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批評孩子時,長輩就幫忙打圓場,隔代教育下的孩子會怎樣?
一大早就接到好朋友清子的傾訴,清子的女兒在上幼兒園,每天放學都是奶奶接送,為女兒小為孩子好,明明白白不準吃糖,可是孩子總是揹着大人偷吃。昨天孩子偷吃時剛好比清子抓到了,清子正要教育孩子時,奶奶又出來了,還説“不就吃口糖嘛,至於嗎?”硬是擋在孩子面前不讓開。清子實在忍不了,老人總是這樣護着孩子,等孩子長大還得了,於是新舊賬一起翻出來,一家人差點都翻臉了。
當下很多家庭面臨的教育形態有兩種:一種是隔代教育,另一種是親子教育。親子教育就是年輕父母自己帶孩子,而隔代教育就是爺爺奶奶或者姥爺姥姥來帶孩子。其實隔代教育在我國是是很普遍的,那我們到底應不應該讓老人幫我們帶孩子呢?
今天的社會與過去相比,那是日新月異,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兩代人的觀點相差甚遠。有時老人教育孩子時還在用守舊的方式,那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
那麼老人帶孩子容易出現哪些問題呢?
1.過分溺愛
都説隔代親,老人往往都對孩子疼愛有加、過分關注,什麼事都在孩子做,還處處遷就孩子,好多的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出現任性的性格,或者常常依賴大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2.家庭矛盾升級
無論是小時候的餵養理念還是長大一點的教育觀念,年輕爸媽和老人之間都易形成分歧,年輕爸媽支持科學教育,老人家説我有的是豐富經驗。當兩者有衝突的時候,誰對誰錯雙方各一詞。如果出現溝通障礙,衝突隨時升級為家庭矛盾。
3.孩子與爸媽不親
長期由老人幫帶的孩子,接觸爸媽的時間不多很自然會更依賴老人,從而對自己的爸媽不夠親熱。另外老人常對孫輩過度的寵愛,所以很孩子更不喜歡爸媽的嚴格要求和批評,對老人就更親近。
在很多老人家的眼裏,孩子吃好喝好睡好是他們照顧孩子主要目的,而對教育孩子精神和行為方面卻是缺乏的,這樣很容易忽略對孩子培養良好的性格和習慣。這種“重養輕教”的育兒方式,並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隔代教育”的是把雙刃劍,利弊相存。
1.減輕年輕父母的負擔
這是隔代教育最根本的一個因素。21世紀的職場競爭是多麼的激烈,年輕父母結婚生孩子後,各方面的壓力也會隨之而來,而有了老人的從中幫助,年輕父母才輕鬆一點面對生活,從而更專心在事業上。
2.有更為豐富的生活經驗
很多老人們都有豐富帶孩子的經驗,對於年輕爸媽來説簡直是大師級別的,另外老年人年紀大了都會講究養生,在對孩子的飲食上也能更健康。老人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會把孩子照顧得很周到細緻,因為老人有豐富的經驗,更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成長。
3.情感上得到滿足
這在很多退了休的父母身上常常可以看到,老人生活的重點都在自己孩子身上,當孩子長大成家立業了,失去重點的老人就會覺得無聊了。如果能幫子女照顧他們的孩子,老人會感到更有價值,情感上也能得到滿足。
但是,老人們教育孩子的方法往往具有時代性。社會在不斷的進步,20年前有效的方法,在20年後的今天未必有效。
因此,作為年輕父母我們需要做的是,帶着我們可愛的老人家一起進步。更新他們的教育觀念。有很多的老人總是不聽兒女的説法,不服從也不服氣,但是如果是一些權威專家的説法,老人又會很神奇的一絲不苟地去執行。
能自己帶就儘量自己帶孩子吧,或自己主帶老人搭把手管吃喝就行,你會發現自己帶孩子身累心不累,而且跟父母的矛盾也會少一點。
那麼年輕父母如何避免“隔代親”引起的矛盾?
1.年輕父母要理解老人
有一些老人,因為要幫兒女帶孩子,他們不得不適應兒女的生活節奏,甚至改變自己的生活闕狀態,但是,他們總是義無反顧,默默地無聲付出。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帶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也是一個“體力活”,老人辛苦了大半輩子,現在還來幫帶孩子確實所以年輕父母要對老人心懷感恩,不能因一些小恩小怨就抱怨老人。
2.年輕父母要感恩老人
如果不懂得感恩,對孩子的成長中的身心也有不良影響。對默默付出的老人我們不單要理解,更要懂得感恩,老人們都是不求什麼回報的,只想一家人健康平安足已。而我們在面對老人的抱怨時也要有耐心,學會一笑而過,這樣也避免了和老人之間意見不一致而產生衝突。
3.更新老人的育兒理念
老人年經大思想難免頑固守舊,並不願意接受新事物或新思想,堅持自己的想法。在面對新時代的育兒方式建議都不接受。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兒女可以在與老人平時聊天的時候,多表揚別人家的孩子,用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來吸引老人的興趣,然後再進一步説明別人家是如何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的。也可以多買一些科學育兒的書籍放在家裏,讓老人有空的多看看。
我們習慣把祖孫之間的親密關係稱之為“隔代親”。老人常常都格外疼愛孩子,對孫輩的孩子是有求必應,這樣過度溺愛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老人們常説孩子小,就算有錯捨不得打捨不得罵。另外在老人心裏上會有一些顧忌:如果孫兒有個什麼差錯閃失,那就得不償失了。
育兒是一場漫長的修行,作為年輕父母,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讓我們和老人一同進步。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我們兩代人共同的目標,教育觀念上的衝突是為了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所以我們要做的是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