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事.無小事!事事需謹慎,
教育事無小事,事事皆育人!
育兒是一門“藝術”需要父母長期的學習,終身的修煉.
沒有什麼最好的教育,
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分享是一種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時,明白了存在的意義。
——— ——— · The Beginning · ——— ———
現代人都很注重養生,其目的大多是希望自己身體健康,無痛無災。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孫儷養生的視頻火了,很多網友在下面説,這麼年輕就開始養生,是想活到120歲嗎?那麼活的時間久了,子孫圍繞在膝下,究竟是有福還是受罪呢?
張奶奶老伴去世得早,她一個人將兩個兒子拉扯大,也沒少吃苦。大兒子從小就體弱多病,小兒子打小就老實懂事,所以日子還算過得下去。後來兩個兒子都成家立業,結婚生子,周圍人都説,張奶奶苦盡甘來,就等着享福了。
時間越過越久,卻好像只會欺負像張奶奶這樣的苦命人。張奶奶的大兒子活到了67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那個時候張奶奶87歲,已經算是高齡,經歷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痛。可如今她已經是95歲高齡的老人了,雖然沒有大病,但時不時會有小毛病,全指着小兒子的照顧。
而小兒子也已經快70歲了,不僅要替自己的兒子帶孩子,還要三天兩頭的照顧老母親。張奶奶每次看到小兒子逐漸瘦小的身形都心疼不已,越發覺得自己是個累贅。即便兒子懂事孝順,每次照顧得很周到。但是九旬的張奶奶卻道出了實情,都覺得自己成了兒子的“拖油瓶”,內心愧疚得很。
父母活得久,有時候對於子女來説是一種温暖。因為親情是所有人心裏的渴望,而自己的父母能夠一直陪伴,這是恩賜,是最寶貴的東西。像張奶奶的小兒子,就看得開,沒有覺得張奶奶是累贅,反而是一種珍惜的態度,很值得我們學習。
△ 為什麼活得久,老人反而認為自己是在“受罪”呢?
① 子女的經濟條件有限
父母在年齡大的時候,身體肯定會不如之前,即便是小病小痛兒女也不敢耽誤,所以肯定去醫院,到醫院檢查下來也不少錢。如果子女的經濟條件有限,沒有那麼好。父母肯定會覺得自己是在拖累子女,不光自己身體受罪,就連子女也跟着受罪。
② 子女沒有孝心,對老人不管不顧
俗話説:久病牀前無孝子,這句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年邁的父母身體不好,常年在牀上吃喝拉撒,時間久了,兒女就會不耐煩。這並不代表孩子們沒有孝心,而是他們還有自己的生活,以及家庭的重擔。如果掙點錢都給父母看病,有點時間就陪伴父母的話,家裏人也會有意見。所以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子女對老人不管不顧的局面,老人確實也挺遭罪的。
③ 父母年齡大了一身病痛,深受折磨
年齡越大,身體的各項機能也會衰退,病痛自然也就找上來了。很多老人都有腰疼腿疼的毛病,有時候疼得半夜睡不着,在牀上痛得呻吟,像這種情況都屬於最普遍的了。並且還不算是大病大災,就已經摺磨得人夜不能寐,如果再有別的疾病找上來,時間久了反而會覺得活着是一種折磨。
△ 父母年齡大時,子女怎麼做才會讓老人內心暖暖的?
① 子女經常看望,或者接到家裏一起住
親子之間的關聯是與生俱來的,身為子女,在父母年邁的時候,要經常去看望。只有這樣父母才會覺得温暖,活着有奔頭。如果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將父母接過來一起住,這樣的話方便子女照顧,也可以讓老人安心地享受天倫之樂。
② 子女不要排斥、辱罵老人
有的子女在父母年邁的時候,像是忘卻了父母養育的恩情一樣,開始嫌棄自己的親生父母,覺得他們拖累了自己,不但排斥父母還會辱罵父母。如果是這種品行的子女,父母那真是養了只白眼狼。如果子女還念及父母養你到大,就應該尊重父母,不要隨意辱罵老人,承擔起應有的贍養責任。
③ 子女要學會分享,不要忽略父母
在生活中,子女在遇到開心的事情時和父母一起分享,只有這樣父母才會有覺得自己還是很“有用”的。雖然現在不能給孩子們提供什麼了,但是最起碼可以簡單地陪伴着孩子,也是心滿意足的。任何一個人,不管年齡有多大,都有“被需要”渴望,畢竟誰都不想做一個無用的人。
所以在生活中子女要給予父母陪伴和關愛,讓父母覺得養兒女是值得的事。子女的心裏大多還是希望父母晚年能過得開心快樂,多享福,不要有拖累子女的心理負擔。
——— ——— · THE END · ——— ———
一個人無論成績好壞與否,品行是關鍵!
道德可以彌補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陷。
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家教有關。
老師只是傳道受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
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大於老師45分鐘的課堂教育。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育兒事.無小事!事事需謹慎,
教育事無小事,事事皆育人!
我是青島育兒,每天和大家分享優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