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國在國外基地首次選育成功玉米新品種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綜合

□記 者 王亞楠

通訊員 李才林 報道

本報濟南訊 近日,經印尼國家玉米品種審定專家委員會審查同意,山東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聯合多家單位,在印尼開展“本土化”育種選育的IDCHN04、IDCHN07、IDCHN09和IDCHN10共計4個玉米新品種,一舉通過印尼國家審定。據悉,這是我國在國外基地首次選育成功的玉米新品種,標誌着我國在國外實施的“本土化”玉米育種實現了新突破。新品種名,寓意兩國政府對國際科技合作的支持。

玉米是印尼第二大糧食作物,隨着經濟社會發展,玉米需求量急劇增加。為此,印尼政府提出了“玉米自給計劃”予以優先發展,並將農業科技合作作為與我國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

據長期參與同印尼合作的山東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員丁照華介紹,此次審定品種中,以IDCHN07最有代表性,它不僅高抗印尼主要病害“玉米霜黴病”,還具備很好的豐產性。在印尼國家審定試驗中,IDCHN07平均產量摺合畝產793.34公斤,比第1對照品種Bisi18(印尼主推品種)平均增產8.28%,比第2對照品種P36(最新審定的跨國公司品種)平均增產7.31%,居所有參試品種第一位。

同時,在印尼安排的高產高效試驗中,經印尼專家測產驗收,IDCHN07摺合畝產最高達到914.51公斤,平均產量摺合畝產890.00公斤。測產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該品種實現了多項突破,增產增效顯著,可進一步擴大試驗示範規模。同時在印尼多個地區開展的大面積試驗示範,也得到普遍認可與高度評價。

“十年磨一劍!”丁照華説,開展玉米聯合研發具有支撐社會民生、保障糧食安全和實踐科技外交的戰略意義,本次審定的品種,是由兩國專家在印尼歷時10餘年選育而成,對印尼玉米生產發展及農業科技創新將產生重要影響,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實踐。

為了推動研發成果加快推廣轉化,山東省農科院還探索出“政府+科技+人才+產業”國際科技合作模式。山東省農科院與印尼同步開啓了全面的種質創新、配套技術、人才交流和成果產業化合作,先後引進2名印尼青年專家作為我國“亞洲傑出青年專家”計劃的合作專家,開展為期1年的種質創新合作研究。同時,在開展品種選育研究過程中,邀請中國農發種業集團全程參與合作研究,並與印尼和榮農業公司聯合開展新品種的試驗示範。在友好合作和彼此互信基礎上,構建了“政府引導、科技引領帶動、產業同步推進”的良好運行模式。

作者:王亞楠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