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之父"放棄300倍高薪 用一生讓中國領先全球
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今天,有兩條消息刷屏。一是保監會原主席項俊波被開除黨籍和公職;一是“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的先進事蹟為國人學習。
項俊波身居高位,理想信念喪失,違反八項規定,政績觀扭曲,為了個人政治利益,濫用審批權和監督權。
南仁東低調樸素,放棄國外300倍高薪,用一生讓中國領先全球20年,剛被提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夢圓時他卻離去。
9月15日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於因病不幸逝世,享年72歲。
9月16日、17日、18日、19、20日,在他逝世後的幾天裏,整個社交圈、朋友圈新聞寡淡,直到一篇關於他事蹟的文章廣為傳播。這位為全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還留下了這樣的遺言: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一如他平淡描述自己的無私奉獻。
理想信念喪失的項俊波們,看看“天眼之父”遺願,你們作何感想?
南仁東逝世後,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作出指示,要求中科院認真組織學習南仁東先生的先進事蹟,大力弘揚執着追求、無私奉獻的科學精神。9月20日,南仁東生前所在的工作單位中國科學院黨組發佈了一則通知,號召全院科研人員向南仁東學習。
發佈這則學習要求之前2天,中科院官網還刊登了一篇名為《國失棟樑 精神永存——社會各界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南仁東先生》的文章,其中收錄了眾多媒體對南仁東的報道。
“23年時間裏,他從壯年走到暮年,把一個樸素的想法變成了國之重器,成就了中國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項目。”
媒體對南仁東的這句評價毫不誇張。南仁東的一生與“FAST”密不可分。
2016年9月25日,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正式啓用。它比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靈敏度提高約10倍,比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將在未來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
當時已經罹患肺癌的南仁東,依舊克服困難從北京趕往貴州參加了啓動儀式。這一天,是他努力了20多年換來的結果。
“學霸”南仁東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真空及超高頻技術專業,後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和博士學位,並多次赴國外交流,享譽中外。
1984年,他主持完成歐洲及全球十餘次觀測,成為全世界最頂尖的天文科學家之一。所有人都期待着他再次大顯身手,但他卻選擇了回國,放棄薪水比國內高300多倍的工資就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長。
1993年,在日本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在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南仁東跟同事們説:“咱們也建一個吧。”
1994年7月, FAST工程概念提出。為了給項目選址,南仁東帶着300多幅衞星遙感圖,跋涉在中國西南的大山裏,走過不少當地農民都覺得難走的路,先後對比了1000多個窪地,最終選定貴州省平塘縣的大窩凼。為了推廣項目,獲得支持,南仁東又“開始拍全世界的馬屁,讓全世界來支持我們。”
南仁東和同事在選址
不認識他的人,初見面覺得南仁東像個農民——面容滄桑、皮膚黝黑。在他的助理姜鵬看來,術業有專攻,在FAST項目裏,有人不懂天文,有人不懂力學,有人不懂金屬工藝,有人不會畫圖,有人不懂無線電。“這幾樣你能懂一兩個就算不錯了,但偏偏南老師幾乎都懂。”
對於這些,南仁東很謙虛:“我談不上有高尚的追求,沒有特別多的理想,大部分時間是不得不做……人總得有個面子吧,你往辦公室一攤,什麼也不做,那不是個事。我特別怕虧欠別人,國家投了那麼多錢,國際上又有人説你在吹牛皮,我就得負點責任。”
“國痛失一棟樑,令人心碎腸斷。一生竭心盡力為吾輩指楷模。”在各式各樣對他的緬懷信息裏,不乏類似的表述。其實,像南仁東做出巨大貢獻卻淡泊名利的科學家還有很多。正是有了他們,中國科學才得以走得更高看得更遠。
國際著名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柯俊,毅然放棄國外工作機會,選擇獻身祖國的材料事業。逝世後,他將遺體捐贈給母校武漢大學用於醫學研究,感動了無數國人。
我們這個時代,這需要一點這樣的精神。9月10日,曾在閲兵式上以一個軍禮感動無數中國人的抗戰老兵張玉華將軍離世。去世前,老人留下遺言,不搞遺體告別,不設靈堂,不收禮款,不要獻花圈。更令人動容的是,他要求把自己所有的器官都捐贈,經過檢查,老人的兩個眼角膜可以捐贈。
張玉華戎馬一生,為國奉獻,退休後依然奔波在幫助困難羣眾的一線。他的秘書透露,老人去世甚至沒有留下欠款,都捐給了困難羣眾。早在2001年,張玉華就寫好了遺囑,文中説:我活着為人民,我的後事也要為人民着想。
今年9月初剛剛離世的百歲上將向守志,一生戰功赫赫,亦留下喪事從簡的要求,不邀請外地單位和個人參加悼念活動。
他們曾經為了國家、民族奉獻出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即便功勳在身,也沒有過多奢求,直到人生的最後一刻,依舊想着為社會做更多貢獻。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非凡的才華和勇氣,更是老一輩革命家、科學家們深藏功與名的偉大人格。
他們也許不會把愛國主義這樣的詞掛在嘴邊,但卻用行動踐行着自己為祖國、為民族奉獻的堅定信念。他們用自己的經歷證明,在關係國家民族命運的領域裏,始終都有一大批人在攀登、在努力、在奉獻。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家國情懷都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巨大力量,也是值得我們銘記與堅守的寶貴財富。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