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革命發生的時候,也是諜戰最兇猛的時候。反過來説,諜戰最兇猛的時候,也是革命最關鍵的時刻。
在汽車圈,變革正在發生,但如何判斷變革的進度和程度?各種説法不一而足,莫衷一是。銷量不足以説明一切,究竟該如何辨別?我們或許可以從行業的一些現象來進行評估。
在關於“上海車展總結”的文章中,我提出一個觀點:特斯拉展台出現車主維權,是智能電動車市場發展成熟的標誌。
不同於以往的維權針對的是傳統燃油車,此次特斯拉的維權可謂是迄今為止史上最大的智能電動車維權事件。維權的接力棒從燃油車傳送到智能電動車上了。
比維權更能反應變革激烈性的是“陰謀論”。如果一個行業的陰謀或者關於陰謀的謠言足夠多,説明這個行業已經足夠引起陰謀論者的興趣,值得被造謠、八卦。無論這種陰謀是真的,還是調侃的,背後都透露出明槍暗箭、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等生存法則。即便是人們想多了,那麼吃瓜調侃也是人氣和流量最好的證明。
還是説回特斯拉,除了維權外,關於特斯拉的陰謀論就是“退出中國”。
近日,特斯拉提前償還貸款的新聞,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根據相關文件顯示,特斯拉已完全償還與上海超級工廠支出相關的6.14億美元貸款,合計人民幣約40億元,相關的貸款合同已經終止。於是,很多人由此推測特斯拉將撤離中國。
這種邏輯,有點像舊社會里的青樓女子贖身的味道。
同時也可以找出其他的佐證,聯想到特斯拉上個月在上海車展上遇到的“車頂維權”以及頻發的交通事故,人們更容易相信特斯拉在諸多壓力之下選擇退出。
電動車領域的瓜不少,就在此時,又一件事情跟特斯拉牽扯到一起。
從4月底開始,有傳言稱“宏光MINIEV沒辦法免費申請上海綠牌了。”於是陰謀論又起來了,甚至有網友發言表示,這是上海為了袒護特斯拉而打壓宏光MINIEV,因為特斯拉是上海引進的重點項目,而宏光MINIEV的銷量是對特斯拉最大的威脅。
這麼邏輯嚴密的推理讓我無言以對,但其幼稚的邏輯又讓我笑的肚子疼。
這些陰謀論,賦予了一個汽車品牌很具體的人格。特斯拉就是一個傲氣十足而又任性的“綠茶婊”,面對消費者的指責拒不承認,而且還玻璃心,遇到一點事就不玩了。而按照陰謀論的邏輯,我也可以將“退出中國論”理解成是在跟中國市場叫板:我是你們用八抬大轎請過來的,你們居然這樣對我,姑奶奶我拍屁股走人,看你們怎麼辦!
而為了安撫特斯拉,就上演了一場對紅光MINIEV的圍剿,彌補一下特斯拉受傷的心靈。
你看,這是多麼精彩的一部狗血劇。
稍微動點腦筋,或者多獲取一點信息,我們會發現這些陰謀多麼的荒唐,他們把一家車企在中國市場的生產和經營當作兒戲。
首先説“特斯拉退出中國市場論”。
從1984年中國汽車的第一個中外合資企業——北京汽車製造廠與美國汽車公司(AMC)合資經營的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開業到現在,幾十家國外車企進入中國,但退出中國市場的屈指可數。迄今為止,我們數得出來的也大概只有雷諾、鈴木、大發、歐寶、菲亞特等在形勢上退出中國,並且有些並沒有被官方所承認,而只是業務停擺。
那些“退出中國”的品牌,只是因為經營不善,銷量不佳。而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節節攀升,如日中天。當初在中美貿易戰正酣的時候,頂着壓力來到中國,在這節骨眼上突然退出,除非馬斯克腦子有病。
因為車主維權而頂不住壓力選擇退出,這是多麼的不堪一擊?中國車市這些年,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因為輿論壓力而退出的汽車品牌,即便放到世界範圍內,也很難找到。
再看看五菱宏光MINIEV所遭遇的綠牌困境,其實不僅僅是宏光一家,相關人員反應,主要是針對微型純電動車型,自4月中下旬開始,五菱宏光MINIEV、奇瑞小螞蟻等微型純電動車在上海市免費申請綠牌工作已開始受限。
上海的限牌政策很大一部分是為了緩解擁堵考慮。事實上,作為國內較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今年以來,上海市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在不斷調整。
即便拋開政策因素,五菱宏光MINIEV跟特斯拉也不是一個量級的。雖然五菱宏光MINIEV銷量勢頭很猛,甚至在國內超過了特斯拉Model 3。但從單車利潤上,售價3萬的五菱宏光MINIEV與售價30萬的特斯拉Model 3不可同日而語。據行業人士透露,從盈利上來講,價格偏低的新能源車基本不賺錢,特斯拉何懼五菱宏光?
在我看來,所謂的陰謀論,只是一些人的意淫。歸根結蒂,它是網絡遊戲在現實世界的投射。有些人總覺得這個世界太過於簡單,不夠精彩,所以把精力投向網絡遊戲,久而久之,習慣於用遊戲思維來看待世界上發生的一切事情。
謠言起源於多事者,也起源於相關者的曖昧態度和遮掩操作。甚至在特斯拉維權事件中,特斯拉自己都成為“陰謀論”的始作俑者,表示維權車主背後有人支持,這一塊展開講又是一幕大戲。
然而特斯拉究竟會不會退出中國呢?我認為,現在不會,將來很難説。從產品和銷量上來説,特斯拉的地位短期內無法撼動。但智能網聯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在將來,隨着政策法規的日趨完善,特斯拉是否會做出妥協?這很難預測。
但眼前的是,作為一家大車企,特斯拉應該拿出真誠溝通的態度,給中國消費者一個交代。其實沒多大事,特斯拉現在所經歷的,都是其他車企所經歷過的。
ZAKER汽車原創
文/李俊傑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