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想贏,比起拼基建,我還有個更好的辦法
【文/查爾斯·肯尼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羣】
近十年來,美國決策者一直在為“一帶一路”倡議苦惱。這是一個龐大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中國通過該項目在世界各地投資建設橋樑、港口、發電廠、鐵路、隧道和5G無線網絡。該計劃不僅擴大了中國的活動範圍,還讓更多的外國領導人感謝北京,因為從表面看,是中國的銀行提供資金來建設這些基礎設施。
2021年6月,在英國舉行的七國集團會議上,美國總統喬•拜登公佈了西方對該計劃的應對措施:“重建更美好世界”計劃,也稱“B3W”。拜登承諾,該計劃將有助於“滿足中低收入國家巨大的基礎設施需求”,該計劃還特別注意解決氣候變化、數字基礎設施、性別平等和公共健康等問題。總統沒有細説該計劃的具體內容,但西方提出該計劃顯然是為了讓它替代“一帶一路”倡議。
但在此後,該計劃就爛尾了,甚至連這名字也被廢棄了。重點旨在解決環境保護、降低處方藥價格和普及學前教育的“重建更美好美國”提案沒有在美國國內獲得通過,於是“重建更美好世界”計劃也連帶着遭了殃。現在該計劃正被更名為“全球基礎設施夥伴關係”計劃。
拜登提出B3W計劃
儘管如此,一些B3W項目還是在2022年春天宣佈了。美國政府今年將通過“數字連接和網絡安全夥伴關係”項目向數字金融和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提供345萬美元資金;小型光伏供應商將獲得230萬美元補助;拜登政府將在五年內向世界銀行的“兒童福利信託基金”提供高達5000萬美元資金——如果國會審批通過的話。
這些資金固然有益,但這也意味着,在拜登宣佈B3W大約一年後,拜登政府只承諾投入區區600萬美元來升級全球基礎設施。即使國會審批通過了另外5000萬美元資金,這也與拜登最初承諾的數十億美元相去甚遠。
然而,表現不好也無所謂,因為在發展中國家,美國想要靠B3W計劃與中國競爭本身就是錯誤的。眾所周知,美國並不擅長建設和維護本國的有形基礎設施,在此情況下美國還要為外國建設基礎設施就太沒道理了。這樣的建設活動最好留給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組織來做,如世界銀行和非洲開發銀行等地區性多邊銀行。
在與中國的雙邊競爭中,華盛頓應發揮自己的優勢,如充分利用本國無與倫比的高等教育體系。好消息是,培養世界各國的下一代領導人,而非與中國的建築公司搶工程,才是既有利於保持美國全球領導地位又有利於發展美國經濟的制勝之策。
破土動工
在拜登政府推出B3W時,官員們小心翼翼地避免將其描述為直接對抗中國的計劃,他們這麼做無疑是怕外界將這一大張旗鼓的國際計劃解讀為單純的防禦行動。然而,正如一位官員在英國宣佈B3W計劃時所説,“我們至今還沒有提供一個能反映我方價值觀、標準和經商方式的積極替代方案。”中國模式將貸款與合同聯繫在一起以便使中國企業搶佔先機,我們的替代方案將與這種模式形成鮮明反差。
這種認為美國過去沒有提供過“積極替代方案”的想法很奇怪。僅在過去十年,美國就啓動了旨在為非洲數百萬家庭提供電力的“電力非洲”計劃;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合作促進全球可持續性基礎設施發展的“藍點網絡”計劃;幫助印度-太平洋地區國家拓展能源供應渠道的“通過能源促進發展和增長”倡議。
這些項目與“一帶一路”的不同之處在於美國承諾提供的資金很少,而且大部分項目資金還都投向了私營公司。可悲的是,目前最新版本的B3W計劃根本不會改變這種運作方式。
讓美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處於相對劣勢的不僅僅是項目規模。還有中國更擅長工程建設,不僅是在國內,而且是在全球範圍內。在世界銀行等主要基礎設施貸款機構的工程競標中,中國企業獨佔鰲頭。
2020年,中國企業在中國境外贏得了價值23億美元的世界銀行基礎設施合同,而美國贏得的合同總值為2700萬美元。在全球最大的20家建築承包商中,14家在中國,6家在歐洲,沒有一家在美國。
中國之所以能獨佔鰲頭要部分歸功於中國政府提供給它們的補貼,但不管怎樣,這些工程對發展中國家來説都是好買賣,這些國家實際上是“享受”了中國納税人的錢。美國決策者可能會聲稱中國提供補貼這種做法不公平,但對那些收到好處的國家而言,這些抱怨的話不過是飄風過耳。
中國工程公司在海外享有盛譽
