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每日熱門事件:新聞與傳播學院舉行第四屆“中歐對話: 媒介與流傳鑽研博士課程暑期班”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綜合

  2017年7月19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與瑞士盧加諾大學中國傳媒觀察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第四屆“中歐對話:媒介與傳播研究博士課程暑期班”結束了為期十天的對話與研討,順利閉幕。從2014年至今,該暑期班已經成功舉辦四屆,並於2016年開始,獲得北京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的專項資金支持,學員結業所獲得的3學分被歐洲各大學承認。歷屆成員均表示,中歐對話暑期班加強了中國與歐洲在新聞傳播研究領域的學術對話及文化交流,青年學者也藉此機會,瞭解了國際最新研究成果,獲得了國際專家學者的指導。

  回看四屆中歐對話暑期班,先後有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瑞士盧加諾大學、瑞士蘇黎世理工大學、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加拿大約克大學、意大利米蘭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衞報》等21所高校、研究所及媒體的46位學者、媒體人為中歐對話暑期班授課,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給學員們帶來豐富的研究視角。有來自世界16個地區67所高校的105名博士生、碩士生在暑期班上分享了自己的研究。

  合影

  在本屆中歐對話暑期班的開幕式上,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許靜教授對參加暑期班的學員表示了熱烈歡迎。她談到自己在北大學習工作30多年,將北大當作自己的精神家園。她告訴大家,北大校長林建華説北大培養的是引領未來的人,而暑期班因為北大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的支持,也成為北大的一部分。在她眼裏,大家不僅僅是“博士候選人”“碩士候選人”,而且也是“引領未來的領袖候選人”。

  中歐對話暑期班的學習以專題研究為主,將學員提交的論文按照不同研究領域分為不同專題,每天邀請相關領域的2到3位專家學者作主題報告,3到4位學員分享自己的報告,並由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點評。本屆暑期班“媒介研究的數字化轉型”“互聯網研究”“媒介經濟”“全球傳播”“媒介發展史”“戰略傳播”“國際新聞”“媒介‘走出去’戰略”和“危機傳播”等多樣主題使學員們對新聞傳播領域的學術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知,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研究視角。

  暑期班學習現場

  7月18日下午,暑期班全體成員來到人民日報社中央廚房進行參觀,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數據總監關玉霞為大家介紹了中央廚房的組成架構和工作流程,並進行了“從‘國策説’到‘中央廚房’”報告,使老師和學員們對媒介發展有了實踐層面的認知。

  作為主辦方成員,來自瑞士盧加諾大學的Gianluigi Negro老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暑期班最大的特色在於一種碰撞:不同文化的碰撞、知名學者與年輕學子的思想碰撞。每一年的中歐對話暑期班都有不同的主題,在組織、籌備方面也在不斷完善。他希望可以將中歐對話暑期班這一“品牌”不斷推廣,吸引世界各國的學子前來交流。

  來自瑞士盧加諾大學的碩士生Andrea Briga稱,來北京參加中歐對話暑期班,不僅增長了見識,也交到了朋友。暑期班的很多研究主題都特別有趣,他最喜歡的是7月14日的“媒介發展史”專題,他認為,只有理解了歷史,才能更好理解當下。

  暑期班學習現場

  7月19日上午,中歐對話暑期班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347會議室舉行了結業式。許靜、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的Daya Thussu教授、瑞士盧加諾大學助理教授Gabriele Balbi、Gianluigi Negro、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劉新傳、瑞士盧加諾大學張展老師為暑期班全體學員頒發了由北大研究生院提供的結業證書以及由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和盧加諾大學中國傳媒研究中心主任共同簽名的英文證書。經過評委老師們的商定,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博士生曾慧潔和中山大學碩士生郗藝鵬分別獲得由藍色未來傳媒公司贊助的獎學金,大家以熱烈的掌聲對兩位學員表示祝賀。最後,張展老師深情地對大家説:“分別是短暫的,讓我們在更美好的未來再會!”(文/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方曉恬 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博士生潘佼佼)

  攝影:王舒婷 王文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