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針對“奧密克戎”做好疫苗技術儲備;可自我繁殖活體機器人問世丨科技早新聞
【今日封面】
30日,雪後的泰山宛如巨幅國畫,美不勝收,令遊人如痴如醉。圖源:中新網 劉佐倉 攝
消息站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所長許文波
●30日,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所長許文波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奧密克戎”變異株同時存在三個重要氨基酸突變位點,提示該毒株有潛在增加免疫逃逸的能力,但這些突變位點疊加一起是否進一步導致免疫逃逸,現在還不清楚。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中國已經做好了技術儲備,滅活疫苗、蛋白疫苗、載體疫苗都已經做了前期的技術研究,包括一些序列的設計已經開始。(來源:央視新聞)
圖源:新華社
●國家衞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30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截至11月29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4億9981.3萬劑次,完成全程接種的人數超過11億。(來源:新華社)
●30日上午,隨着引橋中跨合龍段最後25.4立方米混凝土澆築完成,國內首座跨海高鐵橋、福廈高鐵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泉州灣跨海大橋成功實現全橋貫通,標誌着福廈高鐵建設進入最後衝刺期,離通車目標又邁進一步。(來源:科技日報)
新發現
“玉兔二號”對巡視路徑上“偶遇”的一個小型新鮮撞擊坑進行詳細的光譜探測。圖源:央視新聞
●近日,基於“嫦娥四號”獲取的具有超高空間分辨率的影像與光譜數據,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首次在月球表面識別出年齡在一百萬年以內的碳質球粒隕石撞擊體殘留物。研究表明,富含揮發成分的碳質小行星的撞擊或仍然為現在的月球提供水源,同時,比較年輕的月表物質(如“嫦娥五號”返回樣品)中可能有撞擊體殘留物。(來源:科技日報)
吃豆人形狀的“母體”生物(紅色),旁邊是被壓縮成球狀的幹細胞——“後代”(綠色)。圖源:道格拉斯•布萊克斯頓和山姆·克雷格曼
●數十億年來,生物體為了延續生命,已經進化出多種繁衍方式。近日,美國佛蒙特大學和塔夫茨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生物繁殖方式,並利用這一發現創造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可自我繁殖的活體機器人——Xenobots 3.0,未來或可為外傷、先天缺陷、癌症、衰老等提供更直接、更個性化的藥物治療。(來源:科技日報)
純科技
聚酰亞胺-納米雲母仿生複合膜製備過程示意圖及其微觀結構、機械性能和原子氧耐受性。圖據論文
●受天然珍珠母“磚-泥”層狀結構的啓發,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研製出一種新型航天器外層防護材料——聚酰亞胺-納米雲母複合膜。該材料由於採用了獨特的仿生設計,其力學性能和空間極端環境耐受性均得到顯著提升,有望取代現有的聚酰亞胺基複合膜材料。(來源:科學網)
由生物質DNA和離聚物為原料製備的可持續DNA生物塑料。圖源:天津大學
●近日,天津大學教授仰大勇團隊聯合中石油石化研究院,成功研發了一種新型DNA生物塑料,該塑料原料來源豐富,生產、使用和回收處理全過程均與生態環境友好兼容,且可以低能耗無損回收,有望在部分應用領域替代石油基塑料。(來源:科技日報)
胰腺癌轉移的新機制。圖源:原田秋和
●胰腺癌的侵襲性很強,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5%。大多數與胰腺癌相關的死亡是由於腫瘤侵入其他器官時發生了轉移。據《eLife》3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日本大阪大學研究人員分析了人類胰腺腫瘤組織,證明一種名為ARL4C小信號蛋白會在胰腺癌患者中過表達,它可能與胰腺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能力有關。這種分子機制或是開發有效靶向治療的第一步。(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劉義陽
審核:嶽靚
終審:劉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