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遭受兒媳苛虐的老者,竟是政府多年尋找的功臣,如今過得如何
在河北地區的一個小山村裏面,早些年間,經常會看到一個老人家頂着烈日一個人在田地裏幹活。原來是這個老者的兩個兒子都外出打工去了,家裏的兩個兒媳婦卻嫌棄老人不願意讓他呆在家裏面住,所以才讓老者不不住下的在地裏幹活。過了幾年,這個老者因為得了腿病,別説下地幹活了,就連走起路來都不利索。但是就是這樣,他這兩個兒媳婦還是不願意收留這個老人。並且還將自己的公公趕到了村外邊的機井房裏面住。百善孝為先。這個老人到底做錯了什麼?讓自己的兒媳如此虐待自己。
這件事情還要從1973年的一天講起。一個三十來歲的男性帶着自己的老婆和兩個兒子一併來到這裏。並且稱之為這個村裏的村民。自己叫做孫順明。在自己十五六歲的時候,為了謀生,就外出打工去了。現在的生活條件好點了,自己也想回歸故里。於是便帶着妻兒老小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並且還在自己的家鄉蓋了四間新瓦房。作為村裏唯一一個新瓦房,瞬間在村裏轟動開來。因外在這個十分貧困的村子裏面,大多房屋都是泥牆建築,大家也是第一次見識到真真正正的瓦房長什麼樣子。
村民們都聞之趕去看熱鬧,這個時候村裏歲數比較大的村民才想起來。村裏面以前有這麼一個小孩,命非常苦,五歲死了爹,八歲又去世了娘。從小是吃百家飯長大的。但是在他十五六歲的時候,離開了自己的村莊,當時的年代風雨飄搖十分混亂,大家都覺得這個孩子已經死在外邊了,其實,是這個孩子在外發展的很不錯,榮歸故里了。
自從這個孫順明回來之後,對於在外邊這十幾年的生活閉口不言,一家人也就在平淡中度過每一天。村民們都覺得孫順明這幾年在外邊是因為撞個大運,才發了財。於是很多在生活過得沒辦法週轉的村民,都嘗試着想問孫順明借點錢。誰承想,這個孫順明也是一個十分大氣的人,對於來借錢的村民,二話不説就借給人家。這樣的事情很快就被傳開,這就讓很多來像孫順明來借錢的人越來越多。此人也是十分慷慨,只要是來找他借錢的,甭管多少,他都借,而且孫順明對於借出去的那些錢,還從來不去急着要賬。因為在他的心裏覺得,自己本身就是在這個村裏吃百家飯長大的,所以也是時候回報自己的村民了,何來要賬之説。慢慢隨着時間的流逝,大家也習慣了稱呼孫順明為老漢,而自己的真名也慢慢被人忘記。
回到家鄉的老漢就在自己村裏面的生產隊裏面工作,收入十分薄弱,其實老漢的真實積蓄早就已經不多了,再加上別人總是來借錢,沒過多久,自己的日子又開始過的緊巴起來。在自己的大兒子十二歲的時候,妻子因為得了重病去世了。這個孫老漢一個人拉扯着兩個孩子,生活上過得十分拮据。但是好心總是會有好報的。自己艱難的生活村民也是看在眼裏,並且都對其伸出援助之手。尤其在自己兩個兒子長大該談婚論嫁的時候。老漢想盡一切辦法為了倆兒子蓋了房子,但是自己也是一身負債。
村民對於老漢都十分敬重,雖然老漢一家窮了點,但還有有人願意把自己的女兒嫁到孫家。在兩個兒子成家以後,孫老漢心裏的石頭也算是放下了,於是便和自己的兩個兒子分了家。同樣,分家也把外債分了出去,就因為這件事,才引的自己兩個兒媳婦及其不滿,也成為了日後矛盾的導火索。從此老漢得了腿病,自己做飯極為不方便,兩個兒媳婦也都不遠管他。好在那些曾經向老漢借過錢的人都念着孫老漢的情,於是一日三餐都輪流給他送飯吃。
在村名的這般幫助之下,孫老漢彷彿又回到了當年吃百家飯的時候,內心更是五味雜陳。直到有這麼一天,村裏面有輛車緩緩駛來,從車上下來的兩個人聲稱自己是政府的人,並詢問孫老漢的下落。熱情的村民趕忙帶着兩個政府人員來到了機井房。在見到孫老漢後,趕緊拿出照片和孫老漢進行對比。在確定無誤之後,激動的連忙上前和孫老漢相認。
原來,孫老漢在早些年離開家鄉以後,獨自一人漂泊到了四川,並被人收養之後當了兵。並且還在中印戰爭獲得了一等功。在孫老漢退伍之後,便帶着一家老小重返自己的家鄉,並且對任何人都從未提及過這件事情。當地的政府也不知道,所以也就沒有給孫老漢提供相應的補貼給予孫老漢。當政府的人將孫老漢認出來之後,曾戎馬一生的孫老漢,淚流滿面的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幾十個證件。這些榮譽就放在自己家大箱子的破布包裏面,裏面裝滿了建功證書和獎章。原來這麼多年,政府並有忘掉這個革命老兵,一直都在不斷的尋找老漢的蹤跡。並且政府人員還帶了三十萬給予孫老漢,説是這些年對老漢的補貼。除此之外,孫老漢還可以想政府每個月申請兩千塊錢的政府補助。
這個消息很快就在自己的村裏傳來了,村民們誰都沒有想到這個默默無聞的孫老漢竟然是一個大英雄。一時間,村裏聞訊來看熱鬧的村民將機井房更是圍得水泄不通。這些人當中,也包括對自己十分不好的兒子和兒媳。當看到政府人員給予老漢三十萬的時候,兒子兒媳都急忙想將自己的父親接回家。但是這麼多年來,孫老漢早就看穿了人情冷暖,也看透了一家子人對自己的對待方式,這是多麼的世態炎涼,這麼些年,要不是村民好心幫忙照顧有腿病的孫老漢,恐怕自己早就命喪於此。同時兒媳和兒子對自己的冷漠早就讓孫老漢寒了心。並拒絕了跟兒子兒媳回家的請求,然後孫老漢拿出二十萬交到了村長的手裏,希望村長能用這二十萬幫助父老鄉親們。而剩下的十萬塊,則是自己留下來過日子。
如果孫老漢沒有這三十萬的補貼,恐怕自己的兒媳這輩子也不會煥然大悟的接老漢回家。“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親的偉大豈是三言兩語能夠形容出來的,別讓一生為你操勞的父母,在晚年的時候寒了心,只有父母對我們子女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孝敬和贍養自己的父母也是我們當子女應當盡得義務和責任。像孫老漢這樣為國無私奉獻,也是用自己高尚的靈魂,譜寫了一首軍人之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