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20分鐘,你能感受到怎樣的春天?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綜合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要把‘中國芯’牢牢握在咱中國人自己的手裏!”

“建議讓理論研究和技術研究無縫對接,大大提高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創新的戰鬥堡壘作用。”

“今年上半年,我們這裏所有灘區羣眾都能喜遷新居!”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3月5日下午,北京西長安街畔中國職工之家的一間會議室裏,代表們擺事實、談建議,討論正酣。這裏是山東代表團全體會議的現場,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山東團的代表們,正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經歷了去年在初夏召開的全國兩會,今年又回到了熟悉的初春舉行。春雷始動,萬物萌發,田邊又是一年桃花開。眼前是熟悉的3月,熟悉的會場,不過,今天這場代表團全體會卻跟往年不太一樣——會議進行到一個多小時,現場討論熱烈,書記、省長和代表們已經有六七次互動,氣氛達到了小高潮。連續5年上會採訪,記者覺得,今年這場全體會的現場尤其有感染力,空氣裏湧動着熱烈的情緒,春意融融。

李寬端代表的發言讓人欣喜。東營地處黃河入海口,“哪兒環境好,鳥兒最知道”。近幾年,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改善明顯,自然保護區一級保護鳥類由2013年的12種增加到現在的24種,每年有600多萬隻鳥在自然保護區遷徙、越冬、繁殖。做好綠色發展大文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迎來新春。

張永明代表的發言讓人雀躍。他的團隊一直致力於科技創新工作,經過10多年的艱苦努力,終於攻克了國產氯鹼離子膜這一困擾我國30年之久的重大難題,保障了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的安全和健康發展。中國科技創新正走進“高光時代”。

張新文代表的發言讓人動容。黃河灘區的百姓世世代代拉土、墊台、蓋房,防止河水氾濫村子被淹,曾經有老人家收到一牀新棉被,第一反應是可惜“這麼好的棉花被子,萬一漲水了,帶不走”。是黃河灘區遷建政策讓老百姓的苦日子成為歷史,以菏澤東明縣馬集村的跨河遷建為例,28個村台社區將於5月底前全部達到入住條件,今年上半年,所有灘區羣眾都能喜遷新居,迎接新生活!

孫建博代表的發言讓人充滿希望。淄博原山林場建場64年來,從荒山禿嶺變成了森林覆蓋率94.4%的幸福林場,靠的是啥力量?是靠着做艱苦奮鬥老黃牛、創新發展拓荒牛、為民服務孺子牛的“三牛精神”,拼命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是啊,只要不放棄就有生機,只要肯奮鬥就有希望!

約兩個小時的時間裏,十多位代表踴躍發言互動。會場內討論得熱火朝天,記者注意到,幾位扛着攝像機的央視記者也跟着代表們的發言來回挪動,機器上閃爍的信號傳輸燈提示它們正在辛勤工作——這是中央廣電總枱央視新聞對今年地方代表團審議情況的首場直播報道。此刻的會場外,成千上萬的網友正打開手機、電腦,通過央視新聞新媒體端、大眾網•海報新聞客户端等渠道實時收看,隔着屏幕“雲參與”到這場熱烈的討論中,感受山東團代表們的幹勁滿滿、信心十足。

開局十四五,擘畫新藍圖。一個更加開放、自信的山東,正鉚足勁向着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突破前行。

驚蟄到,春耕忙。就在幾百公里外,齊魯大地正是一派繁忙的春耕生產景象:濟南的小麥已開始返青拔節,青島的農户正給大棚葡萄澆水、施肥,日照的萬畝茶園裏,數不清的新茶樹苗伸開了腿、紮下了根……此時此刻,身處北京西長安街畔的這間會議室裏,感受着屋子裏滿滿的幹勁、勃勃的生機、融融的春意,誰能不心潮澎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