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專門人民法院成中國司法“國際名片”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綜合

◆ 司法積極回應國家重大戰略政策

◆ 提高審判專業水平統一裁判標準

◆ 用高質量裁判規則提高能力水平

◆ 新領域開創性規則成“司法名片”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長春

3月18日,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成立,對服務保障國家金融戰略實施、營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環境、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知識產權法院、金融法院、互聯網法院……近年來,專門人民法院建設如火如荼。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開篇即提到專門人民法院。

“專門人民法院建設快速推進,既是司法專業化的必然發展趨勢,也是現代司法積極回應國家重大戰略和政策的重要體現。”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靜坤説。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深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上海金融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探訪專門人民法院建設取得的成果。

順應發展形勢

某樓盤業主李某因不滿房屋質量,在個人公眾號上發表多篇吐槽某房地產公司的文章,被該公司訴至廣州互聯網法院。訴訟期間,該公司申請人格權侵害禁令,要求李某停止發佈涉及該公司的文章。

廣州互聯網法院院長張春和告訴記者,人格權侵害禁令是民法典規定的新制度,適用程序尚無明確規定。根據人格權侵害禁令制度的立法精神,法院比照訴中行為保全的相關規定,認定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李某具有侵害公司名譽權的較大可能性,且其行為不具有現實緊迫性,駁回了該公司的申請。

“作為人格權侵害禁令首案,此案是對民法典人格權侵害禁令申請適用程序的有益探索。”張春和説。

據張春和介紹,2018年9月28日揭牌的廣州互聯網法院,是為全面發揮司法在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保障網絡安全、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方面職能作用增設的法院,肩負着探索互聯網治理規則、提升網絡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的重任。

“廣州互聯網法院集中管轄廣州市轄區應由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的11類互聯網案件,如網絡購物合同、網絡服務、網絡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等。”張春和説。

司法保護作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重要力量,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副院長兼政治部主任宋魚水告訴記者,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作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和司法改革的成果之一,於2014年11月6日掛牌成立,成為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專門人民法院和司法改革試點法院。

上海金融機構雲集、金融交易活躍。2018年8月20日,上海金融法院正式成立。

“我院緊緊圍繞金融工作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任務,集中管轄金融案件,推進金融審判體制機制改革,着力提高金融審判質效和司法公信力,提升國際金融交易規則話語權。”上海金融法院副院長肖凱對記者説。

在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彭新林看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相關專門人民法院紛紛設立,目的是適應經濟發展新要求、解決社會新矛盾,這對於進一步促進司法公正、推動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提升司法能力

2021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評選出2020年度全國法院十大商事案例,上海金融法院審理的上訴人吳曼與上訴人華澳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入選。

肖凱告訴記者,此案為全國首例在通道類業務中判決信託公司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案件,回應了業界關注的信託公司在通道類業務中是否應當免責的問題,釐清了信託公司合法經營的責任邊界,為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解決同類信託產品糾紛提供了路徑。

據宋魚水介紹,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實現知識產權案件審理專門化、管轄集中化、程序集約化和人員專門化,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裁判尺度不統一、訴訟程序複雜等制約科技創新的體制性難題。與其他知識產權法院不同,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專屬管轄全國範圍內不服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授權確權行政行為提起的行政案件。

“知識產權授權確權案件關係到專利、商標等相關知識產權在全國範圍內能否授權、註冊以及權利效力的認定,在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中具有全局意義,影響着全國知識產權運用、管理和保護水平。案件審理進程和裁判結果直接關係到國內各類知識產權糾紛的處理,在全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中起到樞紐作用。”宋魚水説。

運用傳統司法規則和訴訟方式解決數量龐大的涉網糾紛,不僅成本高而且流程長,對現有的法律理論和司法制度都提出了巨大挑戰。

“互聯網的虛擬性、跨地域、在線化等特徵,決定了網絡空間爭議解決機制的內在要求是低成本、高效率和零距離。”張春和告訴記者,互聯網法院不僅推動訴訟主體、要素、流程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還在在線訴訟規則、建成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探索。

“特定類型案件由專門人民法院管轄和審判,有助於提高相關專業領域審判專業化水平,有效統一司法裁判標準。”劉靜坤解釋説,在知識產權、互聯網和金融等領域,案件往往涉及複雜的法律關係,對審判人員素質、審判規程和證據規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建設專門人民法院有助於匯聚優質審判資源,將好鋼用在刀刃上,積極促進審判的專業化,形成更多高質量的裁判規則,實質性地提高司法能力水平。

努力探索創新

“專門人民法院特別是知識產權法院、金融法院、互聯網法院的先後設立,是中國司法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的直接體現,這些專門人民法院形成的裁判規則,特別是在新領域的開創性規則,已經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成為中國司法一張亮麗的‘國際名片’。”劉靜坤説。

聚焦司法與科技深度融合,廣州互聯網法院研發5G智慧審理平台、“網通法鏈”智慧信用生態系統、在線糾紛多元化解平台等,為人民羣眾提供高效、便捷的訴訟服務新體驗。提煉涉網規則,依法審結“e互助拒付會員保障金”案、“網約車中途加價”案、“人工虛假刷量”案等新類型糾紛案件,通過裁判規則劃定網絡空間行為邊界,服務和保障更高水平的“數字正義”加速實現。

正如劉靜坤所言,各專門人民法院嚴格依法履職,努力創新探索,建設發展喜結碩果。

宋魚水告訴記者,6年來,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00275件,結案89774件,妥善審結了一批涉及國家核心技術、文化創意、重要工程和知名品牌的案件,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文化中心建設和營商環境優化。

力推繁簡分流改革,開通執法辦案的“高速路”;首創示範判決機制,暢通中小投資者保護的新渠道;首創大宗股票處置新模式,解鎖案件執行的“金鑰匙”……上海金融法院推出一系列新機制、新舉措,努力營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營商環境。

如何科學合理地推進專門人民法院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保駕護航?

彭新林認為,專門人民法院的設置要注意與審判組織改革、審級改革等司法體制機制改革相結合,充分體現司法規律,切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既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也要避免一哄而上,真正體現出專業化審判的功能和價值。

“現有的專門人民法院建設,主要是整合已有的司法資源,因此,要妥善處理專門人民法院和普通法院的關係,避免削弱普通法院的審判功能,防止法院組織碎片化。”劉靜坤建議,綜合考慮特定領域案件數量、司法資源等因素,從戰略性、系統性、長遠性考慮,堅持合理設置原則,使專門人民法院發揮更加高效有力的作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