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天津3月2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胡春豔 通訊員單焱)3月28日,經過5個多月夜以繼日的緊張作業,亞洲最大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順利完成了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重點建設項目——欽州港東航道擴建工程(擴建10萬噸級雙向航道)一期調整工程的既定施工任務,比原計劃提前32天,創下日均疏浚量近2萬立方米的挖巖記錄,助力欽州港東航道擴建工程全面提速。
今天 “天鯤號”舉行了一場黨史教育活動,重温入黨誓詞、叩問初心使命、回顧黨的光輝歷程,活動讓每一位參會的黨員幹部都受到精神洗禮。“今年是建黨100週年,我們要把後續工程幹好,給欽州人民獻禮。”“天鯤號”黨支部書記霍宗傑説。
“天鯤號”去年10月21日抵達廣西欽州,所承建的欽州港東航道擴建一期工程第2標段總長4公里,總面積近82萬平方米,含有大量堅硬的中風化巖和強風化巖,平均強度20兆帕,最硬達104兆帕,是同期建設的四個標段中岩石總量最多、硬度最大的施工段。施工期間,“天鯤號”充分展示了其作為大國重器“能挖硬巖、超長輸送、環保作業、智能化操作”的硬核功能,提前32天完成全部既定任務,總工程量260萬立方米,創下日均疏浚量近2萬立方米的挖巖記錄,將整體工程進度提升近20%,同時硬巖挖掘系統和超長排距輸送能力再次通過實戰驗證。工程期間,面對施工區域交通流量大、土質複雜、排距超長等帶來的各種難題,“天鯤號”黨支部成立黨員突擊隊,積極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組建了“甲板、輪機、電氣”三支快速排障突擊小分隊,24小時待命快速排除船舶故障。同時積極開展生產率挑戰賽,通過設置“移錨、換齒”等指導時間,將班組工藝、操作等“高招”固化為船舶操作標準,使船舶絞刀功率和泥泵功率均得到較大發揮。
由於航道實行“邊通航、邊施工”原則,導致施工區域狹窄,且區域外緊挨三娘灣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施工效率受限較大。不同於其他標段所採用的“先炸礁再清理”模式,“天鯤號”憑藉其強大的挖掘能力將固結在海底的硬質岩石絞碎,並利用長距離輸送環保施工工藝,減少了拋泥加轉吹造成的海域二次污染。與此同時,“天鯤號”還安裝了驅豚儀,設立了黨員觀豚崗,最大限度減少懸浮泥沙的產生,為這羣美麗的“小精靈”提供了最佳保護。中交天航局欽州項目經理趙海豐説,正是因為這些優勢,“天鯤號”接下來還被賦予了一項新的任務,對欽州港東航道一段長200餘米、總面積超8萬平方米的船舶轉彎區進行加深拓寬,繼續為北部灣國際門户港建設助力。
“天鯤號”2019年3月正式投產,施工“首秀”便奔赴海外承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程建設任務,10月首戰告捷,提前45天完成海外項目全部疏浚任務,期間成功“啃”下硬度高達70兆帕的岩石,挖掘系統性能發揮遠超設計標準。2019年12月“天鯤號”開始國內施工首秀,參與國內連雲港港贛榆港區10萬噸級航道延伸段工程項目施工,最重要的性能指標——超長排距輸送能力得到檢驗,挖掘系統、輸送系統等主要性能全部通過實戰檢驗,均超過設計標準。
欽州港東航道擴建工程(擴建10萬噸級雙向航道)一期調整工程計劃2021年6月完工,屆時欽州港東航道可通航20萬噸級集裝箱船,將助推北部灣港進一步適應全球集裝箱船舶大型化發展,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門户港建設,全面提升欽州港乃至整個北部灣港的通航能力和國際核心競爭力,對於服務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意義重大。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