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有很多的年輕家庭選擇,讓孩子姥姥來幫忙帶娃,這種家庭模式與傳統的“奶奶幫忙帶娃”的家庭模式有很大的區別。
而之所以姥姥幫忙帶娃成流行,這主要是因為可以避免婆媳矛盾的產生,而“姥姥帶娃”也成了年輕夫妻和孩子奶奶,喜聞樂見的一種模式。
但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在部分家庭中,姥姥即便付出了帶娃的辛苦,但是卻也會被冠上“外人”的稱呼,而並沒有帶過娃的奶奶,卻理所應當地和孩子是“一家人”。
“為啥小時候姥姥帶我,長大卻要多孝敬奶奶?”寶爸回答很現實朋友安娜和老公因為孩子的一句話,弄得冷戰了好久,安娜甚至為此還想帶孩子回孃家待幾天。起因是有天晚上,老公給孩子讀睡前故事,説到孝順老人時借題發揮道:“兒子你長大以後,要多多地孝順奶奶,知道了嗎?”
小傢伙聽後,眨着撲閃的大眼睛問道:“為什麼小時候姥姥帶我,長大後卻要多孝敬奶奶?”兒子突然的發問,讓老公稍稍有些反應不過來。
- 不過想了幾秒後,老公説出了自認為“很有道理”的道理:“你看你和爸爸一個姓,而爸爸是奶奶生的,那自然奶奶要比姥姥更親了!”
安娜老公的話,讓小傢伙有些“似懂非懂”,想了一會兒後,小傢伙嘟囔着説:“可是奶奶很少來看我啊,姥姥還會給我買好吃的、給我做玩具呢!”
- 安娜老公聽後説道:“奶奶和咱們是一家人!姥姥照顧你照顧得再多,那也是外人!別人家的小朋友,可都是和奶奶親的!”
洗漱完畢正要進卧室的安娜,正好聽到了老公的這番話,這讓她着實氣憤:“你這不是在誤導孩子嗎?你説孩子姥姥是外人,那我媽要你一分錢看護費了嗎?!你讓孩子和奶奶親沒問題,那姥姥就活該受累不討好嗎?”
- 面對妻子的質疑,安娜的老公泛起了大男子主義的勁兒:“中國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的!女的結婚了就是嫁到婆家來了,生出來的孩子自然要和婆家是一家人!而且女兒是孃家的外姓人,我説孩子姥姥是外人有什麼不對!”
聽到老公這樣説,安娜更是氣得不輕:“這房子是咱倆攢錢買的,咱倆結婚後我沒有受到你家任何的恩惠,照這樣説,孩子奶奶也該是外人!”愣在一旁的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了,膽小的他被嚇得哇哇大哭起來,氣急的安娜直言是自己看錯了人。
為什麼在部分家長的眼裏,“孩子姥姥是外人,奶奶才是一家人”?▼傳統觀念中,妻子是“女出外嫁”
在傳統的家庭觀念中,成婚後妻子就要承擔起侍奉公婆的義務,而對於孃家則應該少往來,在這樣的風俗傳統影響下,更多是妻子融入到婆家生活,從這個角度來看,奶奶和孩子的關係比姥姥“親近”。
▼有些家庭中,仍是“男女不平等”
在長久以來,男女不平等的理念一直有所存在,妻子被看成是丈夫的附屬,依賴於丈夫生活的妻子,自然沒有權利為孩子姥姥謀取“地位”。
在大男子主義的家庭中,男性有着天然的優越性,這點體現在冠姓權和不幹家務活上,孩子奶奶因為孩子爸爸的“優越性”,而有了更多的“特權”。
▼老一輩人認為,孩子就是“傳宗接代”
在傳統文化中,子孫的綿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於是傳宗接代被人們當成是人生中的大事,傳宗接代的理念深入人心,於是孩子便成了男方家庭的香火傳承,既然孩子是男方的香火,那麼屬於男方親屬的奶奶,“自然”與孩子關係更近。
但是其實在男女越發平等的當代,女性為家庭作出的巨大付出,早已改變了她們依附於丈夫生活的處境,上面提到的這些緣由,顯然是不公平的。
而刻意地強調孩子姥姥和奶奶的遠近親疏,這樣有失偏僻的教育,無疑是家長們身上的一種自私而愚蠢的表現。
對待姥姥和奶奶時家長“厚此薄彼”,會給孩子造成哪些負面影響?1:影響孩子親情觀的建立
當家長們向孩子傳遞“不公平”的對待理念時,孩子對於親情觀的認知,便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偏差,受到家長的誤導,於是在孩子眼中,親情是可以被拿來比較的,長輩的付出也是可以被忽視的。
2:影響孩子與老人的相處
老人對待孫輩的好,自然是沒話説的,孩子會感受到誰為自己付出得更多,但是當父母故意誤導孩子時,這難免會影響到孩子的判斷,會讓孩子與老人的相處中,生出嫌隙讓老人寒心。
3:影響家庭關係的和諧
父母對孩子“遠近親疏”的有意誤導,很容易讓家庭成員間的關係變得緊張,彼此心存芥蒂的尷尬自然矛盾頻發,家庭和諧難免會受影響。
家長們應該傳遞給孩子,怎樣的“親情觀”?姥姥和奶奶都是至親◆不刻意強調“遠近親疏”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對於愛的感知能力是非常敏感的,他們要比父母更能知道究竟誰最愛自己,對於孩子而言,血緣關係的親近遠不如日常的用心陪伴和耐心照料,更加令他們看重,孩子有自我感受愛的能力,父母自然不能勉強孩子“撒謊”。
◆教會孩子尊敬老人
對於父母教育而言,引導孩子尊敬老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親情觀培養中,不可或缺的組成,不管老人對待孩子的態度如何,引導孩子尊敬老人,讓孩子懂得如何去愛人,懂得如何去積累親情感。
為人父母理應比孩子更加懂得愛的給予和回饋,享受了姥姥帶娃的便利,就不要再打着“孩子姥姥是外人,奶奶才是一家人”的旗號,得了便宜還賣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