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老人摔倒無人扶”反轉?善意經不起謠言折騰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綜合

這兩天,一段“老人摔倒無人扶”的視頻熱傳,看罷眾人氣憤不已,紛紛指責路人冷漠。

可沒多久,目擊者及當地相關部門相繼現身“闢謠”。原來,由於擔心施救不當造成二次傷害,有路人第一時間跑去距事發地10米遠的一處警察崗亭報警,之後警民協力將老人扶起,並一同等待120前來救治。後來傳出的完整視頻,也印證了上述説法。看罷這出鬧劇,不由得感慨一句,有圖有視頻無真相。

回看這一事件,一則沒頭沒尾的視頻為何能迅速刷屏?一個重要原因是,“不敢扶”的説法極大契合了世人的刻板印象。近些年來,“扶不扶”已然成為一個社會話題。因而上述視頻一出,不少人就都帶着情緒第一時間跳進了“陷阱”,完全顧不上核查求證。呼喚真心、拒絕冷漠是好事,但掐頭去尾、斷章取義就大錯特錯了。在這類敏感事件中,一句不負責任的話,一次不以為意的轉發,都可能辜負良知與善意,放大社會冷漠。

“沒有健全的事實,就不可能有清晰的價值判斷”。在自媒體時代,類似“正義凜然”的視頻並不少見,可很多缺失基本的事實元素。其中無意為之的不少,蓄意造謠的同樣不少。有的“借題發揮”,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有的“移花接木”,風馬牛不相及的事被強行拼接,營造出某種假象……渾水摸魚者眾,稀裏糊塗者眾,雪球必然越滾越大,無疑是對公共情感、價值共識的極大傷害。

“臉上的泥土,不能阻止眼中的光芒。”隨着文明、法治建設不斷推進,崇善向德之風越刮越勁。就拿“扶不扶”來説,法律及時亮劍,《民法典》專門列出“好人條款”,為緊急救助的後續責權“託底”;各界積極獎勵凡人善舉,讓好人名利雙收……全民行動、久久為功,社會失信帶來的鴻溝正漸漸彌合。這種情況下,絕不容許一些無知無畏的營銷號、鍵盤俠再隨意帶節奏。對此,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上有人大代表就提出,應當通過法律規範,加大對相關行為的打擊力度,斷了營銷號靠搬弄是非賺錢賺流量的念想。

探索出更多治理方式,匡扶正義,正當其時。而於普通人而言,網上信息蕪雜,我們當保持理性客觀的心態,善於明辨是非,切莫被情緒牽着鼻子走。要知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都會有危困之時。尊重與珍視善意善舉,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也會讓每個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