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
戰前日本海陸軍互相使絆子已經見怪不怪了,在同一個天皇的領導下,二者時刻勾心鬥角。至1945年,日本敗局已定,殘酷的戰局使得二者取得諒解,聯合辦公,聯合趨勢增強。但此時陸軍的吞併之心又起,在統一的大旗下,陸軍不顧戰局,開始了新一輪權力鬥爭。陸海兩軍上演了一出吞併與反吞併鬥爭,這出戏直到日本帝國滅亡才結束。
一、不合理的資源分配
鋼鐵、石油可是個好東西,陸軍、海軍的武器裝備都離不開。但好東西要是分配不均,就會變成矛盾的催化劑。
日本是小國,資源不足,搶資源成了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原因之一。因為陸海軍的矛盾,二者都想遏制對方,增加給自己的資源供給,所以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產生了一個獨特的規定,即在日本的佔領地,哪個軍種數量多,哪個軍種就能取得優先分配當地資源的權利。不消説了,這就是陸軍推動的結果,因為海軍除了陸戰隊能上岸佔地,多數人都是在船上、港口度過的,而陸軍數量也遠比海軍多。
日本陸軍
在這種規定下,陸軍不僅侵佔了廣大的中國內地,掠奪性掘取中國資源,就連東南亞,陸軍也佔領了85%的產油地,掌握着荷蘭留下的6個大型煉油廠,但説到用油和用鋼,日本陸軍除了一點空軍和坦克需要石油外,基本沒用,鋼材需求上也遠比海軍需求低;反觀最需要石油、鋼鐵的海軍,只佔領了婆羅洲的兩個港口,產油量寒酸得可憐,根本無法滿足戰艦的需要。
比如在1944年6月,海軍大部隊正和盟軍在馬里亞納海域打仗,海軍的一支救援隊行駛到半道,居然因沒油而被迫停在附近島嶼上,無法支援戰場。還有10月的萊特灣海戰,日本兩艘戰列艦也是因燃料不足,無法增援前線,結果造成日本最後的航母被擊沉。即便這樣,陸軍也不想着幫海軍一把,反而幸災樂禍,加速執行吞併海軍的計劃。海軍對此十分惱怒,揚言要截獲所有前來日本的運油船(就是陸軍的油船)!
日本海軍的戰艦
二、軍需省下的陰謀
中途島和瓜島戰爭之後,日本海軍勢力一日不如一日,工業體系和資源也陷入混亂。1943年,當時的首相兼陸軍大臣東條英機,見吞併海軍的機會到來,就以穩定工業生產、推進戰爭進程為名,於11月成立了軍需省,自己兼任軍需省大臣。
東條英機
從內閣官職上來看,新成立的軍需省,主要目的是:加快軍需生產,有計劃地保障陸海軍生產的統一。為簡化軍需生產的管理和訂貨,軍需省統管海陸軍的生產業務,實行分配製度,由海陸軍現役武官任職軍需省。
按照如此規定,陸軍、海軍都安排自己的人進入軍需省,軍需省似乎真是為了公平分配資源,加速生產軍需而成立的,但其實這是東條英機耍的一個詭計。東條本身就是陸軍出身,自己又是陸軍大臣,內心必然對陸軍較為看重,加上海軍作戰不盡人意,東條就萌生了統一陸海軍的想法,以便更加快速地指揮全面戰爭。對此,東條明面上成立軍需省,實際就是想通過控制後勤裝備壓制海軍,讓海軍臣服於陸軍,最終達到兩軍統一的目的。
日本海軍的航空隊
