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腳關心戰火裏的人民,
轉臉就遞刀子,
美國的這種做法實在難登大雅之堂。
俄烏衝突日益激烈之時,美國與烏克蘭的第一夫人進行了單獨會面,並迅速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有專家説,這是一場各有算盤的“政治秀”。不管是美國還是烏克蘭,亦或是美國總統拜登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甚至是雙方第一夫人吉爾·拜登與葉蓮娜,都能從這場會談中拿到“屬於自己的蛋糕”。
對於政治家來説,這是一場萬眾矚目的“雙贏”會談,但對於深陷戰火的普通百姓來説,此事恐遠不及雙方會談中所説的那般美好……
吉爾訪烏,驚呆夥伴
母親節當天,吉爾忽然跑到了烏克蘭,與葉蓮娜共同上演一出所謂的“反戰大戲”。
吉爾此次在烏克蘭共停留2小時,與烏克蘭第一夫人葉蓮娜進行了長達一個小時的私人會面,並去見了被庇護在學校的孩子們。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這次會面來自於葉蓮娜的暗示,過去幾周,她和吉爾一直互通書信。會面地點位於烏克蘭西部某教室,此地相對遠離前線。見面時,吉爾還送給葉蓮娜一束鮮花。這也是自俄烏衝突以來,葉蓮娜首次露面。
吉爾(左)與葉蓮娜會面。
兩人的談話主要圍繞“孩子”。吉爾問:“戰爭期間你如何度過?”葉蓮娜則回答:“我們感受到了你們的支持,我每晚都握着孩子的手睡覺。”隨後兩人對戰火裏的兒童表達了一番關心,“母愛”的光輝在那一刻格外刺眼。
據悉,吉爾此次是“秘密出訪”,於無聲處建“奇功”。在她身後,一眾美國媒體“小夥伴”都被驚呆。美聯社稱,這是一個“意外的到訪”(surprise visit);《紐約時報》則用上了“秘密”(secret)一詞;《華盛頓郵報》表示此舉罕見;《今日美國》也稱,出乎意料(unexpected)。
母親節當天,吉爾在烏克蘭看望難民中心裏的兒童。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曾在今年2月邀請拜登來基輔“看一看”,而美國方面的態度倒也乾脆:已讀,不回。後來,澤連斯基親自跑到美國,才見了拜登一面。
俄烏衝突後,自詡為“民主兵工廠”的美國對烏克蘭的火炮、彈藥、經濟等援助源源不斷。在此背景下,拜登夫人此次訪烏也被視為“軟性援助”。
但僅過了一天,拜登就簽署一項對烏克蘭的“民主防禦租借法案”。根據法案中的協議內容,美國政府可以利用軍事租借計劃,加快向烏克蘭轉讓武器、軍事裝備、藥品、食品等。這是一項源於二戰的法案,有媒體猜測,拜登欲通過此法案和俄烏局面為民主黨的中期選舉造勢。
前腳關心戰火裏的人民,轉臉就遞刀子,美國的這種做法實在難登大雅之堂。
第一夫人們的“盛宴”
此次會面不僅是烏克蘭與美國之間的利益交換,也是吉爾與葉蓮娜兩人的“秀場”。
近些年來,葉蓮娜的日子並不好過。
葉蓮娜今年44歲,與澤連斯基是老鄉、校友、同事。她大學就讀於克里沃羅格國立大學建築系,後成為“95街區”影視公司的編劇,並一手打造了火爆烏克蘭的連續劇《人民公僕》。此劇的男主是澤連斯基,也是他現實總統之路的開端。
· 《人民公僕》中的澤連斯基
成為烏克蘭第一夫人後,葉蓮娜保持着與“95街區”的合作關係,這讓許多烏克蘭民眾感到憤怒。直到俄烏衝突前,烏克蘭的社交網絡上都充斥着關於她的負面消息,有人日復一日地要求她解釋自己與“95街區”的關係,有的則從各個細小方面批評她“有失國體”。
而俄烏衝突後,葉蓮娜雖然一直未公開露面,但口碑逐漸反轉。這是因為她利用第一夫人的身份,時常在社交媒體上為烏克蘭人民加油。而澤連斯基也樂於讓她以一位“偉大女性”的身份為民眾“打雞血”。
葉蓮娜
這位總統丈夫曾公開表示,他是莫斯科的“第一目標”,其家人則是“第二目標”。隨後,葉蓮娜在個人社交媒體主頁發聲表示,將與丈夫和國民在一起,拒絕離開烏克蘭。
“我不會恐慌和流淚,我會冷靜並保持自信,我的孩子正在注視着我,我會陪在他們身邊,也會陪在丈夫身邊,並且和烏克蘭人民站在一起。”此番言論使她一度得到了“全球最勇敢的第一夫人”的恭維。
俄烏衝突之後,葉蓮娜在烏克蘭民眾心中的存在感日漸提高。而邀請吉爾訪烏,並選擇將此次會面作為近半年來的首次露面,對於葉蓮娜來説也是性價比超高——這不僅繼續提高了自己在公眾心中的好感,還辟謠了“澤連斯基已將家人送至國外”的傳聞。
