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週兩起雷擊事件登熱搜 專家:實際今年南方雷暴較往年少 每逢7月平均4天一次雷暴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綜合

今年以來,河南鄭州雷暴天氣、雲南麗江玉龍雪山一對新人拍婚紗照時新郎遭雷擊死亡、安徽南陵一廣場突發雷擊事件致2死2傷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有網友認為雷擊事件只屬於個別現象,感嘆今天我國極端天氣的增多。

8月27日,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其實雷擊事件每年都有發生,且就南方地區來説,今年發生雷暴天氣的次數還略少於往年。

數據顯示 我國7月份雷暴高發 平均每四天出現一次雷暴天氣

據瞭解,雷暴是一種自然現象,是發生於熱帶和温帶地區的局地性強對流天氣。它是由對流旺盛的積雨雲所產生,由於積雨雲的強烈發展,常伴有閃電、雷鳴、暴雨、大風,有時還會出現冰雹、龍捲風和下擊暴流等災害性天氣。

通過中國天氣網提供的1981年至2013年我國各地雷暴日數的大數據來看,我國南方比北方更容易發生雷暴,山區雷暴日數多於平原。

我國發生雷暴頻次最高的地區在雲南南部、海南、廣東大部、廣西東南部以及西藏中部的部分地區,年均雷暴日數在70天以上,局地超過100天;雲南大部、廣西西部和北部、江西、福建以及浙江南部等地年均雷暴日數在50-70天之間。

浙江大部、安徽中南部、湖南、重慶、貴州、四川西部和南部、山西、北京、河北北部、吉林、青海東部以及新疆西部等地年均雷暴日數為30-50天之間。西北地區大部、內蒙古以及黃淮平原一帶為雷暴頻次較低的地區,年均雷暴日數不足30天。

我國遭遇雷暴最高的城市為海口,年均雷暴日數達到83.6天。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石妍告訴北青報記者,從逐月雷暴日數分佈看,我國雷暴主要發生在4月至9月,其中7月為最高峯,達8.5天,基本上每四天就有一天可能出現雷暴。

雷擊事件多次登上熱搜 但實際今年南方雷暴較往年次數有減少

據瞭解,普通見到的降雨,基本分為穩定性降水和對流性降水。

“穩定性降水就很好理解,比如持續時間較長,雨量大小較穩定。雷雨屬於對流性的降水。”石妍介紹,雷雨形成的主要條件還是因為熱量的聚集,加上空氣濕度比較大,它就會產生不穩定的能量,隨之發展成為積雨雲。伴隨着雷電、強風,以及雷擊、閃電現象發生。

她表示,我國雷暴發生的高峯期主要在6月至8月,處於對流天氣時期。此時,南方夏季風爆發後,暖濕氣流更加強盛,對流天氣也更容易出現;在北方,受東北冷渦頻繁活動的影響,華北、東北一帶的對流活動增多,雷暴日數也就多了。9月份以後,我國東北、華北的雨季結束,雷暴發生日數明顯下降;在南方,隨着西南季風撤退,暖濕氣流衰減,氣温下降,雷暴發生概率也迅速減少。

而今年的雷暴天氣,就南方地區來説,發生的次數略少於往年。主要是因為南方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大範圍的高温,導致空氣乾燥,產生雷暴的積雨雲難以產生。

但該情況也並非絕對,石妍表示,“副熱帶高壓控制的是對流層中高層,如果在底層有暖濕氣流(水汽)也會有副高控制下的強對流天氣出現。”

專家:聽到打雷 就證明雷擊位置距人不足1500米

很多人會認為,打雷下雨比較常見,雷擊事件屬於小概率事件,但實際上,雷擊事件每年都有發生,公眾還是需要有一定危機意識的。石妍介紹,“如果當你聽到了這個雷聲的話,那就表明這個雷擊發生在距你1500米左右,或者是更近的位置。”

據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在1997年至2006年這10年間,我國發生的雷擊事故中,農田是最高發的地點,在有傷亡雷擊事故中佔32%,建構築物、開闊地也是雷擊事故易發生的地點,佔比分別為23%和13%。易發生雷擊傷亡事故的地點還包括山地、水域、樹下、廠礦倉庫和有線相連狀態。

從雷電災害受災人羣中來看,由於户外勞作時間長,且不易找到合適的躲避場所,農民被雷擊中傷亡率佔比最高,死亡率佔33.1%,受傷率佔26%。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在我國的雷擊事故中,農民的傷亡率遠高於城鎮居民,但受雷擊的不確定人員足有36.6%,另外市民被雷擊中的死亡率,也要比市民受傷率高出0.3%。

雖然雷擊事件是小概率,但是並不代表不會發生。石妍表示,由於這個雷暴天氣是一個小尺度的天氣系統,所以它發生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通常在幾個小時之內就完成了,給我國的短時預報帶來一定的難度。但是,隨着氣象水平的提高,一般的雷暴和強對流天氣,當地的省市以及縣氣象台都會提前發佈這樣一個強對流的天氣預警,手機上也都會收到相應的預警短信,公眾需要多關注此類天氣預警的信息。

最詳防雷指南:看見烏雲要提高警惕 雷暴天氣盡快躲進室內

與此同時石妍提醒,雷暴出現並不僅在降雨時,所以如果在户外看到有烏雲,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户外遇到雷暴天氣的,應當儘快躲進室內、山洞等安全場所,勿在樹下避雨。如果來不及回室內,需遠離山頂、水面及其他空曠地帶,儘量找低窪處避雷。

如來不及尋找安全地點,緊急避雷時要雙腳併攏,雙手抱膝,頭置於兩膝之間,減少人體與地面接觸面積。雷雨季節長時間外出,也最好選擇絕緣材料的鞋服,及時摘下隨身金屬物品,也勿將金屬製品扛於肩上或掠過頭頂。

如果在室外出現多人同行的情況,石妍表示一定要分開站立,避免一人被雷電擊中而互相傳導。

居家室內防雷,需要及時關好門窗,切斷電源。切勿將手或頭伸出窗外,遠離窗户的金屬框架以及其他如水管、暖氣、煤氣管道等室內裸露的金屬物和潮濕的牆壁。同時,切勿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沐浴,畢竟水能導電,且太陽能熱水器高於建築物,存在雷擊隱患。

而駕車出行遭遇雷暴天氣時,不要將車輛停在空曠高地或樹下,同時關閉收音機等設備,回收外置天線。打雷時人員不要輕易下車,避免觸碰車輛金屬組件。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雷電的干擾,手機的無線頻率跳躍性增強,容易引發雷擊和燒機等事故,也請在雷雨天氣盡量減少使用手機。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浩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