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整天説中國這不行那不行的人,有什麼好神氣的?
本是後山人,偶坐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説天闊,大志戲功名,海斗量福禍,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遙遠的救世主》
埋頭於書齋的人,習得一文半墨便開始坐井觀天地高談闊論,説自己不求功名,心胸就像大海一樣寬廣,而真正到了需要實質能力的時候,卻藉口説都是環境時局的錯。
古往今來的知識分子還是有一些共同點的,但與封建社會想要"入仕"的目的不同,現代的所謂"公共知識分子",今天談民生,明天論政治。
明明沒有經世治國的雄韜偉略,卻偏偏擅長巧言詭辯,誇誇其談,不過是譁眾取寵罷了。
尤其是在網絡發達的今天,成為網絡公知更是不用花費絲毫成本,那些高高在上,口不擇言的"知識分子"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批判聲音揭開他們的真實面目。
自從博客時代開始,那些"頗有見地"的"KOL"們便彷彿找到了講台般在網上大發言論,後來隨着微博和知乎的興起,越來越多激進混亂,不辨是非的言論充斥網絡,使得公共網絡變成了"網絡糞坑"、"公知大本營"。
在眾多輿論亂象中,很多頭腦簡單的民眾被這些顛倒黑白的言論迷惑,大有羣情憤起之勢。
但是漩渦中心也依然有人清醒,浙大教授鄭強在一次演講中直接向"公知"開火:"這麼多年可着自己的祖宗罵,知識分子還有良心嗎?"
"脱離殖民才多久,祖國站起來才多久,罵自己祖先,自己罵自己,整天説中國這不行那不行的人,不是坐過山車都會喊爹喊媽的人嗎?有什麼好神氣的?那些像救世主一樣評價自己國家的人,想想自己有什麼本事!"
這種直言怒斥的行為,無疑是對張口就來的公知的當頭棒喝,也為以公知言論為恥的人出了一口惡氣,反映了愛國大眾的心聲。
原因無他,大眾惡公知言論久矣!模仿理論,沿用套路,公知們看起來咄咄逼人的文字卻絲毫經不起推敲。
觀察網上公知的發言可以發現,他們的言論常常毫無邏輯,漏洞百出,摻雜着不合理的矛盾和惡俗的套路。
第一個便是大名鼎鼎的馳名"雙標",在論述自己的言論時,常常會發現他們的言説會有前後矛盾,相互背離的地方,對於同一件事,同一種情況他們往往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第二種是不顧事實,全憑想象編造事實,他們通常會將自己大腦中認定的事加以篡改、編造,就成了所謂的事實,甚至名人名言和歷史也可以編出來,比如認定西方國家的人民一定更加的幸福快樂。
第三種是總是習慣於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被欺負是因為你自己的貧弱。不論發生什麼,他們都會有"自我反思"的姿態,從而以偏概全地分析問題。
除此之外,公知們常常混淆真假新聞,對於自己的錯誤論點不加計較,但正確的論點卻會説上十年。這些模板在他們的言論中屢試不爽,這些套路使他們的言論變得更加荒唐可笑。
許多年來,網絡上的公知言論五花八門,公知的身份有學者、記者、教育家等等不一而足。
他們的名言包括: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三峽五億造、神九柴火燒、高鐵停等民、良心下水道等等。
在他們眼裏,中國的問題總是層出不窮,只有他們是清醒的,只有他們才能夠喚醒和拯救中國,但是他們嘴中的理論五花八門,在現實中卻從來不去行動。
只會打嘴炮的救世主們實際上什麼也沒做,他們在網絡上滔滔不絕,可在現實生活中也不過是蠅營狗苟,卑怯懦弱的普通人,而真正去為了社會、為了國家採取實際行動的人,往往不發一言。
生活在中國,對所有事物習以為常,無論中國做到哪種地步,他們總是以挑剔的眼光看待,甚至是雞蛋裏挑骨頭。
對於外國,他們總是傾向於美化誇獎,雖然他們總是以高姿態在網上指點江山,企圖站在道德制高點實施批判,但他們並不是真正地瞭解歷史與事實,也不是誠心正意地真正想拯救這個國家。
這些古舊的"公知"們只會製造輿論,憑着一張嘴在網絡上顛倒黑白,製造恐慌,而從不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案,不會為一個他們所謂的更好的社會實際行動起來。
這些公知們或蠢或壞,不辨是非,緊跟顛倒黑白的言論,而且把這種不正之風大肆宣揚給他人;對養育自己的這片土地不知感恩,心存怨恨,即使知道輿論背後的包藏禍心和巨大危害,還是選擇背棄良心。
對於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來説,祖國都是無私的養育者,是故鄉與歸屬,是一個人的根源所在,是祖國造就了個人的今天。
如果一個人不僅不知感恩和忠誠為何物,沒有要守護的原則和底線,連自己的祖國都要出賣,連自己的祖先都要遺忘、歪曲,那麼無論他有多少知識與本事,都是面目可憎的。
無論是在真實世界還是在網絡中,極端言論和一味批判都應該被警惕,批判不是一種攻擊武器,而只是修正和完善的工具。
無論何時,明辨是非、不隨波逐流都是必要的,心向光明者向着光明而行,將黑暗者則會獨自留在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