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哲思,用灼熱的觀點啓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撫慰心靈。每晚九點三十分,帶你看清世界,認識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做人,不能沒有自知之明;
做人,又最難有自知之明。
福樓拜曾寫道:“大地有其邊界,人類的愚蠢卻沒有盡頭。”
人這輩子,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及時發現和克服自身的弱點。總是太過自以為是、狂妄自大。
殊不知,多少人的人生,正是毀於此。
01
自以為是,太傻
古時候,有一個讀書人,書法很差,卻喜歡到處給人題字。
有一次,他參加了一個讀書人的聚會。
在人羣中,他忽然發現有一個人正手拿一把打開的扇子,扇面潔白乾淨,而那個人和他很熟。
他大喜,急忙拿起旁邊桌子上的一支筆,跑過去一下子把扇子搶過來,就要題字。
對方定睛一看,大驚失色,立刻撲通一聲跪下了。
他興高采烈地説:
“不過寫幾個字,區區小事,何必行此大禮?”
對方説道:
“我不是求你寫,我是求你千萬不要寫!”
生活中很多人的輸,多不是輸在自己的能力上,而是性格上,習慣性自以為是,目空一切。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聰明的人明白,唯有承認自己的不足,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取長補短,才會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成長。
人啊,別太把自己當回事,放下自以為是、放下偏見和無用的面子,誰又能傷害你呢?
02
自省,讓人頭腦清醒
海涅曾説: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個深諳“自省”智慧的人。
有一次,魏徵在朝堂上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
唐太宗實在忍不下去了,便想要拂袖而去,但魏徵卻上前抓住了太宗的袖子,非要讓太宗聽完自己的諫言不可。
魏徵的做法,讓太宗很丟面子,但為了自己“善於納諫”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
退朝以後,太宗氣沖沖地回到了後宮,並對長孫皇后説道:“總有一天,我要殺了魏徵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聽了由來之後,一聲不吭,立刻轉身回到了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正式的禮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幹什麼,怎麼突然行此大禮?”
長孫皇后説:“我聽説只有英明的天子,才會有正直的大臣,如今魏徵這樣正直,正説明陛下的英明啊,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長孫皇后的一席話,不僅澆滅了太宗的滿腔怒火,也讓他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件事的重要意義。
從此之後,魏徵在朝堂上直諫,太宗不僅不生氣,反而常常反省自己。
正是因為唐太宗能夠認清事物真相、不斷反省自己,才能創造出“貞觀之治”的勝景。
布朗寧説:
“能夠反躬自省的人,就一定不是庸俗的人。”
自以為是,往往是墮入深淵的前兆;時常反省,才能漸漸打開成功的大門。
一個人,只有看清事物真相、時常反躬自省,才能少摔跟頭,多得好處。
03
真正的高貴,是骨子裏的謙卑
《菜根譚》中説: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骨子裏有一份謙卑的人,最是踏實實在,最能以德服人,以能力服人。
在私底下,他們不會自恃過往取得的成績,以不卑不亢的姿態示人。
如果來往尚淺,你不會意識到他們的獨特;能看到的,只有乾淨的外表,平和的態度,彷彿他們也沒意識到自己很“了不起”。
國學大師章太炎給後人的遺訓説:
凡人總以立身為貴,學問尚是其次,不得以富貴而驕矜,因貧困而屈節。
他的孫子是一位民辦教師,每天一身藍布中山裝,教書育人沒有一絲懈怠。
陳丹青和這位教師做了幾十年鄰居,才知道他的“顯赫”身份。
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人。
有些人舉止平凡,卻成就非凡;有些人言行高調,卻淺陋無知。
雖説謙卑並不能直接成就一個人,但卻能促進一個人的修為。
不要把別人看得太低,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
無論走到怎麼樣的高度,持一顆平常心最重要。
俗話説得好:
“自信是一回事,但是盲目的自信只會帶來滅亡。”
本期編輯 | 張迪
資料 | 勵志語錄、國學文刊、壹點讀書會、有書;圖片來自網絡
【來源:人民論壇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