而對於吉爾來説,此次會談,可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美國第一夫人身份的影響力。
吉爾今年71歲,除卻美國第一夫人的身份,她還是弗吉尼亞州北部一所職業學校的教師。這份職業與第一夫人的身份適配度很高,以至於拜登團隊的公關形象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但吉爾並不想當一個吉祥物。據西班牙《國家報》報道,吉爾認為前任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特朗普的“能見度”過低,讓這一身份變得無足輕重。吉爾迫切地想改變這一局面。
吉爾·拜登
據悉,這位第一夫人曾在白宮後院的傑奎琳·肯尼迪花園以及深夜高速公路的車隊中批改試卷。有媒體對此評價道:“在她任教的那個角落,沒有人稱她為‘第一夫人’,在那裏她仍然是‘B博士’。”並且,她還曾在郵件裏寫過“我在學校裏就是英語老師,而不是第一夫人”,後來這封郵件“恰好”被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了出來。
成為第一夫人後,吉爾在美國走過的地區比拜登更多。拜登執政的第一年,她走訪了35個州和60多座城市。她的步伐很快,“甚至連記者都承認要跟上她的步伐很累”,而她用來示眾的身份往往不是第一夫人,而是離婚後再婚的中產階級女性、軍人家庭的母親、失去了一個孩子的繼母、以及從未停止工作的英語老師。
為多位第一夫人著書立作的作家邁拉·古廷表示:“顯然,吉爾比她的丈夫更受歡迎,而且她可能是目前最受歡迎的民主黨人之一。”這對於上任一年後僅剩40%支持率的拜登來説,無疑是筆寶貴財富。
此次選在母親節當天到訪烏克蘭,像是吉爾深思熟慮後的結果。美國媒體稱,第一夫人單獨出訪戰時國家非常罕見,目前吉爾已被不少世界媒體打上了“勇敢”的標籤。
如此看來,兩位第一夫人會面,關心的可能不止是孩子。
第一夫人背後的國家利益
俄烏衝突以來,澤連斯基看起來在國際社會上“一呼百應”。美國作為北約的“老大哥”,也給足了他面子,送槍送炮更是慷慨。
美國的援助雖一浪高過一浪,嘴上也説着“都是兄弟”,背後卻有自己的小算盤。
此次美烏第一夫人會談自帶特殊性。“吉爾作為美國第一夫人,能運用其女性身份探訪婦女兒童,表達美國對烏克蘭民眾的所謂同情,以修補拜登本人及美國劣跡斑斑的人權形象,也能利用‘兒童’‘女性’等話題削弱美國援助烏克蘭的政治目的。但其背後還是服務於美國的政治目的。”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的董一凡告訴記者,“吉爾的到訪實際和西方領導人到基輔打卡一樣,是一種表達對烏克蘭支持的政治秀。”
·
各西方政要訪問烏克蘭,圖為英國首相約翰遜(左)與澤連斯基在烏克蘭街頭。
這種政治秀有利於美國塑造“救世主”形象。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問題研究者史澤華曾對媒體表示,美烏第一夫人會談的種種細節安排,巧妙利用了人們對俄烏衝突的負面情緒,且以人權和正義為名,試圖加強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負面觀感。可以説,此舉試圖從多個層面合理化美國繼續為俄烏衝突不斷拱火的行為,並以此佔據道德高地。其虛偽程度可見一斑。
與公開表態不同的是,俄烏衝突從“閃電戰”變成“拉鋸戰”其實符合美國利益。董一凡説:“美國在烏最大利益就是攪動歐洲大陸的衝突,以戰爭危機遏制、削弱俄羅斯,讓歐盟進一步附庸美國和北約,以達到操弄歐亞大陸局勢、維護自身霸權的目的。”
“而從拜登個人意義來説,通過俄烏衝突來遏制俄羅斯,也能夠在中期選舉前的關鍵節點展示其有力領導者的形象,以淡化民眾對抗疫、經濟、通脹、油價等方面不滿,轉移民眾注意力,為中期選舉乃至2024年連任加碼。”
戰爭是普通民眾的滅頂之災,卻是某些政治家的利益機器。此次美國第一夫人在訪問期間的種種表現,對於遭遇苦難的人民而言並無實質性益處。
因為從本質上來説,這次會談並非是“雪中送炭”,反而可能“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