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生物多樣性公約》執秘:上個十年裏20多個目標沒一個完全實現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綜合

  澎湃新聞記者 劉棟 發自加拿大蒙特利爾

  當地時間12月6日上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正式召開前,大會舉行了首場新聞發佈會。

  《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穆雷瑪 (Elizabeth Maruma)在回答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提問時表示,此次大會若想要達成最重要的目標,需要所有國家的政府與相關者合力,每個人都需要參與進來,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在發佈會上,COP15大會主席、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就第一階段會議以來取得的各項成果以及對第二階段會議預期的難點和挑戰也一一做出了回答。

  當天下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會議正式開幕前的致辭中表示,由於我們對不受限制和不平等的經濟增長有着無限的慾望,人類自身已經成為大規模滅絕的武器,各國政府必須結束“毀滅的狂歡”。

  “我們與自然不和諧。事實上,我們在演奏一首完全不同的歌。在世界各地,幾百年來,我們一直在用毀滅的工具進行混亂的演奏。森林砍伐和荒漠化正使得曾經繁榮的生態系統變成荒地。”他説,“我們對待大自然像對待廁所一樣。”

  “我們的土地、水和空氣受到化學品和殺蟲劑的污染,並且被塑料堵塞……我們給孩子們的最重要的教訓是為他們的行為負責。當我們自己沒有通過這個基本測試時,我們樹立了什麼樣的榜樣?”

  他強調説:“除了億萬富翁們的妄想,根本就沒有B星球。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此次大會的正式談判將於12月7日開始。

  無人可置身事外

  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穆雷瑪 (Elizabeth Maruma) 表示,這次大會處於一個歷史性的節點。

  穆雷瑪在回答澎湃新聞關於此次大會最重要的目標——達成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協議》的提問時表示,《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目標一般每10年會更新一次。在上一輪會議中,各締約方一共制定了20多個具體的目標,然而沒有一個目標得以完全實現。與此同時,全球報告顯示整個地球的生態正受到嚴重的威脅。

  “我們想要重申,這是我們必須採取行動的一個關鍵節點,否則的話,我們就會失去地球這個唯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家園了。我們一定要行動起來。”穆雷瑪説。

  穆雷瑪表示,《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長期願景是到2050年人類和自然和諧共存。為了達到這一遠期目標,在2030年前必須扭轉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我們需要所有社會層面的努力,所有國家的政府合力而為,相關者都參與進來,每個人都參與進來,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採取行動,我們要開始實施起來,我們可以一直在紙上談這個框架,但關鍵是一步步地去落地,現在我們談的就是落地跟實施的階段,我們一定要去改變我們人類的行為和自然的關係,這一點非常的重要。”穆雷瑪説。

  COP15大會主席、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記者會上也表示,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然而,當前地球生態系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根據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2019年的評估,人類活動已經改變了75%的陸地環境,66%的海洋環境也受到影響,超過85%的濕地已經喪失,全球四分之一的物種正遭受滅絕的威脅。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2020年的評估顯示,全球有41%的兩棲類、26%的哺乳類動物和14%的鳥類處於受威脅狀態,全球生物多樣性受威脅的形勢還在持續惡化。

  黃潤秋表示,生物多樣性與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全球減貧等可持續發展目標存在重要的內在聯繫。他強調,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的福祉,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世界又一次站在了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十字路口,國際社會普遍期待COP15成為扭轉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的關鍵節點。”黃潤秋説。

  談判前瞻

  即將正式開始的談判存在哪些困難和挑戰?中國將如何發揮領導力,推動各方彌合分歧,形成合力,促進達成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協議》?

  黃潤秋表示,在第二階段會議上,中國作為主席國將繼續發揮領導力,並希望在公約秘書處和東道國加拿大政府的支持下,與各方加強溝通交流,推動框架談判取得實質性的成果,盡最大努力推動和協調各方達成最大共識,在第二階段會議上通過“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現在會議各項議程及籌備工作已準備就緒,參會各方都表現出了推動框架達成的強烈意願。

  “毫無疑問, ‘框架’是本次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具有歷史性和標誌性意義。但我們也看到,對於有196個締約方參與的多邊談判進程,分歧是在所難免的。”黃潤秋説道。

  目前主要存在的困難在於:一是在《公約》的三大目標:保護、可持續利用、惠益分享上如何尋求三者的協調,以確保達成兼具雄心和務實平衡的“框架”。

  二是在資金資源調動方面,為保障“框架”目標實現所需的資金還有較大缺口,資金機制還存在分歧。

  三是在遺傳資源數碼序列信息(DSI)方面,雖然各方圍繞DSI獲取及其惠益分享的討論已取得很大進展,但還存在諸多技術和政策問題需要解決。

  此外,在執行情況審查機制、監測和評估框架等方面,各方還存在一些分歧,也還需要開展大量工作。

  黃潤秋透露,下一階段,作為主席,除了大會的一般性程序安排以外,還將在以下四個方面進一步推動:

  一是主辦高級別會議,圍繞達成“框架”開展部長級溝通協調,謀求高層推動,達成共識。目前已經有來自150多個締約方的約170位部長級代表和約30位大使,以及約70個國際組織和機構負責人確認參會;二是對於關鍵議題,還將通過部長級協調會、主席之友等形式,以透明、公正、締約方驅動的方式,開展有針對性的對話磋商;三是確保各利益攸關方的廣泛參與,包括社會公眾、非政府組織(NGOs)、私營部門、青年團體、土著居民,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助力“框架”達成;四是根據談判進程不斷優化調整會議議程安排,以有利於聚焦重點議題、加速談判進程。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於去年10月在中國昆明開幕,併成功舉行第一階段會議。會議達成《昆明宣言》,宣佈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等東道國舉措。

  今年6月,經中國政府、《公約》秘書處、加拿大政府協商,COP15主席團決定第二階段會議移師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正式會期為12月7日至19日。第二階段會議將推動達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這也將是自2010年“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以來有望通過的第一個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