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生活中,人人都會説話,但卻不是人人都“會説話”。
説話容易,會説很難。
常言道,説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
語言是一把雙刃劍,所以説話要謹慎,如果口無遮攔,容易傷人又傷己。
古人有云:“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
和別人説好聽的話,給人一種比穿上布帛還温暖的感覺;
但如果惡語傷人,那可比長矛利戟刺人的傷害還要嚴重。
的確,不知分寸的指責,會打擊一個人的自信,而真誠的鼓勵和安慰,則能促使人上進。
大文豪蘇格特,小時候的成績並不好。因為身患小兒麻痹症,右腳行動不便,這讓他感到非常自卑。
好在那個時候,有個老師知道,蘇格特雖然不喜歡功課,但他對讀書很感興趣。
老師不但沒有指責他學習成績差,反而經常給予他安慰和鼓勵。
從此,蘇格特不再覺得自己是個笨小孩,人生開始發生轉折,最後成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
後來,蘇格特特意回到自己的小學,找到當時學校成績最差的孩子,語重心長地安慰他道:
“你是個好孩子,我以前也和你一樣,學習成績很差,不要灰心。”
隨後還從口袋掏出一枚金幣送給他,以此來鼓勵他不要放棄自己。
語言,可以是冬日的暖陽,也可以是一把利劍。
一句傷人的話能毀掉一個人,一句安慰的話卻可能會拯救一個人。
所以,在生活中,無論是面對親人,還是陌生人,都應該好好説話。
少指責,多安慰,不僅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甚至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很多時候,改變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曾説過: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深以為然。
我們每天都在説話,但是如果不懂得把握説話的分寸,就可能會在無意之中説出傷人的話,而不自知。
最近讀者曉麗在後台留言説,自己剛剛和一個老朋友絕交了。
曉麗因為之前生病需要口服激素,導致現在身材有點微胖。
有一次,曉麗在網上看中了一款衣服,很喜歡,便滿心歡喜地發給朋友問她,好不好看,誰料朋友沒頭沒腦地回道:
“我説你啊,也不看看自己什麼身材,這款衣服只適合那種又高又瘦的女孩子穿,你穿就算了吧,別丟人了。”
曉麗聽了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朋友見她一直沒回話,不以為意地補了一句:
“我這個人,你知道的,説話性子直,開玩笑的,別放心上。”
曉麗什麼都沒回,直接和這位朋友斷絕了來往。
《弟子規》有言:“人有短,切莫揭。”
很多時候,一句無心的玩笑話,看起來無足輕重,實際上卻會掃人興,傷人心。
威廉·貝納德説:“像在籬笆上釘過釘子一樣,傷害會留下永遠的痕跡。”
是的,傷人的話其實就好比是釘在籬笆上的釘子,即使釘子被拔出來了,可是痕跡卻永遠都會在。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一句無心的話,會給他人帶來多大的傷害。
做人,請嘴下留情,不要隨意説貶低他人的話。
身邊總有一些這樣的人,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喜歡埋怨上天不公。
殊不知,埋怨的話語,就像是病毒。
如果不加以節制,會讓自己整日陷入自怨自艾之中。
正如古話有言:憂則天下皆窄,怨則到處為仇。
與人交往,理應多點體諒,少點埋怨。
埋怨的話語,就像是鋒利的刀刃,傷人又傷己;
體諒的話語,就像是夏日的清風,讓人如沐春風。
有一個青年,剛到一家公司,團隊工作量大,同事也把一些雜活丟給他做,導致他經常要加班。
每天下班後,他總是打電話向朋友訴苦,埋怨自己工作不順心。
朋友瞭解他的情況後,勸慰他説道:
“畢竟你到公司時間不長,同事們把工作都交給你,大概也是想鍛鍊你的能力。不要總是埋怨,你只管好好做,做出一番成績,讓他們知道你的能力。”
青年聽完後,恍然大悟,不再埋怨,從而更加用心投入工作。
要知道,埋怨除了讓自己更加心煩,毫無用處。
語言是有情緒的,一旦埋怨成為習慣,還會讓你越陷越深,總覺得事事不如意。
很喜歡一句話:“如果生活拋給你一個檸檬,你可以把它榨成汁,然後再加點糖。”
不怨天,不尤人,凡事多換位思考,才能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知道什麼話該説,什麼話不該説。
語言是有力量的。
有時候,你一句撫慰人心的話,對身陷在黑暗中的人而言,可能是一盞照亮他前行的明燈。
蔡康永曾説過:説話是一件我們靠用一點心,就可以不斷進步的事。
往後餘生,願你我都能做一個好好説話的人,心存善念,口吐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