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星期五,日本當地時間下午4點15分,由外海9.0級大地震所形成的14米海嘯洶湧地衝向位於福島縣海岸邊的福島第一核電站防洪堤,顯然僅高5.7米的防洪堤根本無力抵擋海嘯衝擊,最終發生了震驚全世界的福島核泄漏事件。
(由於防洪堤無法抵擋過高的海嘯,悲劇在福島第一核電站中上演)
福島核泄漏的影響直到現在都在持續之中,高達337平方千米的受災面積使得附近10萬民眾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後續繁重的清理工作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完成,總計花費約上千億美元。
而如今的日本政府,更是打算將冷卻所用的123萬噸飽含放射性物質的核污水,直接排入大海之中,遭到了許多國家的反對和指責,全世界對福島核泄漏事件的後續關注程度,也再次上升到近年來的新高。
(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負面影響直到現在仍然在持續)
長期以來,那些支持大力發展核能的人都一直在試圖説服懷疑論者,人類並不應該需要為核事故和放射性核廢料的長期危害而擔心,甚至有人認為世界對電力的需求完全可以用清潔而高效的核能來取代。那麼在福島這個爛攤子仍然沒有收拾好的今天,核能的發展前景是什麼?21世紀的核能還有出路嗎?
即使沒有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的意外事故,很多國家似乎也正在"逆潮流行事",比如説德國已經制定將在2022年前後全面淘汰核電,比利時、瑞士、韓國也在考慮規模性縮減核電領域的支出,全世界只有俄羅斯、法國和美國還在享受着核電所帶來的極度便利之中。
(俄羅斯甚至擁有"浮動核電站",可以輕鬆前往那些需要電力供應的地方)
核電利用至今已經有70餘年,但整個世界似乎完全變了樣,過去對核電的樂觀似乎早已煙消雲散了,1950年代的核電宣傳片中,西方國家政府都告訴民眾,科學家們已經掌握了"能源密碼"——取之不盡的核能,電費也將降到近乎不要錢。除此之外核電還將被運用在軍艦、潛艇乃至火車、飛機上,是非常理想的大規模能源提供方式。
但是在今天,核能的發展已經面臨了嚴重瓶頸,一些技術似乎和上世紀使用的沒有多大區別,另外由於無法在安全利用核能上更進一步,風能、太陽能等隱隱有取代核能地位的勢頭。
但即使如此很多國家的核電政策仍然強力而有效,法國擁有59部機組,是全世界第二大核能發電國,僅次於美國,2007年法國核能發電佔比更是上升到77%,高居世界第一。由於使用核能大規模發電,法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淨電力輸出國。除此之外法國從來沒有鬆懈對核能安全的監管,2005年通過的法國新《能源法》規定,在繼續支持大力發展以核能為首的可再生能源的基礎上,更要以安全利用核能為重。
至於美國那就更不用説了,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核能發電國,20%的電力由核電站提供,為了降低對外國石油資源的依賴,加之提倡清潔能源,美國正在與具備先進核能和平利用計劃的法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合作,致力於開發新型核反應堆及核燃料循環的技術。
(法國的核電率曾經是世界最高的,達到77%,因此法國的人均碳排放量低於很多歐洲國家)
的確,我們似乎離不開核能,由於全球變暖日趨嚴重,減少碳排放已經是迫在眉睫,相比於傳統的煤炭火力發電,核能擁有着清潔這一絕對優勢。另外,核能的高效也是無法被撼動的,核電設施單位面積所產出的能源是最高的,相比之下太陽能和風能產能效率低,也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下雨天就沒有太陽能、無風的天氣就沒有風能)。
(清潔能源中的核能能夠實現全天候發電,而太陽能和風能都會受到天氣影響)
但是核電站建造成本高昂,維護代價不菲,2020年前後世界化石燃料價格已經降至低谷,各國核電站所發的電,價格甚至比傳統發電廠提供的電力還要貴一些,這其中哪怕再微小的差異也會讓那些投資者望而卻步,將核電站那高昂成本算進去後,只有當核電站提供的電價長期低於傳統發電站後,才能推動全球核電的發展,如今的國際大環境顯然並不符合。
(核電站建造成本較高,後續養護代價也不菲)
而對此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核電站小型化,朝着核反應堆小型"模組"化的方向發展,這樣就能在工廠批量生產組件,核電的硬件設施也能更加低廉,同時帶動核電價格下降。但這樣核電安全將再次成為問題,更多的機組也意味着核泄漏的可能性越多,福島核泄漏才過去9年,誰也不希望相同的慘劇在自己的國家再次上演,未來新技術的採用可能會解決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