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帶病體人羣醫療保障缺口巨大,慢病人羣高達4億,基本醫保雖覆蓋了帶病體人羣,但只能保基本,待遇不足,而商業保險長期將帶病體人羣拒之門外,導致後者的保障缺口巨大。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帶來一份《推動普惠保險創新,滿足帶病體人羣醫療保障需求》的提案。
新民晚報記者 劉歆 攝
朱同玉委員在前期調研中發現,自2020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發佈以來,各地在建立多層次醫療保障方面多有實踐探索。其中,城市定製型商業醫療保險(惠民保)發展尤為蓬勃,納入了既往症患者,實現了參保人羣的突破。
2022年12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鼓勵發展專屬普惠險,從監管角度揭示了擴大既往症患者醫療保障的政策導向。
然而,在目前的保險市場上,帶病體(既往症患者)保險產品創新並非保險業單方面努力可以達成,當前亟須政策的進一步扶持,也需第三方醫療保險服務公司、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合作參與。
朱同玉委員建議,支持惠民保多層次保障升級。在基礎款之上,針對不同類型既往症人羣開發高保障的升級款產品,滿足參保人羣多層次的保障需求。
朱同玉委員認為,可以探索開發針對帶病體人羣的專屬普惠險產品。聚焦中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症病種——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設計更具專病化的保障產品,以防癌症復發、重疾併發症為保障內容突破口。在保費設計上,預留一定風險空間,保證產品的可賠付可持續;在風控方面,根據項目的控費水平和風險承擔能力,在免賠額和報銷範圍等方面設置差異化的方案。
“打通基本醫保和商保數據,助力創新型商保產品的待遇設計、費用精算和風險控制,推動基本醫保與商保的保障銜接。”朱同玉委員表示,可以發揮多方市場主體的協作優勢,鼓勵商保公司與醫療機構、第三方醫療保險服務公司、醫藥企業合作創新,持續推動帶病體保險產品的研發創新。
在朱同玉委員看來,帶病體保險可發揮創新優勢,探索“治已病”與“治未病”融為一體的新型保障形態。通過納入更多健康服務(體檢與疾病早篩、診療與用藥服務、患者全生命週期管理等),進一步提高國民健康素養,打造更全面的健康生態,實現人羣廣覆蓋、健康廣保障、負擔可承受的普惠健康的戰略目標。
新民晚報記者 方翔 江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