但B3W最嚴重的缺陷在於,這一計劃似乎是建立在“自我交易”這一資本主義模式基礎上的。而美國政府之所以一直譴責中國,就是因為中國施行了這一模式。
在拜登政府的對華經濟競爭戰略中,某些重要組成部分就涉及美國政府向美國公司提供補貼。美國國際開發署將大部分資源用於從美國公司購買商品和服務。《兩黨創新法案》還將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行業補貼,以提高美國的半導體生產能力。
更糟糕的是,美國的應對措施正被其英國盟友效仿。正如英國外交部在今年5月慷慨地將這一方法描述為其援助戰略的一部分,英國前首相鮑里斯·約翰遜仍在任時,就在將援助支出轉向使用“頂級英國專業知識”的項目。也許其他七國集團成員也會緊隨其後:對那些正準備向發展中國家投資的歐洲公司,歐盟無疑會想方設法地給予它們數十億補貼。
這種情況讓人想起了冷戰初起時,作為對美國主導的馬歇爾計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經濟計劃的回應,時任蘇聯領導人約瑟夫·斯大林發起成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作為促進蘇東集團成員國經濟合作的一種方式,經互會通過設置進出口壁壘實際減少了其成員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總貿易量。
為了應對中國的更強力挑戰,這一次是美國提供了“蘇聯式”的國際合作模式。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斯大林當年試圖對抗的是佈雷頓森林會議創建的國際經濟組織,而現在正是這些國際組織使得B3W基礎設施建設計劃變得沒有必要。拜登政府本應嘗試通過這些組織來實現其目標。
顯而易見
在發展中國家大規模建設可持續基礎設施方面,最明顯的領導者不是白宮,而是另一個近在咫尺的組織:世界銀行。世行長期以來一直倡導“市場驅動”的發展方式,每年支持中低收入國家數十億美元建設基礎設施。它執行“鼓勵透明和國際競爭”(所謂的“公平競爭環境”)的競標規則,而且每花1美元的國際公共援助資金就能撬動高達46美元的私營企業融資。拜登政府不應追求在某一發展中國家單就某一項工程簽署雙邊協議,而應專注於通過上述多邊機構向發展中國家輸送更多的援助資金。
如果拜登政府真的想與中國展開全球發展競賽,那美國就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不要美國客運公司而要美國大學城,不要建紐瓦克機場而要建諾特丹大學。美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令全世界豔羨,這個體系培養了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商業和政治領袖。中國正在試圖複製這一模式,但美國的海外留學生數量比中國多出一倍,其中很多留學生就來自中國。
可是近年來,美國政府卻忽視了向公共研究分撥預算,減少了赴美攻讀的外國留學生人數。這一過程始於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拜登總統在改弦易轍方面做得還不夠。這是一個致命性錯誤,但拜登政府可以通過縮短留學生簽證審批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簽證也可以延長一年或更長時間;支持富布賴特項目,該項目向在國外學習和研究的美國人以及赴美外國學者提供獎學金和研究經費;開放向非美國人提供聯邦學生貸款。
為了展示美國政府支持國際競爭,對那些向中低收入國家學生提供助學貸款的公司,美國可以加大對它們的金融支持,讓中低收入國家的學生自由選擇留學目的地國。在戰略競爭中以人力資源為本將使美國獲得巨大優勢:能展示美國的開放姿態和建立一個親美的世界領袖關係網;此外,某些赴美留學生有時還會留在美國,成為美國科研和商業領域的中堅力量。
美國要以己之長克彼之短,重新致力於通過國際合作、開放、透明和機會平等來實現全球繁榮。在投放物質資本方面,世界銀行和地區開發銀行最適合實現這些目標。在培育人力資本方面,美國有能力也有責任帶頭,重新向國際學生和學者敞開本國大門。這一議程才真正體現出了B3W計劃所向往的“受價值觀驅動”。
(觀察者網由冠羣譯自美國《外交事務》)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閲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