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國產車與日系車的差距在哪?兩者選誰更划算呢?

由 漆雕佁 發佈於 綜合

一直以來,自主品牌就一直被合資品牌壓着一頭,尤其是在21世紀初期,自主品牌甚至成為我們茶餘飯後用來調侃取樂的話題,在那個時候,不僅僅在國外,甚至在國內大環境之下,人們都普遍看不起自主品牌,哪怕購車預算不足,也要通過價錢貸款的方式購買合資車。不過這種境況在這幾年得到改善,得益於自主品牌研發經驗的積累,產品故障率和穩定性得到大幅改善,市場與消費者也對它們張開了雙手,自主品牌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要好。不過我們得承認,儘管技術越發爐火純青,但對比起合資品牌,仍然存在差距。那麼接下來就來説説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之間存在哪些優劣以及消費者在買車時應該怎麼選擇。

既然要進行對比,由於合資車來自全球各地,它們各自產品特徵不盡相同,而且法系、韓系等這類三線合資品牌往往並不比我們好到哪裏。所以作為國產車的比較對象,日系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作為最早一批進入國內市場的外國車企,日系品牌憑藉皮實耐用、超高保值率等車型特徵,迅速在消費者之中樹立起良好口碑,成為許多消費者初次購車或者二次換車的首選目標。

NO.1:技術差距

眾所周知,早期自主品牌發動機都是採購自三菱發動機,雖然技術並不領先,但勝在穩定性不錯,所以成為沒有研發能力車企的首選,即便到今天,仍有二線自主品牌將三菱發動機搭載在他們發佈的新車上。而像奇瑞、長安、吉利等一線車企,他們由於起步時間較早,公司流動資金較為充裕,再加上內部高層有遠見,所以經過幾年的開發,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發動機技術。比如説奇瑞的ACTECO 1.6T發動機,最大馬力197匹,已經能媲美許多合資品牌低功率發動機。

不過,在發動機“黑科技”方面,自主品牌相比日系品牌就存在明顯差距。比如説搭載在QX50、天籟上那具2.0T可變壓縮比發動機,能通過改變曲軸工作狀態來實現壓縮比8:1-14:1之間的無縫切換,動力油耗同時兼顧。再有就是馬自達可控壓燃發動機以及兩田混合動力系統,兩者都是業界數一數二的水平。所以對比下來,自主品牌還欠缺火候。

另外在變速箱方面更不用多説,日本愛信是全球聞名的汽車變速箱製造廠家,國內不少車企也都是採購自他們家產品,另外本田也有能力單獨製造變速箱,無論是早期搭載在雅閣的平行軸AT變速箱還是如今首台橫置10AT,都得到市場極高的認可度。國內車企由於對手動變速箱認識較深,並且雙離合與手動變速箱結構原理非常接近,所以自主品牌對於雙離合變速箱吃的還比較透徹,但CVT、AT變速箱因為結構原理完全不同,所以自主品牌少有涉及。

NO.2:品牌認可度

如果詢問身邊購買日系車的朋友,我相信10個當中有9個是因為它的皮實耐用口碑打動了他們,剩下一個或許是老一輩強烈意願之下而不得不選擇妥協。除此之外,日系品牌車主最喜歡在網上發的一句話就是:我這車開了5年,啥也沒學會,就學會了加玻璃水。雖説有些調侃味道,但事實上的確如此,比如在二手車市場,一些上了年級的非日系品牌,它們機艙內部螺絲或多或少有過拆卸痕跡,而日系品牌如果沒有碰撞事故,機艙內部除了一些灰塵之外,基本與出廠沒什麼兩樣。

反觀自主品牌,雖説一線車企如今新車故障率少了不少,但二線乃至三線的國產車,它們故障率依然停留在十多年前的狀態。俗話説: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況且現在也不止一顆。所以在產品質量口碑方面,自主品牌遠不及日系品牌。

NO.3:品牌形象

我想不單單在中國,放眼全世界,汽車已經不再是交通工具,在它身上有了許多附加屬性,最為明顯的就是面子加成,為什麼奔馳敢在40萬的E級用1.5T,在30萬的GLB用1.3T?就是他們瞭解國人好面子的心理,只要車頭掛着三叉星,哪怕搞個0.9T三缸發動機,只要價格合理,消費者也會心甘情願為之掏錢。同樣道理應用在自主品牌和日系品牌身上,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同等價格之下,消費者寧可選擇配置更低的日系車,而放棄選擇配置更高。空間更大的國產車。

總結

誠然,如果單憑技術、品牌等角度,就判定自主品牌不能買的結論的話顯然是不全面的。我們應該根據價格來劃分,在15萬以下,的確可以考慮自主品牌,因為在這個價位,品牌形象的影響已經非常少了,而且在三大件技術方面,日系車企為壓縮成本,會將一些過時的技術搭載在入門車型上,這樣一來,自主品牌技術方面的劣勢就能持平,再加上配置和空間向來都是自主品牌強項,所以説在一些入門車型選擇上,可以關注一線自主品牌。至於往上的價格區間,個人認為現階段還是日系車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