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半百踏征程 黃金稻田獲豐收
人民網-湖北頻道
2020年11月上旬,金色的陽光揮灑在錯落有致的梯田上,隨風搖曳的稻浪凝聚成一條條黃金的絲帶,稻農忙碌的身影映在絲帶上隨之起舞,彷彿是為了迎接久違的農忙。收割機的陣陣轟鳴打破湖北省秭歸縣沙鎮溪鎮倒座鋪村往日的靜謐,奏響了半高山村產業轉型升級的新篇章。
52歲的王勇是土生土長的倒座鋪村人,過去的倒座鋪村因“大灣煤炭”聞名,周邊羣眾多以“煤”為生。但為了綠水青山,當地煤礦關閉。由於產業底子薄,大量人口外出、土地荒廢的問題隨之而來,人們很難在這塊貧瘠的高山村實現致富奔小康的美好願景,昔日繁忙熱鬧的倒座鋪村成為了重點貧困村。
親歷了沙鎮溪鎮傳統工業由興到敗歷程的王勇,不願看着家鄉就此衰落。懷着對大山的深情,2017年他再次扎進深山裏,踏上了探索農業產業發展之路。
經過多次調研和考察,王勇認為必須提高土地利用率,發揮當地水資源豐富、温度適宜的優勢,堅定“綠色生態康養”的發展之路,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鄉,改善土地閒置現狀。
説幹就幹,當年王勇就集中流轉土地200畝,通過改造升級為優質水田。半高山發展的最大優勢就是生態優勢,為了擴大優勢,提高產品質量,打造特色品牌,形成產業集羣。王勇主動聯繫湖北省農科院、華中師範大學的農業水稻專家,並建立合作關係。在科技發展的思想指引和專家指導下,王勇在種植基地帶頭推進農業機械化,系統配套水肥一體化和水稻收割機等設施,不斷夯實水稻產業的技術和硬件保障,實現產業發展的革新。經過雙方一年多的努力推動,2019年“秭歸二高山優質水稻研發基地”落户倒座鋪村,進一步推動白沙片區科技化、標準化、規模化水稻種植基地建設。今年豐收季,基地就推出了富硒稻米,生產出的稻米微量元素硒含量高達0.098,遠超健康標準,成為推動綠色有機稻米的創新發展的重要指標。
“能夠帶領周邊羣眾共同發展水稻產業才是硬道理,過去別人説我是老闆,現在我只想成為農民企業家,讓農民成為具有吸引力的職業。”談到破難農業產業發展、吸引人才迴流的問題時王勇説道。產業發展的關鍵在於發動羣眾、依靠羣眾、反哺羣眾。他為當地貧困户提供就業崗位,免費為零散發展產業的農户提供技術指導、分發優質稻種,定期邀請農業專家到田間地頭為村民提供技術服務,致力於將倒座鋪村打造成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美麗新農村。目前,水稻種植基地以“羅田女兒紅”“黃金香稻”“雲香403”等優質品種為主,種植面積達到60畝,每畝產量達到1200斤,帶動周邊 33户貧困平均增收15000元。
豐收時節的黃金稻浪與藍天白雲交相輝映,看着綠水青山間構築起一條條“黃金產業帶”,王勇感慨萬分,“是大山哺育了我,我要讓大山的將來更有希望。”
談到未來,王勇信心滿滿,一張“生態循環、農旅融合”的發展藍圖已經在腦海慢慢繪就。王勇主動對接政府“綠色康養產業帶”發展規劃,開拓產業提檔升級思路,延伸水稻種植產業鏈,開發高山旅遊和牲豬養殖產業。“通過綠色循環方式,稻稈發酵加工可以作為飼料進行生態養殖,水稻產業發展可以融入鄉土文化、農耕文化,豐富旅遊資源”,王勇介紹説道,他計劃將種植基地打造成為綠色生態觀光、技術研發、勞動體驗研學等多功能基地,推動農家樂、特色民宿等銷售服務業發展,把過去貧瘠的土地變成羣眾增收致富的希望田野。(劉珍 毛浩然 王豔)