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印度在各個領域就把中國當成了最大的“競爭對手”和“競爭目標”,甚至不惜採用各種激進手段,行為明顯到國際社會都注目的地步。
像2021年4月21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就刊登了名為《在將印度標榜為中國競爭對手的路上,莫迪走得太快太遠》的文章,表示新冠疫情影響下,印度國內醫療體系瀕臨崩潰,莫迪卻大肆鼓吹在供應鏈和疫苗方面的印度力量(暗中對標中國)。結果短短一個月,印度卻愣是從疫苗出口國變成了進口國。
而最近印度也從未停止過腳步。
據環球網2月17日消息,印度税務部門在15日“突襲”了中國華為公司在印度的多個營業場所,除了對財務、賬簿等進行翻閲外,還帶走了部分文件,而且税務部門拒絕對此進行解釋。
同時這也不是印度第一次對中國公司進行“突襲”。
無論是2022年1月對小米開出的65.3億盧比的罰單,還是2月14日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以“安全威脅”為由,再次掀起對中國APP的第四輪打擊行動,禁用了54款應用程序(絕大部分為中國公司產品)等等。目前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270款到超過300款中國APP被印度打擊過。
然而尷尬的是,誠如疫苗問題一樣,印度方面在現實情況下又不得不“妥協”。
據印度《金融時報》21日報道,印度官方人士消息指出,或將對中國公司在印度關鍵領域的投資放鬆限制,但也仍然會一事一議,而且不適用於2020年被印度政府封殺的中國手機應用企業。不過可以確認的是,審批速度將會加快。
而之所以發生如此轉變,就不得不提下相關背景了。
2020年11月,印度政府針對大型電子廠商,批准了所謂的“生產掛鈎激勵計劃”(PLI),用來鼓勵印度自己的信息技術硬件生產本土化,擴大產能,吸引電信和網絡產品等目標領域的投資等等。
畢竟Canalys發佈的2021年第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報告已經明確顯示了,小米在印度市場份額佔了24%,高居第一。第二名,還是中國的廠商VIVO。第三名才輪到老牌公司韓國三星。realme、OPPO(含一加)的市場份額為13%,也能躋身第五。對於印度自身的信息技術產業發展來説,明顯不是一個好消息。
但PLI落實到實際操作中後,印度方面無奈地發現,很多電子生產輔助都離不開中國,甚至可以説這份激勵計劃能不能成功,還得取決於相關生產中的主要輔助產業,而這些產業基本全在中國。
於是印度產業界也不得不向政府高層反應相關問題,也才有了這樣看似“突兀”的轉變。
部分信息參考來源:環球時報
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