果然軍需省成立不久,東條就開始搞事情了。1943年末,東條要成立空軍武器局,想將分散於兩軍的空軍統一起來。戰前日本空軍是分屬海軍航空隊和陸軍航空隊的,但海軍飛機較陸軍先進,大名鼎鼎的零式戰機就是海軍專利。此想法就是要奪取海軍優勢。但海軍對此十分警惕,當時陸軍掌握着大多數的鋼鐵和鋁,所以海軍以合併後飛機數量的分配問題為反擊藉口,要求合併後海軍飛機佔多數;陸軍則要海軍交出先進飛機圖紙。圍繞這兩個問題,東條、軍部大臣之間吵了3個月,最後經天皇仲裁,決定平分資源。如此陸軍將一部分資源讓給海軍,海軍將秘密“配方”交給陸軍。
日本陸軍
隨着戰局的惡化,東條焦頭爛額,自然沒精力再通過軍需省來實現曲線吞併海軍的計劃。所以1944年以後,軍需省被全權交給安倍他姥爺岸信介,進行日常維持。
三、《本土決戰實施綱要》的陰謀
1945年初,菲律賓解放,日本資源更加缺乏,而日本海陸軍卻還在為資源和作戰方針勾心鬥角。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海陸軍統一、一元化領導已經成了改變戰局的唯一辦法,因此陸軍吞併海軍的野心又起。
2月,在陸軍全權主導下,日本出台了《本土決戰實施綱要》,主要內容就是:以救亡圖存為己任,在本土要全民族抗美;海軍以自殺、奇襲為主要作戰方式,努力消滅美國海軍;陸軍將全部力量放到登陸地,爭取將美軍消滅在灘頭。該方案着重提到了陸海軍的統一,很明顯,在沒有海軍參與的情況下,陸軍就替海軍做了戰爭計劃,這讓海軍很懵圈!
日本海軍
因為二戰的海戰不同於以往,是以航空兵為主的現代戰爭,現在海軍根本沒有制空權,戰船開到一半就得被美國空軍擊沉,只能是白給。雖然海軍也知道統一是改變戰局的唯一辦法,但在海軍缺乏實力的狀態下,軍權統一,海軍明擺着成了陸軍的附屬,所以海軍堅決反對陸軍的《綱要》。
四、多次會談
陸軍見民族大義、救亡圖存沒能讓海軍上套,3月3日,在陸軍極力勸導下,海陸軍首腦展開會談,商討兩軍合併計劃。陸軍極力勸誘,説如果兩軍不聯合就不能扭轉戰局,為此,陸軍願意將自己的空軍全部送給海軍,只求儘快合併;海軍內心還是怕被吞併,所以沒被陸軍花言巧語迷惑,而是用聯合辦公、逐步統一敷衍了陸軍。
陸軍
6日,海軍軍令次長宣佈海陸軍聯合辦公,但對合並之事隻字不提。19日,陸軍大臣山杉元親自拜訪了海軍大臣米內光政官邸,再次祈求兩軍合併,但無果而終。20日,陸軍出身的首相小磯再次邀請海陸軍首腦會談,敦促海軍儘快決斷,但海軍仍不答覆。26日,陸軍大臣親自找裕仁告狀,裕仁只能採取各打五十大板的辦法,要求二者團結,實際啥也沒解決。
就在陸軍挖空心思打算吞併海軍,海軍努力進行反吞併,雙方勾心鬥角的時候,盟軍已經發動了沖繩戰役,沖繩的解放使得日本本土決戰迫在眉睫,但因海軍的頑固,日本陸海軍最終沒有實現統一,所以本土決戰無果而終,加上原子彈轟炸,軍力渙散的日本被迫投降。
日軍向中國軍隊投降
文史君説
日本海陸軍矛盾可以説伴隨着舊日本軍隊的始終,自明治成軍以來,直到日本帝國滅亡,二者時刻都在勾心鬥角,或為資源之分配,或為吞併對方。當然,二者爭鬥的主線就是陸軍吞併海軍,海軍進行反吞併,畢竟陸軍實力更強,這在二戰後期尤為明顯。至盟軍佔領日本,日本解散軍隊,持續半個多世紀的軍種矛盾以這種方式得到了解決。
參考文獻
金桂昌:《東條英機與太平洋戰爭》,《歷史教學》1984年第2期。
段佳欣:《1936-1945年日本陸海軍對立問題研究》,吉林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