是淒涼。
考慮過樹的感受嗎?
那不是櫻花雨,而是櫻花淚。
花期本來就短,別人不要看啦?
後來的人只能看到樹枝了。
不僅僅是搖樹人的素質問題,
那些稱讚他、不阻止並且享受人造雨的人,
素質又在哪裏呢?
太不文明瞭。
有人感嘆:經過三天假期的摧殘,櫻花已經落的差不多了。。
2、
素質,文明。
素質,白色的質地。後來指人後天形成的一種生活習慣,佛法裏稱為習性。
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文明,涵蓋人和人、人和社會、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講文明一是為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簡單來講,文明是一種關係,也是自利利他的內外兼修。
中國人幾千年來遵循的獨有處世觀念“天地人和”,核心在於一個“和”字。
什麼是講文明?尊重人和人、人和天地萬物本來的和諧共生關係,珍惜當下緣分。這是外化為素質行為的導引基礎,是理,需要共識;亦是禮儀而行、自律他律的準則。
靈物和美、靜物飄零,我們與花默契互賞。除了欣賞植木形色的秀雅,也需帶着謙恭的心欣賞四季變幻的無常,還應尊重他人對這一切美好的共用。
3、
攀爬上樹搖落櫻花,良心不會痛嗎?事實證明可能真得不會。
“太心疼了,遇到上去制止過還被小孩家長罵。”
“很多保安就在不遠的地方,根本都不管的!”
“學校應該制定規章,制止這些人。”
“這些人就應該罰錢,重罰!”
乾的漂亮,看得明白,建議的沒錯。但彆着急、別憤怒,休“息”下吧。
要知道,佛法裏講啊,世間哪有什麼善惡美醜,不過都是愚蠢。
為了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和相對公平的秩序,當下社會、倫理、法制中的合理性、合法性確實需要不斷重審、重申、改進和共同學習,每個人也是需要之後持續的被動約束和公共監督、自我教育的。哪怕已經長大成人、為人父母。
就像小孩子只知道模仿覺得搖櫻花樹很歡樂,並不清楚那是否文明、是不是有素質一樣。
4、
蔡康永曾經提到,有一回某個朋友對自己生氣,讓他很得省悟。因為他把欄杆上的積雪無意識地掃走,讓後面觀景的人缺失了景色。
多年前一次生日印象深刻,自我感覺童趣的在綠化帶採了一大束白色的小花,一位騎自行車的姑娘過來敲敲車窗:“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公共環境是大家的。”
當時那叫一個尷尬、汗顏啊,從此再也沒有那樣做過。
南方現在正是吃鮮筍的季節,植物園春筍林立。剛想到哎呀離這麼近,今年可以吃親手挖的筍了。抬頭一看觸目可及的牌子,立馬放下了念頭:
禁止私挖竹筍,保護竹筍,從你我做起。
今天你留下了這些竹筍,明天還你一片竹林。
自律他律,自心安住,天地人和,息息相關。
5、
別對這個世界灰心。
不文明只是不懂事兒,可以學的;沒素質只是少修養,可以習的。
網絡上有些激動的表達憤恨甚至謾罵沒有意義,只會影響自己和他人的心情,造作口業。
合理的譴責,清明的表達建議,之後無法參與更多時,學會放下憤恨、謾罵和指控,先從自身做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起點永遠在內不在外、在自不在他。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別人只是自己的一面鏡子。
有素質的行從講文明開始,講文明的懂從自知之明開始,真正懂得“天地人和”後的慈悲、包容、平等和尊重。
那個時候,你的走路、説話都會開始慢下來、慢下來,生怕不小心叨饒了誰的夢。這樣的你,會成為一束温暖櫻花樹和所有他人的光。
6、
不是説好的,好好相愛嗎?
櫻花:再見,明年老子不開了!要開就開給懂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